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政治文明的关健是政党政治文明,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执政党依法执政。政治文明由于植根于不同的生产力条件、阶级关系和文化传统,而具有较强的阶级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我国厚重的历史传统和贫瘠的法治土壤,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始于依法执政,而执政党的法治化建设则是依法执政的关键所在,并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存在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现代政治文明的关键是政党政治文明,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执政党依法执政。政治文明由于植根于不同的生产力条件、阶级关系和文化传统,而具有较强的阶级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我国厚重的历史传统和贫瘠的法治土壤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始于依法执政,而执政党的法治化建设则是依法执政的关键所在,并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存在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法治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取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的一个曲折发展过程之后,应从法律运作机制、党的执政方式、公众法治观念等几个环节加快法治化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法治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文明的社会需要进步的法律文化,进步的社会呼唤法治。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它在追究国家责任方面开了先河,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家赔偿法实施十余年来的现实状况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值相距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赔偿法立法上不够严谨的先天不足所致。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人民法院、赔偿义务机关以及赔偿请求人对刑事赔偿依法确认程序的理解与认识存在严重分歧,本文试就司法实践中的刑事赔偿确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期为国家赔偿法的修改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领域存在大量的行政规划行为,但规划的法治化程度不高,制定主体复杂,无行政规划组织法上的相关规定,内容的具体实施效果不佳,在规划的程序、救济方面法律规制缺失。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在高等教育这一特殊领域迫切要求其走上法治化轨道,通过法治理念、法治程序,做出科学的行政规划行为。在依法行政、构建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中,提高高等教育行政规划的法治化程度是解决众多问题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目标和任务,法治政府引领和谐社会建构。和谐社会的原则之一就是实现民主法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依法行政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与必然选择,是现代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关键。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是依法行政的核心和基础,必须加强行政立法的规范化和民主化,完善行政执法,做到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和公开化,克服权力本位观念,健全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授益性学生管理行为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定类别,具有公共性、给付性、教育性、特定性、自主性的法律特征。我国现行教育法律体系对高校授益性学生管理行为缺乏明确规定,导致法治实践存在诸多制度性障碍。遵循当代教育法制建设的价值原则,完善现行教育法律体系,依法规范授益性学生管理行为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趋向。  相似文献   

8.
从行为法治化的角度出发,刑事侦查行为的实施必须遵循任意性、相应性、必要性等三项法治原则。我国侦查程序的设计在对侦查行为的法律控制上存在缺陷,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法律传统是经济基础的集中表现,具有时代准用性。中国法律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律文化的糟粕。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超越中国法律传统。由此考察传统和现代化之争,有三个重要的启示:传统和现代化的争论要超越一般的糟粕精华论而深入到具体;对于传统的合理性和落后性要有确定的范围和明确可靠的标准;现代化的实质是西方优秀文明,尤其是法治文明的普遍化,中国现代化的实质内容是法治化,其目标是社会主义法治国。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现代城市具有同构性,法治化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城市治理中存在的法治意识薄弱、立法进程缓慢、执法不严以及缺乏法律监督等问题,提出应当重塑法律价值、加快立法进程并重视软法之治,全面推进城市治理法治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颇有争议。对相关争议的澄清和消弭取决于对两个问题的正确解释:一是宪法惯例是否是法律;二是宪法惯例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文章的结论为:宪法惯例是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政治习惯法,因而其具有法律之资格;宪法惯例的调整范围及合宪性的属性使其具有同宪法典一样的最高法律效力。因此,宪法惯例是一国宪法审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各国现有的宪法审查制度中,抽象审查占据重要的地位。宪法抽象审查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奥地利1920年宪法,首创了宪法法院负责实施法律之合宪性审查,但直到二战后宪法抽象审查才在欧洲大陆国家被继承开来,德国现行宪法确立了联邦和州两级宪法法院专门审查法律法规的合宪性的模式,法国确立了由宪法委员会进行的宪法审查模式,并且在审查机制上呈现出一种与具体案件裁决无涉的独有特色的抽象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13.
《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进步。实践证明,国家赔偿法的实施,保障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弥补了公民因国家机关侵权而遭受的物质损失,抚慰了他们因之而受伤的心灵,同时从法律上规范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的意识和觉悟,提高了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学界对违宪审查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存在着将违宪审查等同于宪法适用、将违宪审查等同于宪法监督以及将违宪审查等同于司法审查的认识误区。违宪审查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在整个国家中的最高地位和权威,其主体必须是具有极大权威的特定国家机关,对象是某些宪法主体的重大行为,依据具有特定性,结论具有法律效力,是一种最有权威的宪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但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实现要依靠宪政文明来保障。宪政是政治文明的逻辑前提,没有宪政就没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就是政治由暴力的政治、野蛮的政治转向文明的、对话的、理性辩论的政治。宪政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6.
对于司法认知的效力存在塞耶-威格莫尔理论与摩根-麦考密克理论两种不同的观点。由于司法认知效力问题与被告人由陪审团审判的宪法性权利密切相关,指示陪审团接受法官对结论性事实作出的司法认知可能意味着对犯罪构成直接做出裁定。作出司法认知是否会侵犯刑事被告人的宪法性权利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这种争议不仅在立法过程中存在重大分歧,在司法实践中也莫衷一是。《联邦证据规则》起草者在民事案件中采用摩根-麦考密克理论,但在刑事案件中塞耶一威格莫尔理论却促成了司法认知与宪法性权利的调和。  相似文献   

17.
相关法律对"较大的市"作出的不同界定导致"较大的市"的实际称谓与法律意义存在严重含混。地方组织法、立法法还赋予"较大的市"立法权,这与我国《宪法》的规定明显不一致。在本身标准缺失下诞生的"较大的市",其立法权在实践中也多有违法律公正公平之宪政精神。因此,无论是从合宪性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现状来看,都有必要重新考虑"较大的市"这一概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立法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平 《西北师大学报》2004,41(5):128-132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法治。民主和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实行宪政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宪政的实现必须具备良好的宪法、完善的宪法保障制度、分权与限权的国家体制等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了宪政和政治明的关系,阐明实施宪政是建设政治明的核心,并提出了实施宪政的几个措施,如加强宣传、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宪法司法化等。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十六大到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政治文明地位的正式确认,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的实现有着特别的意义,政治文明与宪政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极大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