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先秦儒学大师荀子在继承孔孟"诗言志"诗学观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了具体要求,扩大了"诗言志"的内涵,使"诗言志"的诗学观更加具体、丰富和明确,从而奠定了儒家的文艺哲理本质观。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对我国儒家正统诗学与审美诗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对我国古典诗学与古典美学具有重要贡献.他的"诗教"观泾渭分明,妍媸并存.  相似文献   

3.
"非个人化"一直以来被视为英国诗人T·S·艾略特标志性的诗学主张,但这一提法远不能涵盖艾略特诗学思想的发展.事实上,艾略特的中后期诗学思考体现出了鲜明的"个人化"价值取向,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本质和文学阅读三方面均极力强调个性因素、个人视角的重要性.这与其早期的哲学探索深深暗合.应该说,艾略特的这篇博士论文所孕育的个人主义与相对主义种子,在其中后期的诗学观中得到了绽放.对艾略特诗学观中"个人化"取向的梳理,有助于补正和完善艾略特的诗学形象.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其诗歌文艺观以尚俗诗学观为主,表现为"尚实、尚俗、务浅"。这种诗学观受到儒家功利主义文艺观的影响,白居易希望诗歌对于人民有所教化;当然,白居易追求的尚俗诗学观与中唐发达的城市经济与世俗文化密不可分,这种环境是其诗学观形成的现实土壤;与尚俗诗学观相适应的,则是白居易追求诗歌思想、语言的浅近,这种务浅的特点也是白居易诗歌较为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受到早期浪漫主义时期文艺批评思潮的影响,诺瓦利斯将自己的诗学观建立在文学与其他艺术类型的对比之上。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被诺瓦利斯抽象为"音乐性"之概念,从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学观。本文以诺瓦利斯创作中涉及音乐的文本为出点,整理诗人以音乐为模板对诗歌语言进行的批判,指出其在创作指导层面的不可实现性,并继续深入讨论了内心、世界、音乐与诗的关系,提炼出其中蕴含的完整的音乐诗学观。  相似文献   

6.
纵观1940年代中国现代诗学本质观,比较突出的诗学观主要有三种:一是以胡风、艾青和阿垅为代表的"表现说";二是以毛泽东的《讲话》为代表的"生活反映说";三是以袁可嘉、唐湜为代表的"经验传达说"。与此相对应的是"七月"浪漫主义思潮、延安现实主义思潮和"九叶"现代主义思潮。这三种诗学观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呈现出互相杂糅的奇特景观,由此构成了既相克相生又互补包容的开放的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对"四情"的看法是其诗情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四情"论也就是他对兴、观、群、怨的阐述。在王夫之的诗学著作中,很多地方都有对"四情"的阐述,这些阐述大都是从整体而言的。《诗广传》是王夫之早期的诗学著作,其中他对"四情"的看法还没有从整体上来阐述。王夫之延续了前人的一些观点,也有着自己一些独到的看法,这些看法与他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思索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通过朱庭珍对"性灵"派所遗留下来的诗学弊病的一段批评文字,分析其诗学观如下:尊重有内涵的俗诗学;以雅诗学为正统导引俗诗学;重视诗歌创作和诗学主张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界普遍认为认知诗学没有阐释力,只是对"文学阅读过程的解释说明"。文章通过查看认知诗学与后结构主义诗学的渊源关系,发现认知诗学家们借鉴了卡勒的诗学观,却忽略了卡勒在诗学阐释方面的独到见解。认知诗学将阐释的概念置入一个更为宽广的心理框架,通过主体经验将文本与世界相关联起来,成为一种语境化的诗学和独特的阐释理论,而不只是一种阅读理论。对照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不难发现,认知诗学家关注的只是对语言的认知能力,而非文学能力,这使得认知诗学的理论建设缺少一个文学的语境。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古文家,同时也是诗文理论家,其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其晚年提出的"香观""望气"说不仅视角新颖独特,而且内涵十分丰富,钱谦益以此作为其鉴赏、评判诗文的重要标准,是其诗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力图在研究分析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以钱谦益诗学核心理论"性情"为依据,对"香观""望气"说的内涵重新解读,并对"香观""望气"说的批评指向做一番详细梳理。  相似文献   

11.
诗歌所关注的内容,是影响跨世纪的诗歌发展的重要因素,诗人们应该认识到新的时代为诗歌创作带来的难得的机遇,将生活、大众和时代纳入诗歌视野,创作出新型诗歌,实现我国新世纪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明人在前人诗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诗歌法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继续发扬唐宋人诗格诗话辨析句法、条陈规矩的做法,编纂创作了大量诗法理论著作。另一方面从创作实践出发,对师法的来源问题以及才法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山水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辉煌成就与在新诗中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有艺术自身的规律,也有时代、社会、文化的综合影响。文章从塑造论角度分析了古今人与自然关系变化:分离——复归——再背离,从而指出了古今山水诗流变的哲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潮流,在中国"文革"结束后的历史转折时代,为文学的"解放"注入了活力,开启了一种新的启蒙。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表现技法,充分发挥了汉语言的魅力,使诗的艺术技巧得到更完善的发挥。作为一种思想启蒙,朦胧诗雄辩、诘问、宣告的浪漫模式,展示了它不可复制的形而上意义:以怀疑求证个体的生命价值;以反思张扬时代的英雄主义;以意象成就审美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冯发云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0-21
新批评理论以文本为关注焦点,采用细读式方法论,长于诗歌分析。由于它与玄学派诗歌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类似,使得玄学派诗歌与新批评思维叠加在一起。在新批评的视野中玄学派诗歌富含张力与反讽、意象与曲喻、戏剧性与伪逻辑等特点,这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得到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16.
我的词学观     
词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人。词与诗一样,也具有“兴观群怨”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新时期,继承、改革、发扬、光大中华词学,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诗的节奏单元是音顿和意顿,由此建行构节形成音顿连续排列节奏和意顿对称排列节奏两大体系。新诗的用韵方式有传统式和现代式两种,新诗韵律除节奏和诗韵外还有同音堆集等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18.
胡适在《白话文学史》等著述中关于唐诗的见解在唐诗学史上不容忽视。他以白话诗为题评介初唐诗人,考证论断王梵志是初唐诗人;以乐府新辞与歌唱自然为题肯定高岑、王孟;用社会学的、历史的、文学的眼光来解释“盛唐”,着重评价李杜,并褒贬元白等中唐一批诗人,尽力挖掘唐诗中的幽默因素,批评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表达了新的见解。但他的唐诗研究带着鲜明的政治功利色彩,与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提倡白话文的文学革命紧密相关,产生了偏激与附会,如反对律诗等,是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精髓之一就是描写和歌颂大自然,湖畔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在他们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赋有哲理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有机关联,这正是现代文明所提倡的和谐社会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引用了唐诗<春望>的八种不同英文译本,并对这些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让读者能从联想效果、视觉效果、听觉效果几个方面综合比较得出各译本的得与失.文中除了引述多位著名学者有关唐诗<春望>的一些评论,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