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化学镀工艺获得了Ni-Mo-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Mo-Cr-P非晶态合金膜随晶化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Mo-Cr-P为非晶态镀层,300℃时Ni_3P渐渐开始析出;400℃时Ni_3P相继续析出,Ni衍射峰变得较为尖锐;500℃,Ni晶化较为完全,同时出现新相Cr_(1.12)Ni_(2.88);600℃有Cr_2Ni_3,CuNi,Cu_(3.8)Ni和Mo_(1.24)Ni_(0.76)生成;700℃时出现Cu_(0.81)Ni_(0.19)和MoNi_3,Ni_3P发生再结晶,同时镀层开始氧化生成Ni O。电化学分析显示,镀态下Ni-Mo-Cr-P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Ni-P、Ni-Mo-P镀层;400℃下进行晶化处理,Ni-Mo-Cr-P镀层的耐腐蚀性有所提高,更高温度下的晶化处理,都会损害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2.
对比研究了添加不同添加量镧处理后A356铝合金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镧对A356铝合全晶粒细化效果不明显,但对二次枝晶间距有一定影响,当添加量达到0.35%时使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减小至17.41um.镧对A356铝合金的变质作用比较明显,当镧添加量≥0.05%时,硅颗粒呈部分变质形态.镧对合金中气孔影响很大,合金微观组织中气孔很少.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阐明铜铁合金在拉拔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变化规律。创新要点:1.考察铜铁合金变形过程中,铜基体和铁枝晶组织的变化特点;2.研究铁纤维的尺寸及Cu/Fe相界面密度与合金变形量的关系;3.探讨了铁纤维与硬度关系符合Hall-Petch关系的匹配程度。研究方法:1.通过固溶时效处理使得铁枝晶均匀地分布在铜基体中;2.通过冷拉拔手段使得铜合金从棒状逐步变形成线材;3.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组织,并使用维氏硬度仪测试样品硬度。重要结论:1.铁枝晶在合金变形过程中逐渐变成铁纤维。随着冷变形进行,线材纵截面的铜纤维形成(110)择优取向,铁纤维形成(100)择优取向;在横截面上的铜纤维形成(111)择优取向,铁纤维形成(110)择优取向;2.铁纤维的厚度、宽度和间距随变形量的增加呈指数降低,Cu/Fe相界面密度随铁纤维宽厚比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在变形量小于6.0时,铁相的应变随变形量线性增加,当变形量大于6.0时,铁相的应变偏离这种关系;3.铁纤维的间距和合金硬度存在Hall-Petch关系。当变形量小于3.0时,纤维组织细化对硬度带来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限元软件ProCAST模拟GH4169合金金属液的凝固重熔过程,分析不同界面传热系数下的温度场变化,预测铸态组织的二次枝晶间距,并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GH4169合金凝固重熔过程的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相符的结果,验证了该模拟方法和模型建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一、各章重点与难点提示 上册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1)几个主要的机械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物理意义、常用符号及单位。 (2)铁碳合金基本组织及其性能特点。 (3)铁碳合金相图: ①重要特性点(C、E、S)的温度、成分及含  相似文献   

6.
基于修正的Wheeler相场模型,建立耦合溶质场、温度场和流场的相场模型,研究Ni-Cu合金凝固过程中高各向异性作用下的枝晶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强度在0.06-0.2之间取值时,随着各向异性强度增加,光滑主枝尖端出现棱角,枝晶尖端生长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在高各向异性条件下,有无对流时晶粒分别以不对称枝晶和等轴枝晶方式生长。在流速为6.43 m.s-1的强制对流作用下,逆流侧枝晶受过冷熔体冲刷,逆流枝晶生长迅速,与纯扩散时相比稳态生长速度增加了12.61%;热量和溶质在顺流侧聚集,顺流枝晶生长缓慢,与纯扩散时相比稳态生长速度减小了14.62%。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相观察、冲击、拉伸和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二次回火温度对0Cr13Ni5Mo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二次回火后。组织以较细的板条状回火马氏体为主;随着二次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强度及硬度近似直线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相观察、冲击、拉伸和硬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二次回火温度对0Cr13Ni5Mo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二次回火后,组织以较细的板条状回火马氏体为主;随着二次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强度及硬度近似直线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铜的耐磨性,通过预置粉末,采用Nd:YAG激光器在纯铜基体上进行了激光熔覆Ni基合金涂层的试验。通过SEM对熔覆层和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区的形貌和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对熔覆层的硬度、耐磨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熔覆层呈典型的快速凝固特征,组织良好,可以对基体提供强防护作用;含一定质量分数的Cu的镍基合金表现为胞状组织,含B、Si的Ni基合金组织表现为网状枝晶结构;铜表面Ni基熔覆层硬度较铜基材明显提高,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均较Cu基材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Ti-15V-10Al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合金的组织与成分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各组织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法制备Ti-15V-10Al合金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 450℃。该合金主要由Ti3Al的基体相和Ti0.8V0.2析出相组成。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析出相呈先细化后粗大、总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合金的密度逐渐增加,显微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在1 450℃时达到峰值451.6 HV。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发表的平衡常数值计算了铬(V1)总浓度10~(-2)—10~(-6)M于PH_(1—8)范围存在于水溶液中各型体(CrO_4~(2-),Cr_2O_7~(2-),HCrO_4和H_2CrO_4)所占的百分数。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WC弥散强化铜的制备过程 ,通过比较WC弥散强化铜和纯铜的有关性能 (硬度、电阻率、密度 ) ,指出WC弥散强化铜是一种有潜力的强化铜 .且当浇结温度为 95 0℃ ,WC的体积分数为 1.2 %时 ,弥散强化铜的综合性能较好 .  相似文献   

13.
1问题的提出电镀是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其目的主要是增强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增加表面硬度和美观性等,因此电镀所用的镀层金属通常是一些在空气中或溶液里不易被腐蚀的金属或合金,如:镍、铬、铜、银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泡沫铜内部大量的三维立体孔状结构特性,采用简单的化学氧化法在泡沫铜表面制备CuO、Cu_2O膜,再用十六酸修饰,制备出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56°,滚动角小于10°,油的静态接触角为0°的超疏水-超亲油泡沫铜。采用智能型拉曼光谱仪(DX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接触角、滚动角测量仪对泡沫铜表面的化学成分、形貌和疏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铜经氧化后,表面同时生成CuO和Cu_2O;增加氧化时间可促进CuO和Cu_2O的生成,形成纳米结构;当氧化时间为40 min时,泡沫铜表面形成均匀的纳米结构;经十六酸修饰后,氧化铜与十六酸发生自组装反应,生成了低表面能物质十六酸铜,具有优异的超疏水-超亲油特性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水压性。  相似文献   

15.
检测了辽宁省营口市4个海蜇养殖池塘底泥的6项理化指标(p H、含盐量、硫化物、有机碳、总氮、总磷)和6项重金属指标(铜、锌、铅、铬、镉、汞),比较分析了这些底泥指标与海蜇亩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海蜇养殖池塘底泥理化指标中含盐量与海蜇亩产量之间相关性较高,J圈底泥含盐量最高,其海蜇亩产量也最高。重金属指标中铜和铬的含量与海蜇亩产量之间相关关系较为密切,J圈底泥铜和铬含量较高,其亩产量也较高,A15和C1圈底泥铜和铬含量较低,其亩产量也偏低。而其它理化指标和重金属指标与海蜇亩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明显。综上,海蜇养殖池塘中底泥含盐量、铜和铬含量与海蜇亩产量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其它指标与海蜇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与304不锈钢对比,采用变温失重法研究了Ti_(35)Zr_(30)Be_(16)Cu_(7.5)Co_(11.5)块体非晶合金在3 mol/L、5 mol/L 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Ti_(35)Zr_(30)Be_(16)Cu_(7.5)Co_(11.5)块体非晶合金和不锈钢在HCl溶液中均发生钝化现象,并且受温度、浓度的影响较大。Ti_(35)Zr_(30)Be_(16)Cu_(7.5)Co_(11.5)块体非晶合金在313K,5 mol/L HCl溶液中浸泡192 h后,其腐蚀率为14.6%;304不锈钢在同等条件下其腐蚀率达到了58%。探讨了Ti-Zr-Be-Cu-Co块体非晶合金及304不锈钢在HCl溶液中的耐蚀性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以Fe-25Cr-7C合金粉末为原料,利用等离子熔敷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Cr,Fe)7C3/γ-Fe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能谱仪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同时考察了涂层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的耐磨性.结果表明:涂层显微组织为(Cr,Fe)7C3初生相均匀分布于γ-Fe基体上,具有快速凝固的特点,涂层与基材之间为完全冶金结合.等离子熔敷(Cr,Fe)7C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涂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较强的金属原子间结合力并且组织细小均匀,使得该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8.
《商洛学院学报》2017,(4):33-38
在真空条件下制备AZ31D/ZL105双金属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扩散层的组织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400℃,保温60 min获得的AZ31D/ZL105双金属复合材料结合区组织均匀、厚度适中,且无夹杂和孔洞等焊接缺陷;结合区形成A、B、C三个过渡层,A层主要为α-Mg树枝晶和枝晶间形成的网状β-Mg17Al12;B层由Al_3Mg_2相和富Mg的铝基固溶体及少量的β-Mg17Al12相组成;C层主要为铝基固溶体和Al_3Mg_2;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AZ31D/ZL105结合区域的显微硬度先增大再减小,其中C层显微硬度最大、其次为B层、A层最小;最大硬度值为269.9 HV。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辊快凝直接制备和先制成非晶单相合金再经不同温度退火两种方法制备了高强度的Al87Ce3Ni8.5Mn1.5纳米非晶复合材料.用X光衍射(XRD)技术,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和比较了材料的形成条件、显微结构、α-Al晶粒尺寸、体积分数和显微硬度.后一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结构更均匀,显微硬度更高,过程较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20.
请解趣题     
有两块铜与锌的合金,第一块铜锌之比为3,2,第二块铜锌之比为,,3。如果要得到铜锌之比为n:5的新合金16公斤,则需从这两块合金中各取多少公斤去炼制?请想出解答这道题目的方法,并解答出来。附:,考答案解题方法:先求出新合金16公斤中含铜、锌各多少公斤。然后用"假设法"求出两块合金各取了多少公斤。具体算法:16X 1111+5二11(公斤)16X 511+5二5(公斤) 假设这16公斤全取自第一块,则含铜为'6'荞一2一。音(公斤),氏新合金含铜,少、1一。嗜一1是-(公斤)。为解决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