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本身的任务所决定的 ,学生通过读书去理解课文 ,读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形、情、味、神 ,理解就到位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应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知其情、明其理 ,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体会情感 ,领悟内涵的同时 ,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知情明理是建立在有序的读书指导基础上的 ,一般情况下是 :初读扫除文字障碍 ;再读整体感知内容 ;三读启发想象会意 ;四读练习表情达意 ;五读认识升华积累。即让学生循着解其言 ,知其情 ,明其理的步骤去读书 ,达到读懂和会读的目的。“知情”即读书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要得其“弦外音…  相似文献   

2.
解应用题一向是小学生的软肋,许多学生问我到底怎样才能解好应用题,我说解应用题除了讲究方法之外,还要讲究技巧.本人在指导学生学习解题技巧方面作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现提出就教.多读对低年级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多读题目.常言说:“广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百遍强调了读的次数与重要性,所以在做应用题时应多读,多读不是随意地读,而是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读.第一,粗读.初步读明题意,就是把题目从头到尾地完整读一遍,看看是否有不认识的字、词.第二,精读.边读边仔细分析题目.1.边读边画,在读的过程中画出条件、问题.例如沿海版小学教材第六…  相似文献   

3.
<正>一、向心所谓向心,就是说读书人要有方向之心。书籍浩如烟海,生命十分有限。读书有方向、有选择,才能充分享用上乘之作。读书是门艺术,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与其读10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10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值得读的书。作为教师,读书必须学会  相似文献   

4.
对于读书,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见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渊明说读书“不求其解”,也有人说读书贵在“涵泳”。王蒙则认为每一个人要掌握自己读书与人生阅历最佳的平衡点。王蒙主张,有两种人不必读书,一种是天才,一种是白痴。天才理当著书立说供人学舌,没时间也没必要读他人著作;至于白痴,书读得再多也白搭;只有中常之人才是读书种子。其实,此辈也可能因读书贪多嚼不烂适得其反。古今为读书所误者岂止孔乙己一人?书读多了,不免眼高手低,自废武功;各书生自立门户互不买账,不读或许明白,越读越糊涂的并不稀罕;书虫大多苛求,感觉幸…  相似文献   

5.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听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一精其选。二解其言,三知其意,四明其理。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  相似文献   

6.
一、自能读书的定义 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相似文献   

7.
<正>一、落实读书层次,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靠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方式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语文教学倡导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思索、读中求解。小说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它的篇幅一般都比较长,教学时不可能按照其它文章那样组织教学,一般在课堂上可采用粗读、细读、研读三个层次来把握课堂结构。  相似文献   

8.
大疑可大进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2,(10):35-35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朱熹关于读书的一段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已被教师接受,我以为"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使读停留在读通、读懂的表面层次上,而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读,注重读的实效性.落实"读"要做到"三要",要有目的性、层次性,要有教师的指导,要积累并内化运用.  相似文献   

10.
王三忠 《学子》2013,(4):48-49
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1.在轻读想象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借自身的经验、经历帮助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初步感知课文,为继续  相似文献   

11.
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是读书,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社会才会读书。读政治之书以养大气,读业务之书以养才气,读人文之书以养灵气。在读书中要养成"天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2,(34)
1.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栏目:“读书”) 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学。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①精其选;②解其言;③知其意;④明其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读书和读人、读事、读物及其关系的论述,有分析有批判地说明一切否认读书或否认读从、读事、读物的错误言行应当终结,一切倡导读书和读人、读事、读物的言行应当发扬;说明“四读”的基本方法是“钻进去,跑出来”。我想,本文的论述,以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领导工作、教育改革、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参照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实现专业进阶,必须读书。读书有很多姿势,较为典型的有"躺着读""坐着读""站着读"。这不只是就读书的身体状态而言,更喻指读书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躺着读"最为自由、适性;"坐着读"需要静心和耐心,有利于即点聚焦、深度学习;"站着读"则有较高视点,较大视野,可以通过结构化实现体系性。三种读书姿势铺就教师专业进阶之路,不同姿势也决定着不同境界。  相似文献   

15.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可惜后来人的读书观念渐渐起了变化。读书被当作一项功利性的手段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蒋梅兰 《教师》2014,(13):84-84
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只有以读促写、以写引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一生读书无数,写了十几部哲学著作。他将自己80年的读书经验总结为12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精其选——读书要有选择。他把书分为精读书、泛读书、翻阅书三类。古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穷其一生,难以读透万分之一。俗话说:“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读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位好老师,能开阔你的视野,增加你的知识;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会毒害你的心灵,吞噬你的灵魂。解其言——可采取略读和浏览两种方法,读懂书上的文字,为深入阅读作准备。知其意——理解书中的含义。除字面意思外,还要…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但是该如何读,读什么,怎样才能“读”具匠心?且听听老师们的看法——雷鸣: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过去也曾强调语文课堂要以“读”为主,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读、读、读,往往就会形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怪圈。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要有目的,如在课文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12,(34):64
(2012年9月~2012年10月)1.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栏目:"读书")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学。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①精其选;②解其言;③知其意;④明其理。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87岁了,从7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特别是哲。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言;(3)知其意;(4)明其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