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对象,不同的意象能传达不同的感情,《花间集》中充斥着繁多的意象,其中的"泪"意象也被花间诸贤不厌其烦地使用着。《花间集》中的"泪"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入探寻其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花间词作。本文将从"泪"意象、"泪"意象的内涵以及"泪"意象的运作等几个方面对《花间集》中"泪"意象进行多角度探究。  相似文献   

2.
"落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较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其在词作中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一些惜春伤春、感叹时光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情怀。而在这些含有"落花"意象的词作中,则又以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晏殊的词作所最为人称道。但由于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李煜词中的"落花"一悲到底,往而不返。晏殊词中的"落花"却哀而不伤,入则能出。其二人词作中的落花意象各有造诣,又殊途同归。但二人词作皆是由心而发,情思深微。  相似文献   

3.
"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辛词中的"风"意象主要有风雨之"风"、风月之"风"、春风、东风、西风等,文章将通过辛弃疾词的解读,把辛词中的风意象进行分类以及将风意象在其词作中的功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开山之祖"徐枕亚的代表作,也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力作。小说叙述了一男二女的"哀情"纠缠。其中意象的选取和营造是其小说中的叙述特色之一。主要的意象有:花,泪,疾病,死亡;这些意象对表现小说主人公的性格、思想等具有指示意义,对小说主题意蕴的挖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就文本中的这些意象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解读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晏几道的恋情词包括词人、闺中少妇、少女的相关恋情。除了"梦"以外,常用"泪"、"书信"等意象进行描写,并以丰富的环境描写渲染词作。在充满悲剧的恋情书写背后,词人的恋情词中包含着对少年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展现了晏几道生活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梧桐意象、梧桐·雨的组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然综观晚唐五代词作,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则是第一次成功运用"梧桐·夜雨"意象入词的典范,它对后世词作泛用"梧桐·夜雨"意象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意象就是以特定的客观事物为载体,生动的表现出内心主观的情感。《姑溪词》中成功运用了大量典型的意象,其中以“酒”意象最为典型。李之仪词作中有相思浓愁之酒、重逢喜悦之酒、失意哀伤之酒。李之仪词作中“酒”意象的大量运用折射出他在人生道路上受到挫折后,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宋词与宋玉     
宋玉感伤之形象、悲秋之意绪、文人才士沦落不偶之坎壈生平,以及宋玉作品,尤其是宋玉赋中对男女情事之描写,凝练为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语典,这些意象、语典大量出现在宋词之中,显示了宋玉及其作品的深入而持久的影响力。对《全宋词》中运用、提及"宋玉""巫山""巫阳""阳春白雪""云雨""高唐"等意象、语典的作者作品进行深入探论,必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细致地认识相关作者及其词作,并从中觇视宋玉及其作品的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玉娘词的美感特质突出,可概括为"冰清"二字,取其幽微孤单、高雅素净之意。如此方可衬托玉娘之才气与贞洁。这种"冰清"之美以理性方式挖掘出来,即用字之清冷澄澈、意象之幽微孤冷与词境之孤婉纤柔,共同展现了张玉娘词作中的"冰清"美感特质。从而对其词作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并从中略窥玉娘之生活状态、性格心境。  相似文献   

10.
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在她的词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梦意象,这些梦意象蕴含了作者不同的感情:一是表达了传统的闺中之感;二是传递了对故乡、丈夫以及好友的思念之情;三是通过记梦,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怀。徐灿词中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与诗词的记梦传统、创作环境以及自身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1.
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于月亮、风雨、灯等等,而纳兰词中的"酒"意象却无人论及。酒意象在纳兰性德词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酒"在纳兰词中呈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以"酒"这一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纳兰词中的相思之酒、悼亡之酒、怀友之酒和伤怀之酒有利于我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整体风貌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情感性格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2.
《雁翼新词》是雁翼创作的一部旧体词集。其中"泪"的意象运用独特,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雁翼新词》"泪"的意象凝结了雁翼对于民族苦难的忧虑,对鄙陋的世风的愤恨和对时代悲剧的伤感,也抒发了雁翼对母亲和故土深沉的感恩之情,表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词的菊花意象经常被阐释为生离之愁、国家之愁、民族之愁。剔除现有诸多版本的阙疑,可以确认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中有五首提到了菊花,而且在词境里关于菊花的意象是有很大差异的。围绕李清照在朝代嬗变崩塌之时其词作盘桓在菊花意象上的精神本原,可以看到古典生命的抒写过程并不是死生契阔、凄婉悲鸣的女性词人的写作品格。  相似文献   

14.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15.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酒"是众多文学作品中高频出现的意象,不仅为许多男性作家所钟爱,也备受一些女性文人的青睐。在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毕生词作中,与"酒"相关的作品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词思想内容丰富,包含少女之乐、相思之情以及家国兴亡等多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为后世女性酒文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英雄词人辛弃疾早期词的代表作之一。从微观层面看,词作中的文人"悲秋"意象群、游子"怀乡"意象群和英雄"失志"意象群,渲染出一种抑郁、沉凝的悲凉意境。这三个意象群,与桓温、张翰、许汜三个历史人物的典故相互交织,营构出辛弃疾内心世界中三个维度的两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从宏观层面看,我们把这首词放在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词作的整体架构中,则更容易理解词中所显露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的现实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其英雄之词的基本格调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鉴赏宋词,首先要反复吟诵,体会词作的音韵格律之美,体悟词作的深沉意蕴。其次,了解词人的人生经历、词作的写作背景等,把握词作的“意象”,体味词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再次,了解词作常用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品味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李婧 《华章》2009,(11)
北宋词人晏几道和南宋词人姜夔都写作了大量的恋情词,本文从二人情感表现、空间场景、使用意象、词作风格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二人的恋情词作,并简要分析二人词作不同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高涵博 《文教资料》2008,(16):11-12
在李清照词中,梅花意象占有很大比重.关于梅花的创作贯穿了李清照的一生:无忧无虑的少年.甜蜜中有离愁相思的中年,国难家愁、流落天涯的晚年,正所谓"梅语人生":这些梅花意象真实地记栽着作者丰富复杂的生命情感历程.本文从词人创作的内心境遇和感受来分,拟将其有关梅花意象的词作分为三个时期来展开论述,通过这些梅花意象来触摸李清照丰富的内心世界,了解她复杂的情感变化历程.并进一步思考"女词人百花之中独爱梅花之由",结合宋代咏梅诗词创作的繁荣之由和梅品与词人人品的对比分析,笔者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梅花之品性正如清照之人格情操.词人注重梅花的品质,抓住了梅的风神韵致,以梅自况,表明了自己的高洁.由此领略李清照的人格魅力,感受词人格高韵远的人格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