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年级学段目标中对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按小学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有计划地进行习作训练。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下良好的习作基础。  相似文献   

2.
习作指导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感悟积累、仿写借鉴、改写迁移,续写想象,真正使教材成为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常常被教师称为"难啃的骨头"。教师认为习作难以指导,而学生则认为习作无话可写,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写。因此,习作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始终难以有更大的突破,至今让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那么,目前习作教学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来纠正这些问题呢?一、对学生的习作常规缺乏严格的要求新课程强调不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传授习作的写作技巧,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  相似文献   

4.
中年级是小学写作训练的过渡年段,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够依托文本,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学生作文缺乏创意这一现象,是习作教学的通病。如何让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呢?进行"组文"训练是一种有效方式。"组文"训练是针对一个话题或铺展开去,或深入开来,形式丰富,面广量大,能极大地拓展学生认识的广度与深度。这样,能打破学生习作定式,带来习作思维的改变,促进学生创造性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美国小学《探险家》劝说文习作教学,不仅为我们根据文体科学设计习作教学目标、实施分层习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例证,而且为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以文体划分习作教学内容,并根据文体写作特点确定习作教学目标,能较好解决"习作教学什么"、‘习作教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要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必须尊重儿童学得语言的规律,遵循感知、理解、内化、外化习作方法与策略的过程;关注习作策略的获得,能帮助儿童成为一个有意识的、真正的写作者、表达者。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的目标要求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然而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都"谈作文色变",更多的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是敷衍了事。如何树立学生的习作主体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在作文  相似文献   

8.
汪虎 《安徽教育》2013,(3):31-32
<正>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习作题目,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但往往不知选材和剪裁,很容易记成流水账。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选材能力为突破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目标与内容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从留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倾注于笔端,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现结合习作教学,谈谈我在习作中的几点做法。一、诱发观察动机,激起习作情感习作离不开观察,离开了观察,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  相似文献   

10.
<正>四年级是由中段习作向高段习作过渡的重要时期,我认为这段时期的教学,应密切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要教会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学会搜集素材。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段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段。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到"小我",看到"大我"。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在阅读中提升认识,找到写作的途径。因此,文本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阅读与习作"联姻",巧借文本资源,有效引导练笔,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习作教学,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读中学写,写中促读,是习作起步阶段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下册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极好范例。教学中充分发挥课文"例子"作用,进行仿写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学习常见的修辞、构段方式、表达顺序等,从而铺好习作起步之路,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将大有裨益,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指出:5-6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从阶段要求可以看出:习作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要让学生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和畏惧心理,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看成自己的内在需要,使"要我写"的习作教学演变成"我要写"和"能写好"的其乐融融活动。要让学生乐写好写,离不开一些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本文从几方面浅淡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15.
赖秀梅 《学子》2012,(10):32-33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的词、句、段、篇章等方面都各有特色,无论是谴词造句、表达方式,还是布局谋篇、写作技巧,都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典范。只要我们用好课文,针对学生平时在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课文的教学与习作指导挂上钩,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向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将习作教学融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独具个性的生活体验,丰富写作素材,引导他们学会用心观察、体验生活;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使学生会写应用文;定期推荐优秀作品,扩大学生阅读面;经常把学生习作认真修改,投到报刊,激发写作兴趣,有利于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7.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所以,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观"生活小镜头",积累独特的素材;诉"亲身经历",凸显习作个性;抒"真情实感",展现习作童趣;求"多向思维",触发习作灵感。养成坚持每日一记的好习惯,积累自己的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18.
教师应立足习作教学基本立场与特征,构建儿童自我连接的学习场,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习作内容与方法,以片段模仿为载体,提升习作能力,以单元主题为抓手,渗透习作内容。写作教学需要教师的真情和恒心,构建一种儿童学习场,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朝着自然、自主、自由的方向成长,从教材中汲取习作智慧让每一个学生的习作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作难,就难在"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事物的特征、文字这三者进行连通、融合,从而实现意称物,文逮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若要使观察"丰富见闻",有"独特感受"并能作为"习作素材",就不能只停留在狭义的"看"上,而应当对事物作全方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