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核心素养开始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然而许多教师在初次接触的时候混淆了"核心素养"与"核心素质"的概念,以致忽视了宝贵的教学理念。所谓"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而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平日学习语文时的修养,它包括才能、品格、技艺和学识等多个方面。目前,有关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文化学识。透过核心素养落实拓展阅读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阅读的情趣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以及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需要在把握课内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有效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感知语文阅读魅力、拓宽语文知识层面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在形成良好思想修养、德育素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语文课程强化的核心素养之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人文性。本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育文化素养;语文作品赏析,升华文化素养;语文写作创意,净化文化素养"三个方面把文化素养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4.
刘宝珍 《天津教育》2014,(19):16-18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首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应该是语文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有的学者说:“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内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情感培养,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中多次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针对和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专家对语文素养一词给出的解释是,语文素养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可以满足基础的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文学方面的学识修养和语言风格,欣赏水平等人格修养。语文素养最核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既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包括文章写作,美文赏  相似文献   

7.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修养等。《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文素养这一概念,认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素养是指平日里的修养,"素"字的意思在我看来似乎是包含了它的全部意义,即"本色的""本来的""根本的"意义,语文素养可能包括语文理论、语文知识、语文艺术、语文思想等方面的水平,而核心素养就是它的中心素养或者是它的主要素养,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究竟是指什么呢?对它的分类众说纷纭,在过去的知识教学年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语文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这个是知识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这也完全适合于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第一,重视积累,增大阅读量。大量的语言积累能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则,丰富  相似文献   

10.
何谓语文素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定义:“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等。而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生理、心理、智力以及品行等各方面的提高。因作文教学在语文新素养中所占比重大,可借用游戏来赋予传统枯燥的作文教学趣味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核心素养是当代世界教育的热点议题,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本文以《观潮》一课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语文素养培养的实践,并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语言实践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养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文化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养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文化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其中包含了语文知识、语言能力、学习语言的方法和习惯,还包括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其内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语文素养不仅是语文课程需重点培养的目标,还是学生学好其它各科课程的基础,也是让学生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旨在使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文学学识修养及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其中小学生语文素养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要求,并强调"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本文提出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必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从关注结构布局、关注语言特色、关注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发现关注训练点,落实一课一得。  相似文献   

18.
陆义 《广西教育》2013,(26):32-3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中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是顺应并超越时代发展、博采众长的智慧结晶,是"全面发展的人"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向于获得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和关键语文能力。新课标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要高度注意并妥善化解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惯性问题,着力打造学生核心素养的"生长驿站"。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最不可缺的素养.语文教学要为核心素养而教,培养语言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增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修养.聚焦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有四:夯实阅读教学,培养理解感悟能力;优化习作教学,提升习作表达技能;指导阅读策略,形成自我发展技能;关注课外阅读,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