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五四文学作为研究蓝本,分析并探讨了深受易卜生《娜拉》所影响的两大类型人物形象,一是觉醒之前的封建礼教下呻吟的"玩偶"型女性形象,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并勇敢走出家门的叛逆者女性形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苦痛。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的挪威有着很好的女性主义的氛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诞生,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娜拉的摔门而去,预示着其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对男权社会中女性他者地位的反叛,而娜拉出走之后也并不必然就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五四文学作为研究蓝本,分析并探讨了深受易卜生的《娜拉》所影响的两大类型人物形象,一是觉醒之前的封建礼教下呻吟的“玩偶”型女性形象,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并勇敢走出家门的叛逆者女性形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苦痛.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和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觉醒后不同的自我救赎和不同的前途。  相似文献   

5.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批判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讲述了美丽、纯洁的少女苔丝为追求爱情和命运不断抗争,遭受了一次又一次挫折,最后因为性格软弱而亲手毁掉自己的一生并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挪威作家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是《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一个出身于中小资产家庭的大小姐。她热爱生活、倔强又乐观知足,后来因自我觉醒最终摆脱"玩偶"家庭,与苔丝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一悲一喜的结局究其原因,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其性格因素。这些文学作品从一定层面上诠释了19世纪社会大变革下的女性开始觉醒以及想摆脱束缚的挣扎。  相似文献   

7.
薛娇 《考试周刊》2015,(1):21-22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及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社会地位及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两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娜拉与繁漪是中外戏剧史上具有反抗精神的伟大女性,一个是周家的"物",一个是所谓的家庭的"玩偶",其命运悲剧是特定时代广大妇女的共同悲剧。作家创作时代及中西文化差异使她们觉醒前后的生活态度、反抗方式和结局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易卜生《玩偶之家》以非常平凡的夫妻矛盾为题材,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挣脱玩偶的家庭,走向自我觉醒的过程,深刻揭露了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虚伪、自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道德、法律,热情歌颂了奴女的人格独立、自由解放。但由于阶级、历史的局限,易卜生不能,也不可能指出妇女解放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文学中觉醒后的"娜拉"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女历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千百年来一直在痛苦的深渊中呻吟、挣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造成了中国女性个人价值的严重缺失。随着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人的发现”成了五四时期的关键词汇。历史和时代的需要,易卜生和他的作品进入了国人的视野之中。他笔下的娜拉成了千千万万妇女的楷模,“我是一个人”的呼声在苦难的中国女性心中久久回荡。五四作家们也纷纷仿效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创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娜拉”意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自我价值重构的苦痛。  相似文献   

11.
娜拉沦为“玩偶”的悲剧因素,除了维护男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之外,还由她自身的弱点所致,娜拉的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反抗,她已经意识到了女性的自我存在价值,从而成为超时代的先觉者,她的壮举,对于争取自身彻底解放的广大妇女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2.
易卜生的三幕剧《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介绍始于五四前夕,由于契合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现实,“娜拉”成为一个时代的男男女女肯定自我,并与传统社会束缚决绝的代名词。然而,娜拉的形象绝不仅仅是一个贴上了某种意义标签的符号,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易卜生和他笔下这一不朽的文学典型,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娜拉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俄底浦斯情结使她纠结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到最后才在破灭的理想中选择坦然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前,易卜生写过一个很有名的剧本《玩偶之家》。女主角娜拉和丈夫海尔茂发生了婚姻危机,起因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再细说了,总之,娜拉发现丈夫是个混蛋,于是她做了一个骄傲的决定:净身出户。娜拉是这么说的:"我把钥匙都搁这儿。明天我动身之后,  相似文献   

14.
"我不仅仅是女人"--从娜拉的觉醒看现代妇女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解放”是对《玩偶之家》作浅层次意义上的阅读 ,娜拉的精神觉醒既是易卜生在该剧中关注的重心 ,也是作者给予现代妇女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工作自由和生儿育女两个角色同时充当而精疲力竭 ,是现代妇女的生存困境 ,也使她们面临更多的矛盾和苦恼。因此 ,她们更需要有娜拉的勇气和力量 ,在扮演好两个角色的同时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5.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出走,是个性的觉醒,是人格的转型,表达了对传统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女性身份,男权思想等观念合理性的拷问,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被书写的叛逆:质疑“娜拉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娜拉,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和“五四”叛逆精神的表征,在进人中国语境后发生了未被觉察的精神变异,从而显示出女性解放话语的裂痕。从易卜生笔下决绝的“女儿娜拉”到进人中国的软弱的“妻子娜拉”,表明“娜拉”作为一种被书写的叛逆精神浸染着浓厚的传统色彩,而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女性新文学作家对于娜拉的自我书写,则显示出与时代主流话语的疏离。  相似文献   

17.
《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中娜拉的出走反映了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主见、做事冲动等诸多性格缺陷,娜拉实则离"贤妻良母"尚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8.
<正>【专题解释】在联读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一文的基础上,借助"密室逃脱之‘玩偶之家’"的语文活动,开展"娜拉走后怎么办"班级专题讨论会,探讨"娜拉出走"的结局和意义。目的是以此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的文学意义、社会意义、时代意义,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价值,提升文化鉴别能力,理解多元文化格局。【预习任务】指导学生用两周时间完成以下两部分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19.
娜拉的出走     
娜拉(Nora)是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Henrik Ibsen)的著名话剧A Doll's House(译作<玩偶之家>、<傀儡家庭>)中的女主人公.它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妇女娜拉从用爱的玫瑰色幻梦装点起来的家庭中走出来的故事.娜拉原本对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心满意足.她用心地操持家务、抚养儿女.她的丈夫赫尔茂十分爱她,称她为"我的鸦雀儿"、"我的松鼠"、"我的黄莺儿".娜拉曾经为了救治病危的丈夫而假冒父亲的签名向赫尔茂的同事克洛柯斯泰借了一大笔钱.为了还清这笔债,娜拉在几年内省吃俭用、不辞辛苦,甚至在夜里偷偷做些抄写的工作.在所有的债务还清之后,克洛柯斯泰为了保留住自己的职位,却以借据威胁赫尔茂.  相似文献   

20.
自五四伊始,名震遐迩的《新青年》杂志推出了"易卜生专号",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光辉引领下,易卜生经典戏剧《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便成为一个精神偶像,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便是一个中国式的"娜拉"形象的典型。作为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矛盾心理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象,她的出走以及最终的回来,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反映了人物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