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乙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旧社会扭曲灵魂而最终被吞噬的悲剧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是鲁迅的一部极具悲剧色彩的短篇小说。作品通过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丧失,通过人的灵魂的扭曲,使小说的悲剧意义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同时,以喜剧的手法来表现悲剧的内容构成了小说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悲剧小说,他这个人则是罪恶的科举制度毒害下的悲剧人物。但鲁迅先生在该小说中从来没有忘记过要读者在阅读中除了痛恨封建的旧制度的同时,关注该人物的喜剧性特色,包括孔乙己形象的喜剧性,语言的喜剧性,以及精神状态的喜剧性,文章揭示了"短衣帮"与穿长衫唯一者孔乙己喝酒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4.
孔乙己的长衫犹如祥林嫂的眼睛,是人物思想情感的外在显现,是人物灵魂的影射。作者借助这扇小小的窗口,展示人物的外在形象,描画人物思想演变的轨迹,揭示人物性格渐进的本质原因,预示人物命运的没落去向。作者要通过长衫这一视点告诉我们,孔乙己们上演的悲剧不仅仅是人物性格的悲剧、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由生活环境,特别是周围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等影响下产生的悲剧长衫作为孔乙己和社会的一个联结点,它的穿上和脱下既是个人的自愿与偏爱,也有社会的逼仄和无奈。孔乙己为什么非穿长衫不可?首先,穿长衫是孔乙己受到的教育程度的表征化,是…  相似文献   

5.
夏为汉 《学语文》2004,(4):14-14
教授《孔乙己》这篇小说,关键要使学生理解:无情的科举制度扭曲了那一代人的灵魂。否则,孔乙己形象对于那些缺乏对那个时代了解的当今学生来说,留下的只能是一种迂腐而又清高的印象罢了,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授课时,对“排”与“摸”不能光从字面上来解释,而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创作动机,来阐述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孔乙己》是一把刺向封建科举制度的利剑,是唤醒民众的号角。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何等角色的人?小说第四自然段开头便点明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对理解小说主题至关重要。笔者从三个角度对《孔乙己》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一、孔乙己形象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对孔乙己的"可笑"之处,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孔乙己的"可笑"表现在他外貌的奇特和思想的迂腐上。单从小说对孔乙己独特的肖像描写来看,也约略可以判定,这是一个颓唐不堪、没有前途的书呆子。旧社会的生活对这个人物显得是那样残忍无情,几乎把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 ,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己”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 ,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 ,我只想运用换位法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 ?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 ,他要在这小小的咸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孔乙己生存的社会 ,“长衫”与“短衣”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孔乙己既然科举失落 ,就不能够与长衫为伍。可…  相似文献   

8.
从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描写分析了<孔乙己>"白描入骨"的美学特征;从众人笑孔乙己和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两个细节分析了<孔乙己>"细节摹神"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复杂性格和悲惨的一生。这篇小说自发表至今已有89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不少人依然认定:“孔乙己的悲剧告诉人们,是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小说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性。”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对小说主题的再认定问题。孙伏园先生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说,《孔乙己》深  相似文献   

10.
开健 《文学教育(上)》2009,(18):127-127
鲁迅在《孔乙己》中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栩栩如生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孔乙己这一形象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使作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试从“喝酒”和“语言”两方面对孔乙己形象的符号性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探究其形象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己》文本世界中存在着一些很有意味的符号形式。酒店浓缩了孔乙己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人格分裂,形成孔乙己自我的迷失与他者的围困;服饰体现了难以突破的文化坚壁与隔离,长衫更是孔乙己心灵被异化与扭曲的承载;极度简化的人物关系是鲁迅小说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独特结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重读孔乙己     
至今记得老师讲解《孔乙己》,说这部作品写科举制吃了孔乙己。讲《祝福》,便说封建礼教吃了祥林嫂。说鲁迅先生通过对孔乙己、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吃人的科举制和封建礼教。近十多年,看到新兴生产力在改变世界,由此重新审视二十世纪前后中国遭遇工业时代冲击发生的变化,我逐渐意识到,教科书中关于《孔乙己》的解释,恐怕有误。  相似文献   

13.
徐良祥 《考试周刊》2008,(50):222-223
《孔乙己》是鲁迅最受人喜爱的一篇小说,因为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而影响更甚。不久前,关于"孔乙己"一名由来的文章屡屡见诸报刊,有人谬疑"孔乙己"三字源自流传过程中"孔乙巳"的错印,有人臆断其原型本为"孔一己",这些妄断臆想的  相似文献   

14.
联系鲁迅先生生平,再次细读其"最喜欢"的《孔乙己》,我们竟至发现:酒店小伙计"我"和孔乙己都是先生影子一般的存在——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孔乙己》近乎先生的"夫子自道"。既如此,对于孔乙己的形象与性格也颇有重新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陈烨  孙德喜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40-42,67
孔乙己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在他的身上具有许多矛盾的特征.本文欲从三个方面去探究孔乙己的矛盾身份特征:穿长衫的人站着喝酒;读书人的"事"与是;去酒店喝酒的初衷与结局.对这些矛盾的解读,能让我们对孔乙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作品的艺术与思想价值有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鲁迅先生解释说",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了一个绰号,叫作孔乙  相似文献   

17.
说《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题材的选材背景是清朝末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中塑造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对孔乙己生活中与周边人所发生的事情进行了叙述,进而以孔乙己悲剧的人生来反映出封建腐朽制度下封建思想对人们精神的摧残与毒害。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是鲁迅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虽然历经数十年研究、探讨,但的的微妙细节仍然没有挖掘出来。对孔乙己排出的“大钱”,孔乙己最后欠的二九个钱,孔乙己的偷书,这几个细节的深入探究,对鲁迅作品的语言魄力、鲁迅小说的特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东生 《山东教育》2012,(26):35-36
《孔乙己》一文,作为一篇抨击科举制的经典,分析评论文章多矣。但是,经典不厌百回读,本文试就《孔乙己》表现世间冷漠的深刻性做些解读。"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笑他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致使"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众人对于因科举毒害与己同处底层的孔乙己毫无怜悯,相反,以戳其伤疤、赏其痛苦为快。为了人们注意其"新伤疤",他们"叫道"。这"叫道"还算"嘴上留情",可对孔乙己装聋作哑"不  相似文献   

20.
小说《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题材的选材背景是清朝末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中塑造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对孔乙己生活中与周边人所发生的事情进行了叙述,进而以孔乙己悲剧的人生来反映出封建腐朽制度下封建思想对人们精神的摧残与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