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一女生说,她周末坐公交车回家,途中见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婴儿上了车,她起身让座,那母亲便柔声细语地对怀里的孩子说:"要谢谢阿姨哦!"表面上像是在教孩子说话实际上是在向她致谢。她说,她喜欢这种委婉而非直白的表述,它让她更乐于接受,孩子还不会说话,却朝着她笑,让她顿觉有股暖意洋溢于全身。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信     
我和母亲都是直性子的人,不愿拐弯抹角,不会表达,无事还好,若是稍有火星,便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和唐僧一般,我虽不会被撵走,但也得几天不说话,可一次吵架后,换来的不是几天不化的坚冰,而是一封写得工工整整的信,那是我第一次收到母亲的信,一字一句点击着我的内心,我仿佛在与母亲对话,只是没了昔日的争吵,反而显得心平气和了,自...  相似文献   

3.
布娃娃     
我家有个胖娃娃,眼睛大大小嘴巴,小小嘴巴不说话,大大眼睛不会眨。咦,她是一个布娃娃,没有妈妈和爸爸,是我把她带回家,我要好好爱护她。布娃娃@张建芝~~  相似文献   

4.
感谢信任     
假期里的一天,忽然听到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位抱着鲜花的漂亮姑娘。我一时怔住了,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看到我迟疑的样子,姑娘笑了,说:"钱老师,您不记得我了?我是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呀!就是那个扎着小辫,不爱说话的学生。"哦,我想起来了,班上曾经确实有这么一个成天扎着小辫的"胆小鬼"。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呼唤     
巨万珠 《教育文汇》2014,(16):46-46
我生在农村。母亲是个地道的农妇,心直口快,说话嗓门高,别人都说她“一辈子不会小声说话”。  相似文献   

6.
寓言     
正我想慢一点长大,依然相信童话。一位母亲把一本《伊索寓言》给了她的孩子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受到教育并取得进步。但孩子们很快就把书还给了母亲。那位最大的、一脸老成的孩子是这样说的:"这本书不适合我们读!太过幼稚,也太过愚蠢了。我们不会再上当了,不会真的还以为狐狸、狼、乌鸦能够说话;我们早就过了看这些瞎胡闹的年纪!"从这些充满希望的孩子身上,谁还会看不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记得从前听过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坐公共汽车,尤其喜欢站在车厢里竖着耳朵,听旁边的人说话。那天我坐468路公共汽车回家,听见一北京大姑娘在手机里数落她男朋友。姑娘一口地道的京腔儿,嗓音嘎嘣儿脆,特别好听。数落的内容无非是她男朋友不求上进什么的,说了半天,那边儿在电话里说了一句:"我以后都听你的还不行吗?"姑娘声音陡然抬高了八度:"我说给你听,你听得进去吗?你耳朵  相似文献   

9.
发现真爱     
我知道,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爱我的。怎么知道的呢?嘿嘿,我可是自己发现的。每当我犯错的时候,爸爸总是沉默不讲,我跟他说话,他却充耳不闻。每当这个时候,我觉得爸爸很没趣。上一次,我不好好吃饭,他又是板着脸不说话。直到我在妈妈的耐心劝导下好好地吃饭了,  相似文献   

10.
丁国君 《人民教育》2012,(11):50-53
当我将这篇文章的题目确定为《我的情结我的爱》时,心里便充盈着一种幸福。30年的教育生涯,我经历了从教师到校长的角色变化,走过了从抓好一个班级到带好一所学校的不同历程。在美好追求中,我真正体会到教育的伟大、神圣与光荣。记得小时候,母亲问我和姐姐长大后干什么?姐说当医生,我说当教师,母亲说那就好好念书。那时,我不知道有霍懋征,也没听说过陶行知,心中只有母亲的那句话"好好念书"。我和姐姐长大后各自实现了梦想,我  相似文献   

11.
我一个人独自坐了一个座位间,直到列车到达罗哈那才上来一位姑娘。为这位姑娘送行的夫妇可能是她的父母,他们似乎对姑娘这趟旅行放不下心。那位太太向她作了详细的交代,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不要把头伸出窗外,避免同陌生人交谈,等等。我是个盲人,所以不知道姑娘长得如何,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嗒啪嗒"的声音,我知道她穿了双拖鞋。她说话的声音是多么清脆甜润!"你是到台拉登去吗?"火车出站时我问她.我想必是坐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因为我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她低低地惊叫一声,末了,说道:"我不知道这里有人。"  相似文献   

12.
<正>我喜欢坐公共汽车,尤其喜欢站在车厢里竖着耳朵,听旁边的人说话。那天我坐468回家,听见一北京大姑娘在手机里数落她男朋友。姑娘一口地道的京腔儿,嗓音嘎嘣儿脆,特别好听。数落的内容无非是她男朋友不求上进什么的,说了半天,那边儿在电话里说了一句:"我以后都听你的还不行吗?"姑娘声音陡然抬高了八  相似文献   

13.
5月5日老妈在我身上不停地点来点去,点得我都快抽筋了。我不得不大声抗议:"如果您是在创作,我一定好好配合。"我不满地说。可是老妈并没有在创作,她一直在玩《植物大战僵尸》这个游戏。老妈根本顾不上听我说话,看样子她是"中  相似文献   

14.
那年,在高考考场上交卷的一刹那,有股淡淡的解脱感,同时,也为接下来等待公布分数的日子有些不知所措. 小时候常听到来自那些爱我的家人的恐吓,"社会很残酷,你长大就会懂的".每次走到乞丐的旁边,他们就会说,社会很残酷,以后你不好好读书,也会有这样的一天.长大后我谈个恋爱,就听到,社会很残酷,不好好工作买房买车,不会有姑娘肯嫁给你.  相似文献   

15.
①一直到我5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8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8"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  相似文献   

16.
争吵与和谐     
12月1日晴挤公交车在21世纪已经是十分常见的了,而不同的解决方式却又有不同的效果。争吵篇以下是我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见到的情景。公交车上已经人满为患了,可是到了站,又有一个高大的男人挤进来,这时的公交车里已经容不下任何人了。这个男人不小心挤到了一个穿着时尚的姑娘,这  相似文献   

17.
晚上回来,女儿写完作业,该睡觉了,她忽然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去东区上学了."我感到.很奇怪,好好的,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急忙问:"怎么了?"孩子不说话.只是委屈地撅着嘴.  相似文献   

18.
<正>母亲,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母爱,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的爱。可是,有谁可以好好对待母亲,好好感受这份母爱呢?奴役"妈,把我的校服取过来!"从我醒来的那一刻,我的"命令"就源源不断地涌向妈妈,而她每一次都会接收到,并且在五秒之内出现在我面前来满足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现在在我们家里,我是听儿子说话的。譬如,他老爱讲他们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而我总是喜欢在他还没讲完的时候就忙着作出评价。有一天他就说:"有些事你听着就是了,别做评价。"从那以后,我就真的不评价了。我意识到,我是在那里自以为是地评价,他的话就老是被打断,根本无法享受好好说话的乐趣。更何况,我的评价总是站在一个大人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20.
田园  朱应臣 《高中生》2011,(16):6-7
我爸是很古板的人,从不会表达感情。我妈告诉我,上次她给我爸买了个杯子,他却说:"怎么只买一个?给我姑娘也买一个一样的。"我妈说:"你姑娘不喜欢这种样子的。"我爸说:"不行,一定要买,我要跟她用一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