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伟春 《考试周刊》2013,(30):33-34
语文教学要想从被学生"对抗"的困境中走出来,充分彰显语文的人文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文章本着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热爱语文的宗旨从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营造充满人文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人文性地参与语文教学等方面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内涵,并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了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行雨 《考试周刊》2012,(66):35-35
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写作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思想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多的是关注文本内容,关心考试的重难点,而人文性已沦为生硬的锦上添花的东西。结果学生书读了不少,但人文思想没有多少改观和提升,甚至于有人认为语文是一门无足轻重的学科。语文这一学科之所以处于这么个尴尬的地位,很大程度是因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思想应成为语文教学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式运用及教学评价引导对学生人文精神所产生的熏陶与感染,应当区别于语文的人文性、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更要避免人文熏陶与渗透变成走向极端的多元解读、个性张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是学生人格完善的目标指向、所有语文活动的内容指向、自我反思实践的方法指向。依据课文特点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的时候,还应注意到,实现语文的人文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教材的编写、考试的方向、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人文氛围的营造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应侧重人文性.本文从人文性的本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证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要性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人文性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提高学生判断事物是非的能力和对自我的约束标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国芳 《小学生》2013,(11):104-104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在特质,能够让人文性在语文课堂中得以体现,这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却并没很好的被落实,人文性的失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缺失,让人文性能够得以回归应当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人文性的失落与回归。一、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失落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最基本也是最根  相似文献   

9.
阐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中人文性的具体内涵及其追求方向,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人文性的具体表现。适应新课程建设的形势,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民族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精神面貌等的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语文,应在反思传统、审视现实的基础上,确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即开展人文性教育,将人文性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把课改落到实处。然而当下的语文教学在很大层面上仍然停留在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工具性上,人文性严重缺失,语文教育呈单足前进的畸形趋势。其后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普遍厌学,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也被严重束缚。本文就如何才能尽快的从单纯的工具性语文教学中解脱出来,步入人文教育,使我们的语文教育真正地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然而,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大多依然停留在知识传授、机械记忆的层面上,学生日趋严重的人格缺失既有社会的影响,也是教育的普遍问题,而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严重偏废也难辞其咎。中学教育对于学生意志品质、性格志趣、人生观等人文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相对于工具性,语文教学更应强调它的人文性。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人文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当前语文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贯彻教育目的,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等方面阐述了人文精神培育的价值,并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正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却过多地强调工具性从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结果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肢解课文,繁琐的分析与刻板的训练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失去了兴趣。而不少教师又都走向另一个极端,谈到工具性,便认为是技术主义,于是语文又成为了"人文性"的天下,导致语文教育的目标逐渐被淡化。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多的人文性是时代的要求。因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必要明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在充分挖掘文本人文性的基础上落实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性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突出其人文性特点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应通过文本教学、课外阅读、口语训练、随意文写作等多种途径来强化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使之能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涉及到人性、人情、民族思想感情、民族精神、民族审美观念等内容。新的素质观要求我们致力于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而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把语文从应试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精神意志、审美价值、人格品质等,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中。课文中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在培养能力、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2008,(7):128-128
《文学教育》2008年1月发表了郑新的《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文。文章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点”——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意识。过分强调“人文性”,脱离了语文知识,那么人文性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属性,也具备人文性属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情感性、形象性与生动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实践调查的方式,积极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进行理性探索,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使语文教学更好地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正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二、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