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作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拟对比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选编问题,阐述鲁迅作品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状况。从鲁迅作品的思想精神以及艺术风格、符合中学生认知等三个方面,剖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鲁迅作品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增加鲁迅作品选编的文体、注意作品的递进性、适当对鲁迅作品中的语言进行规范化处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其中争议之一就是关于鲁迅作品该不该选和怎么教的问题。教师觉得鲁迅作品难教,学生的感受就是鲁迅的作品难学,体会不到鲁迅作品的美。专家们开始考虑在中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中减少其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再也看不到鲁迅作品的价值和魅力。近几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惧怕鲁迅作品教学问题,似乎是阻碍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接受鲁迅作品,关键还在老师身上,老师要把学生引入崇高的美的意境,使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这样才不惧怕学习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作品在近半个世纪一直被初中语文教材收录。鲁迅作品在文学界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作品能够从根本升华其阅读的能力。然而,学生对于鲁迅的作品总是抱以情绪,抵触阅读学习等,认为鲁迅的文章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从而使得鲁迅作品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将难点作为突破点,作为整合解读鲁迅作品的新途径,进而引导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内涵,升华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4.
从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到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统编教材共选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二十四篇,其数量之多,题材、体裁之广,是其他有文章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作家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作品是鲁迅先生留给后世宝贵文学遗产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中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练习写作的范文,也是他们开始正确认识鲁迅、学习鲁迅的材料和途径。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从整休上把握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深刻理解鲁迅作品内容的博大精深和技巧的圆熟高超,对于年龄尚小、求知欲极强的中学生认识中国新文化革命  相似文献   

5.
对教材中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一些教师觉得语言艰涩,思想深奥,难以读懂,更难借鉴。所以,长期以来,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就成了禁区。但是,鲁迅作品博大精深的内容,高超精湛的技巧,犀利精彩的语言,无论如何对学生总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有心人,努力探索鲁迅作品和学生思想感情、写作技巧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相通之处,读和写还是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能够达到的。  相似文献   

6.
朱美华 《文教资料》2007,(36):112-114
职校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数量的减少使得语文素质普遍欠缺的职校生很难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内涵。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初中已学过的课文,重新整合,温故知新,进行"反刍"式教学,引导学生亲近鲁迅,初步理解现代文学大师的精神内核,使现代文学中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7.
夏敏  叶继奋 《现代语文》2014,(12):22-24
鲁迅文学作品在文学界历来有不同的评价,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对鲁迅作品的取舍和教学更是有激烈的争论,甚至截然相反、褒贬不一。从近几年“鲁迅作品是否入选教材”的大讨论中可以探知一二。当下以学生喜爱程度来评定作品的价值,让人觉得有些武断,与其说是尊重学生的需求来更推进语文学习,还不如说这是降低课文的难度来满足教师的教学。教师觉得鲁迅作品“难懂难教”,这是教学的现实困境,但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因此本文就从现今教材解读中所存有的弊端一一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与出路,对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传播鲁迅作品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在鲁迅作品的受众中,中学生应该是一个最主要的群体.他们中的有些人正是因为在中学接受了鲁迅作品的陶冶,对其以后人格的生成和学养的提高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教材是传播经典的有效途径,鲁迅作品不仅教人如何作文,提高读者的文化素质,而且教人如何做人,提高读者的道德情操;单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鲁迅作品也堪称范本.所以,鲁迅作品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被选入语文教材不仅是出于编者的慧眼,而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民国时期,鲁迅作品被选入教材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新中国成立后,而且在解放区也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文革”前,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收的鲁迅作品,约占全册课文的1/30至1/16,大多为全文,也有节选.“文革”期间,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仍占据了显赫的位置,不过,在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很多作品遭到了实用主义的解读.进入新时期以后,在多元化语境中,鲁迅作品中表达的一些信念和原则经常受到质疑,甚至出现了鲁迅作品是否应该从语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讨论,反映了不同意见双方对当今时代的不同认识和对当今需求的不同理解.由于鲁迅作品中语言文字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复指性,意义具有的不确定性;又由于讲授这些作品历史情境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不同,因而对同一文本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理解.不过,新时期的鲁迅作品教学无论在观点和方法上都有很多新的突破.鲁迅作品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也不同程度地被选入了教材,尤其在日本和朝鲜的影响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9.
近日,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发起,联合川渝地区多所中学的语文教师一起参与,就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当前入选中学教材的鲁迅作品每一篇都堪称经典,何以造成教师和学生的隔膜?成都树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杨小泉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行中学语教材中的重点课,仅鲁迅作品就选用了18篇,占阅读课总数的1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杂、散,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可见,鲁迅作品教学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教学的整体水平。遗憾的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鲁迅作品教学却面临着自身的尴尬:教师感到鲁迅作品难教、怕教,学生感到难学、怕学。从惧怕“鲁迅”  相似文献   

11.
吴文莉 《中学文科》2009,(13):91-91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令很多人头疼的一个内容,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不喜欢鲁迅的作品,认为它艰深难懂,且早已过时,他们更愿意看金庸的武侠之类,而排斥鲁迅这一类作家作品。这使得许多人以为鲁迅作品应该淡出中学语文课堂,以金庸等的作品取而代之。我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而且,我认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去留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当前某些人教育观念方面的一些偏差,需要及时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育政治化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是一个标志。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减引发了很多议论,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不赞成,认为鲁迅是民族魂,去鲁迅化必须停止;二是认可或理解,认为鲁迅及其作品被附加上了太多政治内涵,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真正澄清,加之考虑到中学生接受能力和语文教学规律,适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删减鲁迅作品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必要的。人们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减之所以有很大分歧,背后的原因是鲁迅的被赋魅与祛魅。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我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学习其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相关的鲁迅作品,通过走近与感悟的方式对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丽艳 《考试周刊》2014,(31):42-42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所占的比重较大,因而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很大影响。然而,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为了解决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作者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目前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是传播鲁迅作品、发扬鲁迅精神的重要媒介。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鲁迅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鲁迅作品是中学生了解鲁迅的重要渠道。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让学生汲取鲁迅作品营养的重大使命。通过对统编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选编情况梳理和分析,从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和教材选文标准,这两方面来分析中学语文新教材处理鲁迅作品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对鲁迅作品的施教思考,以期为一线语文教育者提供教学参考之资。  相似文献   

16.
由于鲁迅及其作品意义的特殊性,鲁迅作品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常将目光锁定于此。然而笔者遗憾地看到,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及教参对于鲁迅作品的解读与学术界的鲁迅研究及鲁迅作品研究存在着很大的鸿沟,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仍在沿用已被证明有很大问题的几十年前的旧观点。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今中外所有作家,没有谁可以与他并提: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的作品最多。一些作家在谈及鲁迅作品对自己的影响时所举篇目,大抵不出中学语文教材的范围。一些鲁迅研究工作者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几乎都讲到中学语文教师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在宣传和普及鲁迅作品,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学语文课堂成为传承鲁迅这笔宝贵的民族精神遗产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将成为全民族绝大多数人认识鲁迅、走向鲁迅的主渠道,同时,也是中国知识界认识鲁迅、走向鲁迅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许和平 《教师》2013,(28):107-107
深度阅读鲁迅作品,利用鲁迅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实现对中学生的有效引领,是教师不能忽视的问题。鲁迅的作品内容丰厚,很有深度,我在教学鲁迅作品时是从以下三个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1.读——划拨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抚摸式地阅读体悟鲁迅的作品是严肃的作品,所以我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有一种严肃感、虔诚感,要认真仔细,从作品的开头到结尾,一个字一个字地抚摸下去。我这里说"抚  相似文献   

19.
韦清 《江西教育》2010,(12):21-21
中学教材中的“鲁迅大撤退”,其实并不令人意外。一方面,关于鲁迅先生用词生僻且晦涩难懂的诟病一直以来不绝于耳,在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尝试减少鲁迅作品比重的做法无可厚非;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教材编写主体的多元化,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数量有所减少并为新作品所更替,实属情理之中。语文课终归不是鲁迅作品欣赏课,  相似文献   

20.
由于鲁迅及其作品意义的特殊性,鲁迅作品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常将目光锁定于此。然而笔者遗憾地看到,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及教参对于鲁迅作品的解读与学术界的鲁迅研究及鲁迅作品研究存在着很大的鸿沟,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仍在沿用已被证明有很大问题的几十年前的旧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