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具有内隐性,需要语文教师以专业的眼光去开掘教材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学"的关注度不够,不能基于"学"的起点,对"本"的教学价值做二度开掘。不同年级同题异构应引导教师以"学"为基点,开掘"本"的教学价值:同中求异,同样的文本,面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学价值,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同一篇课文,收获迥异;异中求同,不同年级都在"学语文",长智慧,落实共同的课程目标,追寻共同的课程核心价值;异曲同工,适切的才是最好的,当下学生能力缺失处、薄弱处,是重要的教学价值。以"学"为基点,以学定教,才能教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起点上,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有新收获,真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四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为例,从特点和教学价值两个方面来解读统编教材课后练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从语文味、生活味、导向性、梯度性、操作性五个方面来阐述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特点,又分别从老师、学生两个不同角度来阐述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及其重要性,目的是引起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重视,有效利用好课后习题,使之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老师感慨:"一篇文章,学生一读就懂,真不知道还要教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困扰?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以偏概全,错误地将"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当成唯一的教学目标。我们应明白,教材中的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是"例子",我们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讲这个"例子",而是如何利用这个例子渗透、实施语文"课程内容"。二是混淆了"懂"与"会"  相似文献   

4.
正神话故事是幻想文学中的一种。作为一种文学文体,它有着怎样的文体特征?进入小学语文教材,成为高年级语文教学文本,它又有哪些教学价值?课文的教学价值,与其文体特征紧密相联。叶圣陶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阅读教学要关注"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类,和哪篇性质相似或互异?这类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同式样",其中提到的关注"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同式样"即关注文体特征,目的在于发掘文本的教学核心价值。把握神话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进行价值教育的重要途径。传统语文采用"传递"的方式进行价值教育,它将教材视为唯一价值载体,将价值视为真理,将学生视为被动的容器。传递式语文价值教学违背了语文价值教育的规律,不符合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阻碍了学生选择能力的发展。事实上,语文中的价值教育应该采用"选择"的方式。选择式语文价值教学能够培养价值立场坚定、价值视野开阔、具有价值选择能力的人。为实现选择式语文价值教学,教师应提供多元化教学材料,将学生当作选择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听了不少台湾名师在大陆上的课,这些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引发诸多思考,尤其是他们的课程目标意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意识和自主与分享意识强烈,值得大陆老师学习。本文以2012年5月"厦台两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李玉贵的《爱心树》(四年级)、丁维贞的《失火了》(二年级)和洪秀兰的《来玩球》(一年级)为例,解读之。一、课程目标意识有多强,课堂效率就有多高课程目标意识,通俗点说,就是教师非常清楚语文课要教(学)什么、教(学)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7.
因为王林博士"教材编者"的特殊身份,我老早就备好了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作为编者,您是如何备课的?您会如何解读一个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困与惑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学目标迷失与价值定位混乱。拿到一本教材,我们不知道该教什么,该讲什么,该练什么。语文老师就像一个导游,领着一群孩子去游览,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通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什么的问题首先来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让我们从"学情视角"入手,结合文体特征和年段目标,分三年级和六年级来逐一分析。1.三年级学生适合学什么作为三年级的课文,《鹬蚌相争》真正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呢?研究其文体,就"寓言"而言,是教材中第一次明确出现"寓言"这一文体名,因此,要让学生对"寓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寓言产生"一见钟情",并掌握简单的阅读寓言的方法。就"故事"而言,则可以做到:梳理故事表达顺序,明白故事大概内容;推敲关键词语,发现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讲故事,争取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因此可将"寓言"与"故事"  相似文献   

9.
文本研读中的价值错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目前的文本研读中,有三种价值错位现象特别突出。一、用"阅读价值"替代"教学价值"每一篇课文,都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阅读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教育、启示等。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体现在与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发展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呈现中,即"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表现为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  相似文献   

10.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11.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设置了至少一篇略读课文。这些略读课文与单元语文要素、精读课文以及单元"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习作形成了有机整体。但略读课文的教学决不能打着所谓"略"字的大旗,而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语言品味的多维角度,开掘出与单元训练要素相契合的教学价值点,以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备课的时候,老师们往往关注怎么教、怎么学,具有强烈的教学意识。却很少思考教什么、学什么,缺乏鲜明的课程意识。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3期上撰文,论述了如何在备课中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他认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往往来源于课外的功夫。这其中之一就是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教学价值的功夫。  相似文献   

13.
裘丽萍 《考试周刊》2014,(90):25-25
"老"课文具有潜在的、丰富的语文教学"新"价值,这些"新"价值也是品味语文味的"源头",语文教师必须引起重视。这些"老"课文中的非重点语文往往存在丰富的语文味"新"价值,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会发现这些价值,对文本进行"新"的解读,使语文教学日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长文是指那些文字多、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课文。一般来讲,我们把第二学段在800字以上、第三学段在1000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文"。在人教版教材中,长文所占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长文的信息量大,既是教学的优点,又是挑战,对教师的解读文本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决定形式","教什么"是第一位的。"教什么"即怎么解读长文,提取教学核心,使得文本内容变成教学内容,实现"用教材教语文",这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一定的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用课文来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对这一观点在理论上是完全认同的,如何践行,我从来自台湾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 一、课程目标意识有多强,课堂效益就有多高 课程目标意识,通俗点说,就是老师非常清楚语文课要教(学)什么、教(学)到什么程度、设计哪些教学活动和环节来完成所教(学).课程目标意识的强与弱、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目标实施的合宜、有效,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下、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虚以及师生教学生活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还必须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文本人物作为语文教材中具有言语和情感等多重价值及魅力的独特存在,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学期,我们把教学研讨的目光投向了文本人物的教学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套,虽然教材选用的文本各有不同,但是一些经典的文本还是会被不同版本的教材选用,而且往往是在不同的学段。如叶圣陶先生的游记散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编入四年级下册第3课,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入六年级下册第4课。不同文本相继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但却被安排在不同的学段、年级。这时我们能用同样的教学设计去给四年级和六年级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学吗?我们又该如何定位文本的教学价值呢?本文将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语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要解答"怎么教"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教什么".语文的学习内容纷繁复杂,从思想感情到审美情趣,从社会生活到人生感悟,从语言表达到写作技法都是语文教学内容,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行教学?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探讨语文的核心价值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的优化教学为例,在把握统编教材"语文园地"编排特点的基础上,聚焦"交流平台"的设计意图,提出"统筹、重置、贯通"等教学建议,以实现"交流平台"教学价值的最优化,达成单元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20.
杜娟娣 《文教资料》2011,(28):58-59
语文教材无论在教学评价机制中还是在学生意识中,都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语文教材的重要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材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培养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欣赏、发掘和运用语文教材,使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和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让语文教材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得以更完美地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