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是作文的活水源头,而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在自主观察中触发创作灵感;在活动体验中激活习作需求;在阅读交流中引发习作创新。  相似文献   

2.
涂国英 《小学生》2012,(9):59-59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叶圣陶也曾说过:"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正的活水来。"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习作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呢?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作文课中,教师善于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为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就能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创造潜能。教师做好写前准备,不断优化课堂活动,丰富批改方式,就能让作文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习作的生命是真情实感。"而体验,就是连接语文和生活的一座桥梁,是为习作注入情感生命的一泓"活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感性认识,才能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的习作教学,谈谈引进有效体验,激活作文课堂方面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小学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重要任务。可是一直以来,作文让很多学生苦恼。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呢?让学生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作文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校园生活、家庭亲情、社会实践、群体交往等是学生的基本生活范畴,我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6.
<正>习作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习作,学生个个提笔忘字,人人眉头紧锁,甚至大喊"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究其原因,是学生头脑里没有可供习作的材料。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走出"无米之炊"的困窘,就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地多阅读,感悟生活、大自然,丰富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大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相似文献   

7.
对于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只要激发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就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有效习作。语文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动手操作,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设计适合的室外体验活动,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游戏活动,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相似文献   

8.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习作是这个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新课标将三至六年级的"写作"改为"习作",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写作水平的.所谓"习作",就是学习写作,这比"作文"更易为小学生接受.以前只要一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疼.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当然就达不到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要求了.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我的做法是"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习作例文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范文,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了写作兴趣就能调动起写作的欲望,才能把作文写好。笔者认为,习作例文在写作教学中,是不可忽略的。一、用好"仿写"学习新事物,大凡从模仿开始,学生作文也不例外,他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就连不少有名文  相似文献   

10.
陶友云 《文教资料》2010,(24):71-72
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习作开展多元评价,不仅能让学生享有评价权,而且能让他们在评赏中感受快乐,增加写作信心,逐渐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习作评价这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真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作文、善于作文。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79):64-65
作文教学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对于孩子来说,只要真诚地写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某件事情、所领悟到的某种思想、所体验到的一份情感,这样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真正学会写作。对于教育者来说,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作文,使学生作文正确、生动地反映五彩缤纷的生活,并真正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倡导"自由表达",让儿童作文回归生命本真,呼唤儿童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习作过程中的真情投入和倾情投入,让学生享受自由写作状态。因此,如果孩子们能兴趣十足地参与习作教学,他们喜欢看、喜欢说、喜欢写、喜欢评,沐浴在习作教学的快乐课堂,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三语文复习基本陷入题海之中。特别是作文复习,花样翻新的"速成套路"、"万能素材大全"使学生无所适从,"提起作文心就烦"的叹息声不绝于耳。我以为,高三学生写作更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引进生活活水,激活辨识社会现象的思维并加深其深度。明确目的,克服"盲目症"写作的本质目的是为生活服务,即表达思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针对学生习作海阔天空"失去对象"的不良症状,教师必须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写作的目的,设计合理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如写时评,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新闻给学生,许文杰同学针对李娜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45分钟之内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常听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痛"。诚然,现在部分初中学生对作文写作有些惧怕,有些畏难。  相似文献   

15.
<正>每当布置习作时,我们就能听到学生的心声——"写作难,难于上青天!听到老师布置作文,我们头就疼。"这种怕写作的现象在小学生中相当普遍。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打破目前写作教学的尴尬,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运用知识、调动储备、记录生活、自由表达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我们不妨把平时的小练笔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地,在写作  相似文献   

16.
正修改在写作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的修改往往是耗时低效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评改作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实效。教师必须给学生尝试自我修改作文的机会,否则学生就难以学习并获得这种能力。一、参照习作例文自主评改学生在学一篇习作例文时,就应该进行一次作文。习作例文是作为写作范例的文章,学生的习作是否体现了例文中  相似文献   

17.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多方面丰富小学生写作素材,是个一举多得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写作之前,如果能安排一个与作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作文题材,又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习作的兴趣,从而把小学生引进"慧眼看世界,妙笔写文章"的写作乐园中。  相似文献   

18.
黄雨华 《考试周刊》2012,(67):52-52
传统的作文教学常把学生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闭门造车"。如何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呢?作者认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学生赖以采撷习作内容的活水之源。作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实地观察、社会调查、实践服务等活动,从多方面挖掘了学生习作之源,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指导空泛、大而化之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实现"具体化",没有真正打通作文与学生心灵世界之间的关系,导致作文外化于生活。笔者认为要实现"具体化",有以下四种策略:跟着课文学写作——实现读写结合;巧用"追问"学写作——聚焦全息观察;借助"画面回放"学写作——引发图文转换;创设情境学写作——创造习作场域。  相似文献   

20.
敢写敢示范,只有语文教师自己动手写"下水文",讲授作文才更有依据,学生习作也更有方向,老师更会全面评价学生作文。这实在是教学相长的好办法。教师勤于动笔不仅是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下水文",能真正体验写作规律,在教学中把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师要努力写来自生活的"下水文",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