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教师任教的科目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意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甘肃教育》2013,(22):40-40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在教学中,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授课老师,就会相信这位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这位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会对这位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4.
张丽宇 《新疆教育》2012,(14):61-6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1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5.
赵勤学 《甘肃教育》2014,(16):65-65
正一、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愿意下功夫学这门学科。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所教的课,当然成绩不好。  相似文献   

6.
康美霞 《成才之路》2011,(15):44-45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工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  相似文献   

7.
所谓和谐就是协调相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产生最佳效益。因此我们课堂上出现众多问题的根源就是师生间的不协调不相容。我们知道,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绪,协调相容就能提高教学效果。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这也正是我国古语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了。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协调相容。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他们都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种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替学困生“把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让学困生“药到病轻”,直至“药到病除”。一、与学困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他们就不会喜欢这位教师所上的课。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就必须得到学生  相似文献   

9.
张海花 《教师》2010,(28):103-103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谁都知道如果学生喜欢哪一个教师,他们就会喜欢那个老师所教的课,就会对那一门课感兴趣,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你这个教师,他还会对你上的课感兴趣吗?还会对你教的科目感兴趣吗?因此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摒弃“教师说了算,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是不大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台上论纷纷、台下睡昏昏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种不利于教学的局面?现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和平区振兴二校,最近决定公开推行“学生选老师” 的试行方案。校领导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宣称:小学生不满意老师的教育方法、家长不认同老师的工作,可以流动择班,学校支持家长的要求。如果一个老师教的班级有10名学生要求择班,说明老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令人怀疑,学校将请这位老师下岗。 2000年秋季开学,有三名学生家长提出了换老师的请求,尽管他们的理由各不相同,学校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一名二年级学生想上一位三年级老师的课,学校对这名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后,破格让他跨人三年级,如愿以偿地进人了他所喜欢的老师的…  相似文献   

12.
初中英语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如何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开教学良好局面的关键,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便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并肯下大气力,这门课的成绩也就好。因此,老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学习,使自己在学生的眼中…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03,(16)
123456:一般来说,小学生总是喜欢对他们和蔼的老师,不太喜欢对他们严格要求的老师。如果把学生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点,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教师争相比较谁对孩子更“温柔”,这样就会造成教学工作上的另一个极端——课上太民主,教师太“温柔”,该批评的不批评,不该表扬的瞎表扬。wfykw:有的高年级学生已有自己的主见,平日里哪位老师对自己严了,哪位老师不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位年轻老师的一节思品课,课题是“不隐瞒错误”。这位老师在让学生明白了不隐瞒错误的道理之后,又采用辨析讨论、看录像、实话实说等形式进一步让学生深化明理,指导学生行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后,不知是老师突然来了灵感还是课前的预先设计,这位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们前几天收的班费到现在还有一名同学没有交上来,可他妈妈在电话里说钱已经给他了,学了这一课以后,这位同学能不能主动站起来说说原因啊?”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几十名学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一个小男孩,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是谁没交班…  相似文献   

15.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某低年级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画一幅画。下课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交上来的是一张白纸,于是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我画的是牛吃草。”“那么草呢?”“被牛吃完了。”“牛呢?”“牛吃完草走了。”这位学生虽然有恶作剧之嫌,但他的回答却不能不让我们惊叹那异于常人的想像和思维。笑话没有下文,也不知文中的那位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位学生的,但我想,这位学生如果能得以正确的引导,将来成为一位可造之才也未必没有可能。 传统的教学中,具有这种思维的学生却往往因为他们的非传统性,被众多老师视为“…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9)
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但我们知道被喜欢的人身上总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吸引他人靠近。在教学中也是如此,爱屋及乌,如果一位老师能赢得学生心悦诚服的尊重和喜爱,那么学生对这位老师的课也会情有独钟,他所教学科的成绩也就优于同学科其他教师的。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教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养”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门课我们常常认认真真地辅导孩子学习,并误认为教养是孩子学习文化的自然结果,于是忽略了孩子平时的为人处事方式,以为这些小事孩子长大自然…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上的一节美国幼儿教师上的“蚯蚓”课深深触动了我。说实在的,这节课远没有我们国内的一些观摩课华丽,但他们师生间平等、亲密的关系,教师对幼儿自始至终鼓励、称赞的态度,以及幼儿无拘无束的自主探索、自由发展是我们永远不及的。 这位美国教师一上课就让幼儿到教室的后面去捉“蚯蚓”,然后观察,教室里闹哄哄的。我们或许会说,这像在上课吗?我们的幼儿敢捉蚯蚓吗?可这位美国老师却说:“孩子连蚯蚓都不会捉,怎么去认识?”提了蚯蚓的孩子们兴致高昂,纷纷做着各种尝试,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听后总是简短、肯定而又真诚地赞赏幼儿。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引发学生兴趣学习最重要的几点应是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突出儿童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主动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一、通过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标很重要。作为儿童,“亲师性”心理较强。如果他们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并格外重视,进而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20.
“如果您放弃权力 ,放弃您的优越感 ,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早就这样告诫我们。有个老师对一名初中生的印象一直是 :不爱讲话、见人十分拘谨和腼腆。可是 ,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发现该生在学生自发组织的演讲活动中 ,却是才思敏捷 ,侃侃而谈 ,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这位老师十分诧异 ,百思不得其解 :为何这个学生在同学面前和在老师面前如此判若两人呢?如果学生在自己的课上也能这样表现该多好啊!其实 ,我们老师和学生之间之所以有鸿沟 ,既有学生的原因 ,同时 ,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你把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