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阅读下面语段 ,完成 1— 4题寓言是一个魔袋 ,袋子很小 ,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 ,当它朝你走过去的时候 ,分明是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 ,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 ,通过它 ,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 ,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 ,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 ,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是一把钥匙 ,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 ,启发智慧 ,让思想活跃。……寓言是慷慨的 ,当童话请它帮助的时…  相似文献   

2.
寓言短小精巧,语言浅显,情节简单,蕴含的道理又不难懂.那么,让学生学什么呢? 一、从理解走向表达 1.画龙点睛写寓意.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小小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道理学生读读寓言就明白,但他们未必能用语言来表达.而用三言两语来表达,应该是高年级学生学习寓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波,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佳作璨若繁星的先秦寓言,在脍炙人口的浅显故事中体味古人的智慧。 (雨田)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先生曾说过:"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了拟人和比喻,有比较强烈的夸张性和讽刺性。而在我们的寓言教学中,却往往把他们"肢解",先认识"怪物",再去概括"哲理"。如何让我们的寓言教学充满"语文味"?笔者针对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一个魔袋 ,袋子很小 ,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 ,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 ,分明是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 ,严肃认真。”老作家严文井的这段话 ,把寓言的魅力和作用十分生动而且深刻地表述出来了。在我所读过的寓言中 ,有几则寓言特别有趣 ,历久难忘。一则寓言出自《庄子》。说的是一个名叫朱漫的人 ,一心想学到天下最高超的技艺。学什么呢 ?有人指点他说 ,天下最高超的技艺莫过于“屠龙”了 ,因为龙是神物 ,腾云驾雾 ,如果能把龙杀死 ,…  相似文献   

6.
比喻,又叫打比方。要把抽象、 生疏、难懂的事物表达得具体、通 俗、形象、易明,就常常借用比喻。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是表达方法上的一种创造。 创作中遇到抽象、深奥、难以直接表述的内容时,不妨使用比喻。 如,要向青少年介绍“什么是寓言”,“寓言有什么作用”,就不能从概念到概念,枯燥地作内容的阐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用了四组比喻,巧妙地解答了这个问题,非常精彩,堪称一绝。请看: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中国寓言》……从小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寓言.严文井说得好,寓言像个魔袋,虽小,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甚至大得多的东西.小寓言大道理,这也是它简单而又不简单之所在. 接触了这么多寓言,你有没有想过,当要表达某个道理或思想时,可否编一则寓言来盛它呢?  相似文献   

8.
笔在对小学寓言教学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一、“重”义“轻”。1.忽视寓言的故事性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以启示和教训。教师在教学寓言时能让学生掌握寓意,却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两的重轻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的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9.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  相似文献   

10.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看似直奔主题,紧扣中心,但细细品味,我们的寓言不是在教学生学语文,而是一节思想品德课。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中有三则寓言,分别是  相似文献   

11.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12.
学习修辞的意义在于灵活运用。我们有理由预测语言运用题这块多变“试验田”会出现这样一种题型:注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修辞方法转化语言的能力。如2000年高考全国卷要求仿照“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为“友谊”“勇敢”“信任”写“连续类比,形象生动”的一句话就是这种题型。再看下面两个例子:例1:下列画线一句话平实地说明了寓言的特点和功能,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学作品,它短小,内容却丰富深刻。参考答案: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难点《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二、难点分析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凶恶的狼蛮横无理地王次故意找被儿,要吃掉小学。它先说小羊弄脏了它喝的水,又说去年小羊说了它的坏话,最后它自知理屈就露出凶相,向小羊扑去。而温和善良的小羊始终据理争辩,但毫无用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蛮横不讲理的,对这样的坏人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但这一寓意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他们的理解水平往往停留在故事的具体情节上。成局限一厂寓言所描写的柠殊事件,难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说这是教学上…  相似文献   

14.
一、揭示寓意。引导学生明理(一)从情节结局中揭示寓意《小壁虎借尾巴》这篇寓言是通过曲折的情节和最终的结局让我们了解了小壁虎向小燕子、金鱼、黄牛借尾巴不成功的事情,而最终小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性。让学生明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别人的再好自己也利用不了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5.
"寓言是一扇窗子,展现美好辽阔的视野;寓言是一湾清流,洗涤疲惫尘垢的心灵;寓言是一道盛宴,与朋友共享人生智慧;寓言是一瓶香水,是鲜花提炼出的精华;寓言是一面明镜,照出了人间千姿百态。"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寓意于言"。寓言大多借助于短小精悍的故事,揭示出了一些精辟的道理。其内容虽然是虚拟的,但它却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  相似文献   

16.
二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小学生。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要上公开课,执教的课文是寓言《坐井观天》。早在上课的前一天,老师就让我们预习了好几遍。对于课文中需要提出的问题,老师也早就作好了预设。我记得当时我要背诵的问题是: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前一天晚上我就把答案背得滚瓜烂熟——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不能鼠目寸光,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虽然我无法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但寓意却铭记于心。  相似文献   

17.
读懂寓意是寓言的教学重点之一,但要真实地读懂寓意绝非易事。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者可以从咬文嚼字、追本溯源及链接经验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探求寓言寓意。  相似文献   

18.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一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作信念。  相似文献   

19.
《列子》中有大量寓言互见于《庄子》《韩非》《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等。对比发现,同一寓言,在不同的子书中,或者表达相近的寓意,或者寓意有较大延伸,或者独辟蹊径,从中生发出截然相反的旨意来。究其原委,各家学说不同的思想倾向最终决定了寓言的剪裁,旨意的表达。从这些不同解读中我们可以窥见藏于其后的更本质的东西,这也成了理解先秦两汉诸子思想的便捷法门。  相似文献   

20.
陆天明的又一反腐力作《大雪无痕》在用寓言形式讲述现实事故,它把现实中腐败与反腐败的故事,移置到富有寓言特征的文本中,以寓言形式反映现实。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情节和角色的寓言化处理方式及雪这一意象具有深刻的寓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