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目前的媒介环境中,有两个"舆论场"客观存在,一个是主流媒体的舆论场,主要是以党报党刊、通讯社、出版社为主。还有一个则是以新兴媒体为主的舆论场,其主要是以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为基础。尽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客观存在,甚至此消彼长,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还将会是中国最主要的舆论阵地。面对这样的局面,寻求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是当务之急。好在近几年来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出版单位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公益活动领域找到了交集,并且以公益的平台开始了良性的合作。本文通过研究官方与民间舆论场在公益出版传播实践中的互动情况和模式,分析它们的互动动因和互动关系,探讨互动面对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君荣 《东南传播》2020,(12):21-23
本文从"媒介融合""治理融合""以人民为中心"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主流媒体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理念、路径和方法。文中提出了"媒介融合"要牢牢树立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观念;"治理融合"是落实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现实路径;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是主流媒体从"媒介融合"走向"治理融合"的核心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主流媒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理念;群众路线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等观点,并得出社会治理的运行必须内嵌于主流话语的传播过程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吴洋 《出版广角》2016,(9):66-68
深刻领会和扎实贯彻党管媒体的重要精神,离不开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从学理上深入探究坚持党管媒体与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关联,有益于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公共新闻理念下媒体公益的身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荔 《新闻爱好者》2012,(23):31-32
当下中国的公益事业进入活跃期,2011年"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的公益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也为媒体参与并推动公益创造了条件。公益新闻接过民生新闻的接力棒,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各大报纸开辟了公益版面或是发行公益周刊,媒体圈的记者也开始投入到各项公益事业当中。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可以参与公益活动吗?它自身的优势又在什么地方呢?本文主要以《南方都市报》为例,通过分析媒体参与引导公益的学理之争,分析媒体公益的主要表现形态,总结目前媒体尝试公益的主要优势等。  相似文献   

5.
张剑 《青年记者》2012,(23):45-46
随着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四大媒体竞争的加剧,新闻公益行动逐渐成为媒体的"主打项目".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新闻公益行动,以连续报道的形式,长时间连续播出,以强劲效果,冲击观众的视听感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彰显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媒体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为了提高影响力,增强传播力,常常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新闻公益行动。在进行此类新闻公益行动的时候,应当守牢职业操守、道德底线、法律红线这三关,否则不仅达不到为社会注入正能量的目的,反而会损害媒体自身的形象,惹上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7.
当下,我国存在官方和民间两大“舆论场”,两个舆论场由于视角各异,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但是,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公益传播的领域开始找到了交集,并以此为平台寻求融合共赢,开始了一些良性互动.在“两个舆论场”讨论盛行的当下,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公益传播实践中官民舆论互动的模式、原因、问题及对策,对两个舆论场的互动具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之一,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通道"和"窗口"。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做工作。  相似文献   

9.
史亚东 《传媒》2021,(7):33-35
为拉动消费、恢复经济,主流媒体开始在其客户端尝试利用媒体主持人+网络主播的跨界合作方式进行公益直播带货.央视主动与网红同框共同践行社会公益,显示出主流媒体的诚意和自信,而从另一层面来说,充分利用"公益带货"这个契机,主流媒体成功切入了第二舆论场,在媒体融合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党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再要求、再倡导、再实践,也是新闻战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党的新闻性质宗旨,增强新闻宣传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提升新闻工作者能力素养,提升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有益尝试。一、"走转改"活动是对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  相似文献   

11.
李燕萍 《声屏世界》2012,(12):215-217
一直以来,一些传统国企的品牌塑造工作一直鲜有突破,相对沉闷,缺乏创新,过于注重"宣传"而不是"沟通"、"互动"。另一方面,在微博大行其道的自媒体时代,相对不宽容的舆论环境和大量的负面联想也让国企的品牌建设工作举步维艰。如何打破僵局,在避免引起舆论反感的前提下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成为国企品牌建设者的一个难题。2011年8月起,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在广东地区推出了"微节电·大改变"公益整合传播活动,该活动提出"微小的节电行为也可以为世界带来巨大改变"的公益诉求,针对不同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实现了报纸、电视、网络、户外全媒体渠道覆盖,以一系列面向社区、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互联兴起的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打通两个舆论场、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如何让时政新闻报道从模式化的宣传通稿中转变,实现新闻的"价值回归"?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官方微信订阅号"福建新闻联播"的探索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让时政新闻回归"新闻"、把领导回归成"人"、把新闻回归为"新"闻、让主流媒体回归为"媒体"这四个方面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48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等新要求,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今,媒体融合进入万木争春、千帆竞发的新境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南方》杂志依照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度融合、全面转型"的行动路径,加快融合步伐,进一步与新兴媒体融合,努力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功用、有综合传播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四有"新型党刊.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闻媒体的主流性不仅体现在舆论的导向性上,也体现在行为的公益性上。广播电视办台有道,此道必含公益。位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温州广电传媒集团,多年来不搞娱乐化、低俗化,而是投入大量人财物从事公益事业和传播,努力践行媒体公益,积极锻造公益媒体。  相似文献   

15.
时政新闻栏目一直以来由于受传统传播理念的影响,存在着模式化、程式化、宣教色彩浓等问题,缺乏影响力和美誉度,在当下民生栏目和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增强时政栏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本文提出了时政栏目开展公益行动的策略,就时政栏目开展公益行动的优势、如何开展公益行动以及开展公益行动要遵循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一直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舆论场",以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为主要力量;另一个是"民间舆论场",以基于互联网之上的博客、QQ、微博、微信等为主要力量。"主流媒体舆论场"如何让自己的"磁场"变得更强大?这是在互联网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党报需要研究的课题。地方党报作为地方主流舆论的引导者,如何在办报过程中传递主  相似文献   

17.
电视公益节目是指以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以扶危济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公益性质的电视节目形式。本文以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栏目为例,对"真"、"苦"、"近"、"敬"、"细"等几个关键字加以阐述和分析,探讨电视公益节目如何避免过度娱乐。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视阈下,舆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公众的"媒介使用权",使传统的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典型报道,能有效复制到新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起到优势互补,这对打通两个舆论场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视阈下,传统新闻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发挥新闻舆论的正面引导力?本文就新旧媒体发展进行深度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鹏飞 《今传媒》2013,(5):111-113
本文从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先生"两个舆论场"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两个舆论场"态势极其严重危害,讨论了造成"两个舆论场"缺少交集、共振的根本原因,研究了我国媒体生态、媒介关系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阐释了新闻专业领域理论前沿问题,剖析了政府、宣传主管部门错误的新闻观念和影响,总结了主流媒体违背新闻规律的典型表现形式,概括了当下主流媒体新闻模式的新变化、新气象,指出了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应秉持的新闻理念,在理清各媒介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打通"两个舆论场"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陈建云 《当代传播》2014,(2):33-35,44
以"四性一统"为核心的中共党报理论体系,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核心的"舆论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最具理论价值的创新成果。在网络传播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掌握新闻宣传工作主动权、增强舆论引导针对性和实效性,融通"两个舆论场"等命题,显示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勇气与智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大众化主要体现在对"三贴近"、"走转改"、"以人为本"等新闻宣传工作原则、方法、作风的强调与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