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与解答     
人们常把地震和火山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何区别呢? ——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中 戴虎 答:地震有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圈层破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引起的,而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之下的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的现象。地震与火山爆发同属于地壳剧烈变动的现象,它们的区别在于地震是把地球内部的能量用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火山爆发是把地球内部的能量以岩浆喷发的形式释放出来。但是有些时候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在有活火山的地方,如果发生地震,由于板块碰撞或者板块撕裂,就有可能会引起火山爆发;而火山爆发时也会伴随着地震。——编者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一些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这样多,而另一些板块运动造成的地震却非常少或根本不引起地震,这一直是令人费解的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弗·肖尔茨博士和智利大学地震学家雅伊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问题与解答]人们常把地震和火山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何区别呢?——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中戴虎答:地震有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圈层破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引起的,而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之下的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的现象。地震与火山爆发同属于地壳剧烈变动的现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板块运动的发现,使得过去20年期间板块边缘地震预报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板块内部地震的预报研究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攻克这个难题的努力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以确定板块内部未来地震的地点和强度为主的长期预报研究,包括:板内地震的构造环境和孕育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大陆地区强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的预测等,二是以确定未来大地震发生时间为主的短期预报研究,包括强化地震前兆的观测,改进观测技术,以及前兆的分析和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自古就是地震多发区。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地震的研究从未停止。在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研究员韩鹏的科研生涯中,减轻破坏程度一直是他从事地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多年来,秉承着这一科研信念,韩鹏扎根在统计地震学、地震预测及风险评估,地球电磁学,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等方向的研究中躬耕不辍。"用科学来减少地震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捍卫人类生存的权利。"韩鹏始终行走在抗震科研一线。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海洋板块的最长寿命只有1.7亿年,而大陆板块却可巍然屹立五六十亿年?大陆地震分布和发生的物理机制是什么?大陆矿产资源分布遵循怎样的规律?组成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各个圈层是如何相互耦合,相互作用的?如何保护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7.
问题与解答     
板块运动何时停止? ——山东省菜芜市菜钢有限公司 张婵 板块运动的动力求自于地球内部的热量推动下的地幔对流,地幔的对流带动了地表岩石的缓慢移动。只要地球内部还有放射性元索在产生能量,板块运动就不会停止。耳体请参见《大科技&;#183;科学之谜》2006年07期《假如地球板块运动停止》一文。 ——编者  相似文献   

8.
正板块构造是地球所独有的吗?现在看来不是的,木卫二可能拥有与地球类似的板块构造,只不过它的板块不是岩质的,而是由冰构成的,这是太阳系中非常独特的天体结构。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外壳由一系列板块构成,它们的相对位置会发生移动,由此可以解释地球上山脉为何会隆起,火山为何会喷发,以及地震为何会发生。作为太阳系中表  相似文献   

9.
把从地球角度观察地球存在的“地震现象”变换为从宇宙角度来观察,得到的观察结果反映;“地震现象”与地球存在的板块运动没有任何联系,而是与地球(宇宙状态下)生成(质量与能量)过程相联系,与地球(宇宙状态下)存在的吸积能量过程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地球内部巨变作用下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的地面振动。桥梁工程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地震引起的巨大破坏作用,往往导致桥梁工程发生桥体断裂、墩柱裂曲、路面形变、钢筋混凝土裸露剥落等严重震害a优化和设计桥梁工程的抗震性能,是增强桥梁工程穗定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震新知     
正没有任何预警,它能在短短几秒钟之内撕裂大地,吞噬生命;更令人惧怕的是,它至今无法被准确预测……这种自然灾害,就是地震。地震是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的。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再加上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这些断裂正是大地震的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问题与解答】板块运动何时停止?——山东省莱芜市莱钢有限公司张婵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量推动下的地幔对流,地幔的对流带动了地表岩石的缓慢移动。只要地球内部还有放射性元素在产生能量,板块运动就不会停止。具体请参见《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年07期《假如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介绍了地震监测预报的紧迫性,针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GPS技术在我国监测地震与地壳运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大脑的重量只有三磅,但其运转工作却藏有无数的秘密。无论科学家们多么想精确研究大脑的秘密,我们也已掌握大脑的内部结构,谜题仍无解。地球亦如是。它无时无刻不进行着细微或剧烈的表面和内部运动,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矿藏资源形成和板块运动,及其在日月等天体引潮力作用下的周期性形变等。然而,认识地球圈层相互作用及其动力学特征并获得内部结构是当今国际地学界公认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难题。  相似文献   

15.
26年前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理论是地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按照这种理论,把现在地球的外壳(包括洋壳和陆壳)分为七大刚性的块,即板块。板块漂浮在由地幔顶部热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圈上,随软流层的运动而向各自方向运动。而软流层的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能所造成的地球内部的对流。这种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大陆的漂移、海底的扩张、大洋盆地的形成、发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岩石圈被分成6个板块,后又进一步划分为14个板块,包括以陆地为主的欧亚、阿拉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胡安·德富卡板块,以海洋为主的太平洋、菲律宾海、纳斯卡、可可斯、印度-澳大利亚、加勒比、斯科舍板块,进一步还可细分。据统计,全球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尤其是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碰撞时更会引发强震。  相似文献   

17.
人类生活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地球上,而地震,火山喷发等则为地球动力学演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事实上,板块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地震,火山喷发对人类社会是具有破坏性的,但同时对于人类生存又提供了关键的条件:火山爆发产生的水,二氧化碳等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物质,同时也使得地球保持足够的温度(类似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正处于它的中年。它现在基本上平静、安详,偶尔来那么一下——我指的是火山和地震,也规模不大,适可而止。我们很难想到,它也曾有过一段狂暴、激烈的青春"骚动"期,骚动在11亿年前达到顶峰。地球的表面是地壳。地壳被分为一些独立的板块。这些板块常年在漂移,免不了磕碰。碰撞之时,有的板块下沉,熔入地幔,岩浆又在另一处喷出来,形成新的板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创新》2010,(10):56-56
据报道,意大利国家原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经在地球内部很深的地方发现奇怪的反物质粒子。研究这些粒子,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热流是如何对火山和地震等地表活动产生影响的。研究人员认为,正是反物质粒子导致地球内部发生放射性衰变的。  相似文献   

20.
地震——地球神秘的自然现象、地球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对碰游戏。这个有46亿年地质年龄的星球,有太多人类至今都无法解读的密码,对于地球神秘巨大的内质活动,有很多是人类不能预测和阻止的,比如地震。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境内(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的特大地震震惊了世界,此次大地震的震级、波及面积、破坏程度、伤亡人数等等都超过了上世纪世界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地震——河北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哭泣、悲伤。当凄厉的汽笛声响彻中国大地,当低垂的国旗下亿万中国人向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肃立默哀,哀悼日里,13亿中国人在泪水中变得更加坚强如钢。灾难过后,也许很多人不愿再去触及"地震"这个悲痛的字眼,可科学永远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在事实和理性的指引下,相信科学,就是战胜创痛的良药。用科学解读地震,其实它并不可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