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具有传播迅速、定向传播、协作传播等特性,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充分行使话语权,言论表达更加真实、自由和多元,但同时也存在利用微博歪曲事实真相、编造虚假信息、传播错误观点等话语权滥用问题。本文围绕微博传播中话语权滥用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微博、论坛等社会化媒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媒体也开始转载转发来自微博、论坛等社会化媒体的内容。本文实例分析媒体转载论坛、微博言论现状及造成的侵犯名誉权行为,并针对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转载微博、论坛言论新闻侵权的漏洞,对此类侵权行为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web2.0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下国内的媒体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平台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微博平台将每一个个体变成自媒体,个体言论有可能通过转发被无限放大,因此,自媒体的发展造就了丰富的网络舆情和社会媒体。  相似文献   

4.
陈思 《东南传播》2013,(8):86-87
随着微博用户的不断增加,微博新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网络新闻的新兴体裁,微博新闻的传播更为迅速、广泛,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微博假新闻大大损害了这一新兴媒体的公信力。本文从微博新闻传播的特点入手,分析微博假新闻的成因和危害,对规避微博假新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各大门户网站陆续推出微博服务以来,这一以140字短文本为传播载体的网络新兴自媒体很快成为了一个公众自由表达并实现高速传播的言论平台,这一更加自由、开放、即时和互动的个人互联网平台也吸引了大量报社的驻足,截至2011年9月,新浪微博中注册的报社官方微博共计558家,其中有61家机关报、325家都市报、172家专业报,各类实名认证的编辑523人、报社记者935人。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16):53-58
微博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利用媒体发表言论的权力,成为了高校领域一个重要的新型舆论场。论文结合案例考察了微博公共空间中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生成,提出了四种主要的舆论生成模式:民意蒸腾模式、多元桥节点辐射模式、再中心化模式、自由博弈模式,研究发现校园草根微博、各方意见领袖、高校机构微博是大学生微博舆论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它们的作用之下,大学生加入到了事件的讨论中,推动舆论形成,对微博公共空间的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7.
媒体官方微博作为媒体新媒体建设的新兴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媒体官方微博不仅仅是其获取信息来源与素材,并与读者互动的重要渠道之一,更成为了其公众形象的重要体现形式。如何运营好官方微博,也成为了摆在媒体面前的重点新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微博出现之前,BBS论坛、博客等虚拟社区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地,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模式。本文从传播角色、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和信息的传播效果来比较微博意见领袖和BBS意见领袖的不同。相对于论坛舆论领袖的草根性,微博意见领袖更趋于精英化;论坛意见传播是内聚型,微博传播则是发散型;微博的信息传播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论坛的意见流通则局限于孤岛内部。通过这些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不同意见领袖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9.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2,(28):4
正李长春: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媒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9月14日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一手抓传统媒体发展、一手抓新兴媒体建设,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媒体,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新兴媒体发展之路,当好传统主流媒体进军新兴媒体的排头兵,为全国创造新鲜经验。李长春强调,主流媒体要积极主动进军微博领域,办好法人微博,鼓励编辑记者开办个人微博,把微博领域的主流声音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是新技术、新知识爆发的时代,可谓日新月异。时下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就越来越多,如网络博客、手机微博、微信等等,这些新兴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越来越多的人热衷这些新兴的媒体。而新媒体的出现势必对传统的纸质媒体——报纸产生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新的挑战越来越多。在新兴媒体冲击传统媒体的今天,传统媒体如何突出重围,这是我们报人要思考并需要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作为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户群体不断增长。微博的出现打破了少数人对社会话语权的垄断,使普通民众有了发言权,对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借言论自由扰乱公共秩序的事件,这种情况亟待改善。本文将以新浪微博为例,论述微博言论的特点及出现的问题,探讨微博言论自由与公共秩序的关系,并对合理规制微博言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和博客为代表的公民私人言论平台的影响力正在越来越大,新闻信息的传播已经不再是专业传媒的专利,私传播正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结构.私媒体的出现,为普通人提供了言论发布的平台,客观上体现出了公民地位和话语权的提升,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公民个体通过私媒体展示观点,抒发意见,宣泄情绪,满足表达的欲望,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文化权利.私媒体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若不加选择地认同难免出现谣言盛行,舆情浮躁,内容低俗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微博事件中意见领袖展开探讨,并以具体的微博事件中的领袖意见相关问题,主要是其类型、言论特点和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开始积极使用微博以争取读者。媒体微博可以做什么?它可以为传统媒体做什么?文章选择了四家有代表性的党报和都市报官方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在马航事件中的微博使用为研究样本,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党报和都市报在微博报道上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党报媒体在马航事件中已经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意见领袖,明显突破了其传统母媒体的业务范围,而都市报微博则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新的传播媒介不断涌现,数字报刊、微博和微信等新兴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面对新的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并且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导意见》立足传媒业发展的新形势,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部署,是促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化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社会化媒体获取信息。对于传播学研究而言,了解用户如何对社会化媒体上的信息可信度作出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微博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以实证的方式对社会化媒体用户的信息源感知可信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机构微博主(信息源)的感知信任度要显著高于个人微博主(信息源),专业型的"意见领袖"相比之社会名人更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包括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微博使用习惯和微博谣言/虚假信息感知在内的一系列影响因素会对用户的信息源可信度感知造成影响。这些实证分析结论为进一步对社会化媒体信息源可信度开展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博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媒体纷纷开通微博,包括我国第一大报纸——《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开通微博之后,以其平易近人、不偏不倚的风格赢得无数好评。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对"@人民日报"的微博更新时间及频率、影响力、议题内容、微博发布形式及发布类型、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等项目进行了分析。根据对"@人民日报"微博内容的研究,笔者对党报如何使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洪茹菲 《新闻界》2020,(2):95-95
当前,微博是我国网民获取知识和传播信息的便捷平台,早已经成为一个舆论场所。青少年和在校大学生热衷于拥抱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微博已经成为他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抒发情感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新兴媒体缺乏传统媒体那样的把关人机制,很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甚至错误信息。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急需提高对微博这个新平台的认知,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集散平台,迅速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新闻源,有的学者甚至将微博视为一种独立的新媒体。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报业也纷纷开设了实名认证的官方微博。本文全面调查研究了我国报纸在2012年7月1日以前开通的微博及相关情况,并对我国报纸开设官方微博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言论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 《新闻界》2012,(4):44-46
微博崛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雇员——记者——纷纷在微博上发声。这一真正的自媒体工具,动摇了传统媒体的根基,也是传统媒体最为宝贵的资产——专业媒体从业者的智力成果,微博平台的记者言论边界成为一个新问题。本文分析了微博带来的这一新变化,认为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言论边界涉及三个层面:身份、内容、影响力。在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宜疏不宜堵,不可能也无必要占有记者的全部智力成果,要让记者对组织有高度认同感,让微博成为记者开展工作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