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靠日常活动的积累,因而开展针对常态教学活动的教学研讨成为当下幼儿园十分重视并大力推行的园本教研形式。常态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常态二字,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通过教学研究有效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改进日常  相似文献   

2.
园本教研作为当前幼儿园的一种主要教研形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对于常态教学的关注往往不够。而常态教学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常态下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其教育理念,而且也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研和科研相脱节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和科研本是一家。如果科研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的科研就是搞得再好,对教育教学也没有指导意义。作为教研,如果没有科研指导,只能是一些零散的做法或经验,也不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因此,搞好整合是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科研和教研的异同教育科研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教研是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学实践工作的研究。那么教研和科研有什么异同呢?1.二者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4.
张颖  邹晖 《学前教育》2008,(12):6-7
教研管理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教师们在教研时思路清晰,回到实践中,就觉得茫然。可以说,研究的效果与教研的实践是脱节的。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有些研究就问题谈问题。忽略了创设真实的、递进的问题情境。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日常教学帮助教师不断验证教研设想,优化自身教育行为,从而提高整体保教质量。下文以案例“快乐午餐常规研讨与改进”来回顾我园如何运用园本教研常态跟进的四个环节来有效实现教研与日常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孙伟 《辽宁教育》2010,(12):50-50
原生态课堂,是指师生生命发展的生活常态,也就是自然生长式的课堂。它是区别于优质课、精品课、示范课、观摩课的一种日常教学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这种不刻意修饰,不包装作秀的原生态课堂看似平凡,但却承载了99%的教学任务。但是现实情况下的科学课堂(尤其是各级赛课)是多媒体教育技术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6.
常态的课堂是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在日常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我们提倡的常态课堂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学。不等于过去填鸭式教死书的课堂,不是走老路。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呼唤根植于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课例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这种教研方式是以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的教学研究,它是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展开的一系列研讨。提供教研的课例不是优质课的观摩,也不是应付评比、评估的“做秀”课,而是立足于自然状态下的常态课。为此,我区在课改实验中,积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学活动的目标是提升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虽然教研活动需要示范课和优质课的引领,但更离不开常态课的参与。常态课教学是指,在现有常规的、自然状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平平常常的课堂教学。较之于时下刻意准备的,经过反复锤炼、多次预演的观摩课、研讨课和示范课,常态课更能够反映教学的本质,它是优质课的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9.
教研活动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县区还是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其效果都决定着教学的水平。有效教研活动的内容应当来自日常教学,并从理论层面上指导日常教学,揭示教学规律,使教学朝着健康、  相似文献   

10.
“草根教研”一词近来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颇为流行,是对中小学教师们普遍、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日常教研行为的形象化表述,幼儿园也不例外。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草根教研”扎根于幼儿园实际,扎根于教师,贴近幼儿,其成活的土壤是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具有“草”一般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常态教学就是最平常、最真实的一种课堂形态,是在没有第三者干预下,由教师和学生在相对自由和封闭的空间下所开展的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真实、朴实、扎实,是常态课的重要特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常态教学状态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重心,也是地理教师的困惑所在.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常态教学文化,就是常态组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现象。在准备公开课或示范课的一次次磨课过程中,教师会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日常教学行为的自然流露往往更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笔者列举几种常态教学现象,试从"观念文化"到"行为文化"的内化、"接受型"与"探究  相似文献   

13.
正常态教学就是最平常、最真实的一种课堂形态,是在没有第三者干预下,由教师和学生在相对自由和封闭的空间下所开展的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真实、朴实、扎实,是常态课的重要特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常态教学状态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重心,也是地理教师的困惑所在。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目前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常态课几点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研是小学数学教学和教改活动的常态工作。正是由于我们经常开展各种教学研究工作.容易将它变得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甚至对教研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要求真务实,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我们“真教研、会教研、想教研”。  相似文献   

15.
王桂萍 《贵州教育》2010,(12):21-22
大家知道,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一种教研制度保证下的以园为本的日常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它是教师之间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育教学生命的加油站。有效的教研活动。可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中,许多农村学校也纷纷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但教研工作与教师日常教学矛盾突出,很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支持系统,致使教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研究意识不强,教育研究方法有待提高。笔者认为,发现并解决“真问题”的教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常态教学文化,就是常态组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现象。在准备公开课或示范课的一次次磨课过程中,教师会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日常教学行为的自然流露往往更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笔者列举几种常态教学现象,试从“观念文化”到“行为文化”的内化、“接受型”与“探究型”文化的演变、“师定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三个方面解析幼儿园教学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学校内部和周边的现有资源,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并在问题研讨中提升教师的水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这些初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体现。但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对当前校本教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如研讨课的非常规状态带来的无效研讨,缺乏较为独到的观点和高层次水平参与的研讨所带来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无问题意识所带来的无收获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生命赖以生存的特殊世界。而校本教研是教师基于学生成长的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生活细节的改善联结起来。只有让校本教研真实的融入教育生活,才能让“校本教研”与“有效”同行。才能使教师感受到从事研究活动的幸福,把研究当做休闲的生活和爱好。才会把教育工作当做自由创造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教研活动中所展示的课应该是反映师生真实水平的“日常课”、“常态课”,只有回归自然、真实的状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体现以人为本。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一、从脱离教学目标的学习情境向创设富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的常态课堂回归。二、对学习主体放任自流向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点拨下自主建构的常态课堂回归。三、不切实际,资源投入高昂的教育行为向低成本、高质效的常态课堂回归。四、由重形式、轻实质的教学向形式与实质并重的人文常态课堂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