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明代西北马政是明朝政治经营西北特别是巩固西北边防的重要步骤,而仆苑官牧制度则是西北马政重要内容,这些制度及其演变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西北马政始盛终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明代西北马政机构置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西北马政是明朝政治经营西北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论述了明代西北马政机构的设置缘起、处所、废损情况及其原因,并述及这些机构的职司、设官及其演变情况,进而探讨了这些机构的设置与废损对整个西北马政的影响,以及明朝对西北政治经营的当否。  相似文献   

3.
明朝初期汉藏茶马互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互市是汉藏关系的集中体现,也是明王朝治理藏族地区的重要措施。明初实施的茶马互市政策,使藏区与明中央政府之间逐渐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也正是由这种联系所形成的纽带,从而保证了明朝与藏区之间牢固的政治隶属关系以及二者之间长达二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  相似文献   

4.
联系民族关系的河套地区 ,一直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明朝中期蒙古诸部入套 ,对明朝的北部边防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明朝自成化至嘉靖年间多次计划复套 ,均未成功。随着鄂尔多斯部在河套的定居 ,明朝与蒙古封贡互市 ,同时 ,继续修筑边墙 ,以此来防御蒙古诸部的进攻  相似文献   

5.
提举常平司是宋代一项独有的制度 ,始设于王安石变法时期 ,常平司的设立打破了北宋初年以来三司转运司主管财政的格局 ,从此宋代财政体制进入了分司理财时期。由于王安石新法影响 ,常平司经历了多次兴废。本文试图通过对常平司建置沿革的考订 ,对王安石变法以后宋代财政体制的变化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宣府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素有京师北大门之称。明朝政府从巩固边防的政治考虑出发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地方经济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着重探讨了明朝政府对宣府镇在互市、屯田和交通等方面的政策、影响及在现在和今后经济发展中应该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初政府垄断性质的"茶马互市"政策到中后期发生较大变化,民间贸易盛行,商营冲击官营,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商品贸易的经济属性。究其原因,不仅与明初制定的"以茶驭番"的政治策略有关,而且与政府推行的茶马交易比价、政府本身的经营和管理及官员自身素质等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宣府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素有京师北大门之称。明朝政府从巩固边防的政治考虑出发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地方经济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章着重探讨了明朝政府对宣府镇在互市、屯田和交通等方面的政策、影响及在现在和今后经济发展中应该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茶马贸易,源于唐,成于宋,而盛于明。明代的茶马贸易制度详备,互市繁荣,持续始终,成为制番、实边、裕国之“国家大经”,“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同时,“随着国力的转衰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变通与开放的历史趋势和时代特征。因此,在古代西北茶马贸易史上,明代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笔者试图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明代茶马贸易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关于明代茶马贸易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0.
明王朝自建国以来,统治阶级一直都很重视西北边境地区的治理,而马政的实施则是其极为重要的强边御虏手段之一,也是明王朝历代君臣所共有的治边观念。在马政中,官牧和市马两种方法并行不悖,一度使明朝边备充裕;而到后来,由于所用非人,豪强侵夺,马政遂而衰败。马政制度从确立、实施、发展再到完善和逐渐衰败,既是明朝边疆安危的变化表现,也是明王朝整体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不同意两级说和“中枢、路、州县”的三级说。路是宋代地方行政的最高级,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三司并立”是路级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具有行政组织性质,不同意“三司长吏都是‘监察官’和‘使臣,的性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所谓马政,是指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对于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业务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游牧别群,则絷腾驹,班马政。”《周礼》中也有许多关于马政职官及将马匹按用途分类的记载。秦、汉以后。则规定以太仆卿管理马政,并逐渐设置完整的马政机构。“马者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行,而兵之所恃以取胜也。”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马政,明朝更是如此。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八  相似文献   

13.
明洪武二十二年,关于四川岩州茶马司定价问题,《明太祖实录》记载:一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弇山堂别集》记载为:十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凡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学者基本上都采用《明实录》的说法,以此来论证官营茶马贸易衰落及相关问题。之所以出现以上二者差距十倍的原因,是因为抄写或勘印所导致。事实上",马十匹给茶一千八百斤"更能符合当时岩州茶马比价的实际,也与明王朝整个茶马比价政策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清代马政,学者们从不同的着眼点虽已进行了若干研究:牧场、马队、马政机构、茶马之制等都有所涉猎,但总体上,对清代马政的现有研究还存在着就事论事、畸轻畸重以及缺乏全局观照等不足。  相似文献   

15.
宋代为了解决铜钱外流和增加买马岁额,于神宗熙宁年间创立茶马贸易制度。但以茶博马只是市马贸易的一部分,除茶之外,铜钱、绢帛、金银、解盐及他物市马,始终贯穿着赵宋一代。  相似文献   

16.
明洪武二十二年,关于四川岩州茶马司定价问题,《明太祖实录》记载:一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弇山堂别集》记载:十匹马给茶一千八百斤.凡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学者基本上都采用《明太祖实录》的说法,以此来论证官营茶马贸易衰落及相关问题.之所以出现以上二者差距十倍的原因,是因为抄写或勘印所导致.事实上,“马十匹给茶一千八百斤”更能符合当时岩州茶马比价的实际,也与明王朝整个茶马比价政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1.983年,宋朝政府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同时设置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宋史·职官志》)。北宋设置茶马司的原因不包括A.防止铜、铁等被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用来制作武器B.增加国库收入,解决冗费问题C.加强对边疆的管理,防止财权旁落地方D.物物交换比商品交换更能推动商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指存在于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的茶马互市,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相似文献   

19.
宋代两淮地区商业呈发展趋势 ,且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 :其一 ,北宋时与漕运和茶、盐的销售紧密相关 ;其二 ,南宋时与互市及战备物资的运输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明初统治者对西北地区的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怀柔政策妥善处理了与“西番”各族的关系,通过完善边军建制巩固了西北边防,采取特殊政策大力发展西北地区的经济,为明朝中后期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