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课程设计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现阶段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存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不足、成绩评定方式单一、抄袭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为了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本文在尊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增加选题环节,改变设计组织形式;适当建立题库,完善设计指导书;学生参与的多方位成绩评定方法 ;建立课程设计成果查重系统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8)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排水设施尤其是排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维护和管理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市政排水管网设施的完好情况。目前人们对排水管网运维情况的关注和要求逐步提高。本文结合市政排水管网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发现的部分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为类似的市政排水管网运维工作提供一些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安庆体育中心给水排水及消防室外管网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供水管网系统是实现城市安全供水的保障,其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未来设计人员的水平和视野。本文在对目前供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细化分组给出设计题目,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标准和规范的认知,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工程性;同时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拓宽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实践性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探讨了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维修和运行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要想使管网达到优质、高效、低能耗运行的目的,除要有合理的设计方案外,给排水系统安装质量的优劣将会对日后的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优质的安装施工质量和科学的管理是保障管网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为了满足给排水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提高施工质量,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立足于建筑安装工程的基本建设。现从三个方面针对建筑的给排水施工方面谈了自己的一点体会:即给水管道的施工,排水管道的施工,W型元承口机制柔性排水铸铁管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杨永波 《今日科苑》2007,(18):148-148
随着城市发展,排水管网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日益重要,对排水管网的管理要求也逐渐提高。管网隐蔽之前所进行的闭水试验和日常维护等牵涉到的管道临时封堵问题,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怎样方便快捷的将工作进行下去,本文一起和大家做个探讨。  相似文献   

7.
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是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排水管网的布局与设计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现状、排水管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作者对优化市政排水管网布局与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日益紧张。在建筑领域,给排水的设计如何能达到节能也成为检验建筑物是否节能的标尺。文章从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市政管网余压分区给水,以及节水型卫浴用品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好建筑给排水中的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9.
排水体制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文章对排水体制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给排水工程是个系统工程,本文首先介绍了居住区管网的平面、竖向布置,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居住区的给排水管网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1.
南京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型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城市问题之一,在我国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个问题尤显严重与紧迫.事实上,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资源,而不应成为一个问题.本文以南京建设生态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的发生量和组分,比较传统线形经济条件下和循环经济条件下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新型的垃圾处置系统是在传统垃圾处置系统中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废物"→"废物处置"→"废物一体化管理"→"资源循环型管理"的层次体系.南京循环型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包括资源化和经济产业化两个子系统,资源化子系统的核心是垃圾减量化、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再循环利用;经济产业化子系统的核心是经济刺激、生态产业和生态消费等措施响应.  相似文献   

12.
李颖  武学  孙成双  耿子洁  张全红 《资源科学》2021,43(8):1574-1588
随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和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战略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其碳排放也呈现动态变化。本文依据IPCC质量平衡法和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辅以实地调研,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场(厂)界为核算边界,对“十五”至“十三五”4个时期的不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碳排放、能耗等进行强度核算,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北京生活垃圾处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MATLAB求解,提出了未来北京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北京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已由“以卫生填埋为主”转变为“以焚烧为主、堆肥为辅”;②2020年北京首次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此时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中焚烧厂和堆肥厂的总设计处理能力占比大于75%;③“十四五”时期北京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优化结果为卫生填埋:焚烧:堆肥=5:51:44,即应发展为“焚烧和堆肥并进式”。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北京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低碳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固体废弃物长期堆存和粗放处置利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气复合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科学有效利用,不仅利于解决我国固废重大污染问题,还能缓解我国资源能源短缺困境。文章梳理了3种典型类别的城市固废综合处理经验模式,指出以集中化、资源化、绿色化为特征的固废循环经济处置利用模式是解决我国固废复杂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急需系统地开展城市多源固废协同利用模式下的关键技术、装备,以及资源能源环境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东莞海心沙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发展实践为例,阐述了通过突破垃圾焚烧、餐厨制沼、市政污泥热解、电子污泥熔炼、废矿物油蒸馏、全过程代谢模拟数字孪生等一系列城市多源固废资源能源协同清洁高效回收与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了基地的资源能源综合回收效率,降低了区域环境综合影响水平,真正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多源固废的资源能源耦合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最后,从固废精细化管理、循环发展模式创新、无废社会建设等方面展望了城市多源固废综合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但随着核能的发展,产生和积存的放射性废物总量不断增多,放射性废物的处置能力与核能的发展不相匹配,废物超期贮存所引起的安全、社会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美国、法国等核电装机容量高、在放射性废物处置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国家进行调研分析,分别从政策及立法、监管及实施、资金筹措及激励措施3个方面将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体系与国际进行对比,给出对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经验启示,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nalyses urban waste systems to explore how local authorities can resolve challenge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urbanization and resource depletion. The paper investigates how different public governance regimes affect local authorities’ ability to move upwards in the waste hierarchy. It identifies three different governance regimes – traditional bureaucracy,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networked governance – and uses the insights from innovation in urban waste in three Norwegian city regions – Oslo, Drammen and Bergen – to illuminate how these regimes possess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how they affect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system change. The observed working practices signal that the issue of urban waste systems is perceived as a challenge of system optimization rather than system change. Viewing this as a challenge requiring system change would probably have ensured a stronger directionality and a broader anchoring of actors. Such an approach is likely to have arrived at a waste prevention mode earlier than the step-by-step-solutions implemented so far.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not one best governance regime, but a need to acknowledge their co-existence and carefully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ective regimes in order to arrange urban waste systems for long-term dynamic and sustainable city region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武汉成品油穿江管道输送的特点,分析了该段管道在作业时系统流量和扬程的变化情况,对变频调速系统在该段管道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节能效果及提高输油泵使用寿命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武汉成品油穿江管道运行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德光 《大众科技》2013,(6):137-138,345
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用户对双前桥商用车的需求越来越大。文中介绍了双前轴转向汽丰的转向原理,以及以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为二次开发平台,建立针对重型双前桥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及优化的专用软件系统,对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着手,围绕产业成长轨迹分析资源化产业各阶段特征,应用龚柏兹曲线初步识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成长阶段,利用计算判断法验证发现部分年份数据与结论相悖,通过PEST模型进一步揭示外部宏观环境对产业发展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正处于加速成长阶段,应尽快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使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政府监督与社会资本共同发力,树立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加强源头管理和健全资源化全产业链标准规范,确保源头分类的同时保证末端治理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研究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问题,分析影响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建立包括废弃物产生、现场分类分拣和废弃物处理3个子系统的建筑废料现场管理模型,同时借助软件Vensim进行模拟评估。实证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的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模型能够有效模拟施工阶段建筑废弃物的产生与处理,通过减少设计变更、提高减量化意识以及施工现场分类分拣等操作,都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及其处理成本。该方法可用于项目管理人员对管理效果进行模拟及预测。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与自然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循环经济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对垃圾进行优化处理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理论和实际上阐明以人与自然为本,把垃圾处理纳入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深远意义,提出了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途径和措施,并对垃圾处理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