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文 《科教文汇》2010,(17):100-100,123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  相似文献   

2.
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对马克思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综合。从人的心理机制、性格结构等方面对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展开了批判。他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丰富和深化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也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奥特加是西方技术哲学经典时期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家 ,也是谈论技术问题的第一位职业哲学家。他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出发 ,对技术作出了比较全面的哲学沉思。他首先用现象学的方法对技术的语义进行了剥离还原 ,然后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对技术的本质作了形上论证 ,对技术与人性的关系作出了哲学分析 ,并在哲学人类学的背景下对技术的历史演化提出了三阶段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以往人们不太注意的谭嗣同与数学方面的问题,经过历史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他通过创办浏阳算学社,拉开了整个湖南维新变法的序幕,他从维新角度对数学社秘主义的批判,在中国数学史研究上有一定意义,本文还剖析了代表其哲学,政治思想的《仁学》一书中所贯穿的数学和数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现代语言哲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探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正处在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语言在其中产生了什么意义。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大厦的完成,以于1790年问世的《判断力批判》为标志,其时康德已66岁。在康德人生最后的阶段中,他的研究方向转到了“人”的问题本身,即人的历史、人的归宿,此即康德的历史哲学。在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所收录的八篇论文中,康德从阐明历史本身入手,逐渐过渡到建构理想的社会形态,最后以建立一个永久和平的人类社会为终结。这一论述体系较之之前已成文的三大批判而言略显粗糙,但仍可自圆其说。康德历史哲学中对历史的阐明,是带有鲜明目的论色彩的立论,是康德历史哲学的基础,集中论述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大厦的完成,以于1790年问世的《判断力批判》为标志,其时康德已66岁。在康德人生最后的阶段中,他的研究方向转到了"人"的问题本身,即人的历史、人的归宿,此即康德的历史哲学。在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所收录的八篇论文中,康德从阐明历史本身入手,逐渐过渡到建构理想的社会形态,最后以建立一个永久和平的人类社会为终结。这一论述体系较之之前已成文的三大批判而言略显粗糙,但仍可自圆其说。康德历史哲学中对历史的阐明,是带有鲜明目的论色彩的立论,是康德历史哲学的基础,集中论述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  相似文献   

8.
工程技术哲学的代表德韶尔是活动在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他的最著名的、也是最具争议的理论"第四王国论"或称为"第四批判"是在康德哲学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这一理论沿着康德主义的路线解决了物自体与现象界、科学与道德、自由与必然的分裂问题,完成了对康德哲学的超越,成功地为技术建立了哲学基础.德韶尔的技术哲学思想可以说是充满智慧和富有哲理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思想的接近,甚至是超越.但是他的柏拉图唯心主义和基督教神学思想,又使他最终与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背道而驰,只能形成同一前进方向的一个分叉,成为我们理解和发展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具有借鉴和补充意义一个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亚里士多德经常被当成错误理论的代表,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亚里士多德是个平庸的人.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逻辑学方面的成就至今还被应用着,而且他对物理学的前期发展有着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黄良文 《科教文汇》2007,(10X):185-185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亚里士多德经常被当成错误理论的代表,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亚里士多德是个平庸的人。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逻辑学方面的成就至今还被应用着,而且他对物理学的前期发展有着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历史哲学——研究历史进程的横断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历史哲学呢?顾名思义,它是对历史的一种哲学反思,一般多指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关于历史演变的动力、规律和关于历史认识、历史理解性质的学说。在我国,一些学者根据传统的分类法,将历史哲学划归在哲学范畴,他们认为,历史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已超出了纯历史学的界限,单凭历史学已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将历史哲学划归在历史学门下,  相似文献   

12.
“返乡”思潮是发轫于19世纪欧洲虚无主义批判的一种哲学主张,试图在古典时代寻求克服虚无主义的思想资源.在肇始于尼采和海德格尔的“返乡”思潮中,洛维特将虚无主义界定为历史哲学对意义的过度追问所导致的历史本体的消解,从历史观角度反思虚无主义,具有致思进路上的独特性.《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中,洛维特创造性地以倒叙方式将西方历史观嬗变整理为古典自然史观→神学救赎史观→进步史观的谱系,将历史哲学的弊病追溯至《圣经》造成的自然史观和救赎史观的分野,将18世纪启蒙哲学所营造的“进步”观念还原为基督教的神学概念“天意”,为我们今天反思进步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洛维特主张否弃历史哲学、重返古典自然,他的返乡之路暗示了一种将以自然疗救历史的哲学取向,对于辩明历史和自然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思想冲突也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邹友灵 《金秋科苑》2010,(24):174-177
二十世纪是分析哲学的主流时代,西方哲学的第三次大转变即语言学转向就此蓬勃展开。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自觉地迎合了这次历史浪潮,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语境扩展到了更深广的理论视域。他的交往行动理论、话语伦理学与普遍语用学,三位一体地表征了现代思潮在语言学转向之后语用学再转折的趋势。通过对新康德主义的扬弃和对分析运动的批判,其理性主义语言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想,体现了从劳动到语言、从阶级斗争到社会合作的重心转置;它既是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的有机融汇,又深刻地抨击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从福利国家到新自由主义的现实背谬、以及冷战之后凸显出来的新政治经济形势。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哈氏的语言忧思也内在地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艰难困境与迷茫前景。  相似文献   

14.
拉卡托斯作为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科学编史学研究纲领的提出对促进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文章试图从认识论解释学有关文本的观点与拉卡托斯科学编史学研究纲领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理论特别是对后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技术转向、技术时代标志着技术开始进入哲学的视野.技术的现代境遇得以产生.人们在关心技术问题的同时都在探索技术的历史境遇,询问技术"不在场"、"历史性缺席"的哲学根源.哲学中理论重于其他的传统使得哲学理性成为技术这种境遇问题的承担者.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哲学的双重品性理性品性与宗教、神学品性.那么,对于技术的"不在场"、"历史性缺席"除了在理性品性中寻求根源外,能否从宗教、神学品性中找寻他与技术的历史境遇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在分析技术现代境遇的必然性的同时对技术的历史境遇作出相应的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是希腊著名哲学家,同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人生哲学家。他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成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来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一柯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专业的”历史学家,对史学和哲学的目的和做法都有深入的思考:说到历史,柯林伍德主张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说到形而上学,他主张形而上学是关于绝对预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科学史方面相关的作品开始不断增多,然而质量却不断遭受批判,研究重心主要在一阶的科学史研究上。本文通过重点分析以阿伽西为代表对波义耳案例的科学史研究,并对比其他科学史家笔下的波义耳研究,立足于科学编史学的维度来探讨科学史重建的合理性。本文认为,基于不同的哲学立场,不同的科学史作品都是对科学历史的某个侧面进行描述,都是“真实”历史的某种简化、某种单一化,只强调突出某个侧面。只有意识到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哲学为科学史服务,从而带来对科学史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李朦 《科学中国人》2015,(9):123-124
说起“道”家,其开山祖应该是老子,先秦时期道家的音乐文字实在过于简略,老子其人对于音乐究竟如何看,难求答案。因此要研究先秦时期的音乐观不得不从《庄子》谈起。庄子是思想家、哲学大家、文学大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道家思想的开拓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音乐思想很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代影 《科教文汇》2008,(4):24-24
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人文科学的某些领域——语言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文艺学等学科中流行的一种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新倾向。而其中布鲁纳是西方结构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科结构主义理论对当前基础教育教材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