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学初,我作为学习委员,列了一张学生座次表,仔细检查几遍,确信无误之后,把它工工整整地贴在讲台的正上方。一天,上英语课,老师叫同学到黑板前听写单词,她看了一下座次表后,大声叫道:“黄士丹”,同学们一听,面面相觑,最后都会意地笑起来。“怎么啦?”老师见状,忙询问,“是黄土丹,不是‘士’字。”同学们齐声答道。老师这才明白,不好意思地小声低咕:“我看这名单上是这样写的。”边说边把  相似文献   

2.
李庆忠 《班主任》2020,(5):66-67
不得不设的座位我班共有37名学生,在座次安排上采用"两人同桌"的方式。为了避免出现座位好坏等区域划分,体现座次的公平性,学生座次每排依次向前循环推进,每两周推换一次,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位置上学习。初一、初二时,我班教室在新教学楼,空间宽阔,多出来的一名学生可以和第一排同学并列而坐。到了初三,我们搬到老式教学楼上课,于是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教室比较狭窄,单出来的一名学生不能再安排在第一排了,只能独设一个座位。那这个位子设在哪儿,谁来坐呢?  相似文献   

3.
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近百张学生座位一改传统排列“直线 方块”式的横平竖直,而是错落有致地朝着老师讲台,呈弧形对应,这是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实验小学青年教师林文水设计发明并获得专利的新型“教室座位排列法”。据测算,传统的课桌摆法,学生必须不同程度地或斜视、或侧身、或扭脖。长期受到这种不良的强制作用,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发育。林文水把所有学生的座位都与老师、讲台的中心线横向呈弧形对应排列,形成“点向集中教室座位排列法”。、这样,无论坐在教室的哪一个角落,学生的自然视线都可以与老师讲台、黑板构成全方位接…  相似文献   

4.
迟到的忏悔     
丁当……丁当……丁当……伴随着清脆的铃声,作为一名即将正式走上教师职业岗位的教育实习生,迈着紧张而欢快的步调踏上讲台,看着那一双双明亮而好奇的大眼睛,那一张张稚气而可爱的面孔时,我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蜇了似的。我仿佛看见了曾经养育了我的家乡的那间油磨房,曾经培育了我的王老师……九泉之下的王老师,请您原谅您当年的那不肖学生吧……我深深地向你忏悔!忏悔我的愚昧,忏悔我的无知……我后悔上课时总是那么调皮捣蛋,处处总是和你作对。上课时,你在讲台上大声讲,我总是在座位上小声说,还经常性地用小纸团打其他同学,引诱其他同学不…  相似文献   

5.
一随着爸爸工作的调动,我不得不又一次转学。偌大的教室里,安静得似乎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可以听见。我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小声地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莫可可!"我的脸涨得通红,一边看着下面,一边不安地扯着自己的衣角。讲台下顿时响起了一阵哄笑声,老师咳了一下,示意我去自己座位上坐下,教室里这才重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6.
小强送牛奶     
上课铃响过有20分钟,一个学生才来.他站在教室门口喊了一声"报告",不经许可便径直走上讲台,拿了张试卷,旁若无人地回到座位上做起来.李老师从未见过这样的学生,虽然生气,却不好发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逃课与课堂纪律涣散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大顽疾.创新课堂座位管理制度,可以彻底根治这一顽疾.创新课堂座位管理制度,就是将学生的座次与成绩考核挂钩,促使学生主动往教室前排就坐,使得教室前面若干排座位座无虚席,学生主动在座次表上签名之后,每一位学生的到课、听课状况便受到有效约束,其到课、听课状况就成为教师考核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其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8.
肉脯风波     
正那天是教师节的前一天。上课铃响了,我捧着书快速走进教室,在讲台前还未站稳,学生们便一个个像变戏法儿似的从身后拿出一束束鲜花、一盒盒美味的巧克力、一张张精美的贺卡……"老师,祝您节日快乐!"学生们像潮水般涌向我,把东西放在讲台上,然后飞快地转身,像兔子一样兴奋地蹦回自己的座位。多么单纯可亲的学生啊!我向他们的友好与热情表示了最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我  相似文献   

9.
灯用微微的光亮,抚慰夜寂寂的哀伤。我第一次对陶小麦发火是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开学第一天,身为陶小麦朋友的张老师领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在我旁边坐下。没想到那小姑娘看到我脸上的胎记,吓得"哇"一声哭了。张老师不得不给她换了一个座位。  相似文献   

10.
一张电影票     
上课铃声响后,我拿着一叠电影票,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后,我告诉学生,这堂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一张电影票。当学生们知道看《雷锋》电影的消息后,一张张笑脸,象绽开的花朵。学生们的目光全集中在我手里的电影票上,怎样处理好这一张张电影票呢?我不是象往常那样先谈大道理,然后一张一张地分发给学生;而是把电影票一张张裁开,好座位票、差座位票分两处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们自己上来拿票。我先让中队干部选票,然后按组有秩序地上前选票。中队长小许走上讲台,教室里鸦雀无声,几十双眼睛全盯在小许身上。小许在好票中间选了一张,同学们有人开始窃窃私语。第二个上讲台选票的是学习委员小张,  相似文献   

11.
那是一次班里集体调整座位后的一节语文课。朗读课文时,王老师无意间瞥见两个女学生正趴在座位上掉眼泪。王老师走过去小声问道:“怎么啦?”“老师,我不想坐这里,因为这儿离黑板太远了……”一位学生这样说:“老师,我也不想坐这儿,这张桌子有点儿破。”另一位学生附和着。  相似文献   

12.
宁琰 《初中生之友》2022,(11):34-38
<正>1.风起坐在座位上的我思绪难以平复,羞愧、懊恼、难过、委屈一齐涌上心头……“王乐乐,请你把你的英语作文誊抄在黑板上。”晚自习一开始,英语老师张老师就把我叫上讲台进行板演。刚刚拿到英语周练试卷的我还来不及看自己的试卷,就被张老师点名,站在了黑板前。我迅速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周练成绩——110分,心中暗自得意。  相似文献   

13.
唐虞 《班主任》2005,(3):37-37
李某是高一年级学生,成绩在下游之列,任课老师平时都很少在意他.10 月底,学校月考,当时教室的窗户开得很大,一阵风吹来,李某和另一同学的试卷同时吹落到讲台前面的地上,另一名同学是优等生、班上的前三名,深得老师喜欢.李某的试卷离老师较近,优生的试卷离老师距离较远,而老师不仅对李某的试卷视而不见,还踩着李某的试卷走过去捡起优生的试卷放到优生面前,并"微笑了一下".李某的试卷躺在讲台前的地面上,上面有老师的脚印和皮鞋上的尘土.李某没有下位去捡试卷,他呆坐在座位上.老师两次提醒他捡试卷他都没有听从.后来老师沉着脸为他捡起了试卷,但他没有再动笔,一张写有他名字、班级,印有老师鞋迹和尘土的空白试卷摆在他的面前直到放学.  相似文献   

14.
上学期开学初,为了方便新教师尽快熟悉本班学生,我做了一张座次表放在讲桌上,并在下面空白的地方写了一句话:“努力啊,明天会更好!”这是安慰学生的,也是安慰老师们的。没想到就是这多出的一句话引发了一场主动积极的学习心理竞争……  相似文献   

15.
张恒 《教师博览》2012,(1):36-37
上课铃响过后二十分钟,一个学生才来。他站在教室门口喊了一声"报告",不经许可便自顾走了进来,径直走上讲台,拿了张试卷,旁若无人地回到座位上做起来。李老师那个气啊!  相似文献   

16.
调座位     
星期五的下午第二节是体育课,遗憾的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没上成。语文老师一上讲台就对全班同学说:“操场去不成了,我们就调座位吧……”他还没有说完,讲台下就沸腾了。要说到调座位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呀!我和同桌秦瑶也顾不上课堂纪律了,一起欢呼雀跃起来。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倒霉”的事还在后面。“啪——”老师把“惊堂木(黑板擦)”重重地拍下,又继续说:“不想调座位的同学站起来,想调座位的同学找出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名字,撮成一个小球,投进盒子里。”我不假思索地坐在原位,迅速撕纸写起来。有些同学却在犹豫不决,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  相似文献   

17.
一分钟阳光     
今年教师节,我又收到了一束艳丽的鲜花和一张精致的贺卡,卡片上写道:“祝节日快乐!给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许晶。”我的眼睛有些潮湿了,这不仅是一份祝福,更是一份鼓励和鞭策。二十年前,我刚刚从师范毕业,联系到近郊的一所矿区中学初中班实习。因为学校离家近,矿区效益又不错,父母盼望我能正式分配到学校,所以再三叮嘱我要好好表现,尤其是第一堂试讲课时一定要给学校留下个好印象。虽然经过精心准备,课前我还是到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学生情况,尽量做到心中有数。班主任王老师拿出一张表,在上面勾画了几下后递给我。我一看,原来是张班级座次表…  相似文献   

18.
郑心合 《教育文汇》2011,(11):30-31
教室第二排中间的那个座位,在多数学生的眼中一直被认为是“金座位”。它不像第一排,距黑板太近,看黑板上的字必须仰视,又不像后几排,距离讲台太远,老师声音稍小时听不清,有时还看不清板书。印象里,坐这个座位的学生,若不是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关系生”,那一定是班里的“前三甲”。然而,不久前班里一次座位调整,让我对“金座位”有了另一层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次课堂上,我发现一位女生在座位上偷照镜子。于是,快速轻步地走上前,一把缴过镜子,朝讲台上一丢,口里讽刺道:“不要照了,够漂亮的了!”话音未落,小圆镜“啪”地一下,从讲台上摔到地上,破了。“……老师,难道您认为摔破的  相似文献   

20.
从教以来,我始终认为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师生之间一定要保持泾渭分明的界限.在教室里我从来就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没有深入到学生中间去的习惯.在我看来,只有讲台才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地方,如果和学生混在一起,老师的尊严便会荡然无存.然而,一次偶然的事件,让我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