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日两国朝鲜族(人)教育比较初探王锡宏近几年来,中日两国朝鲜族(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学者、在日朝鲜人前来考察、研究中国朝鲜族教育。在日朝鲜人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中国朝鲜族和民族教育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以相互交流和借鉴为目的,试对中...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我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的。19世纪中叶以后,朝鲜的贫苦边民不堪忍受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和灾荒饥馑之苦,不断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朝鲜人为寻找生路,更是不顾清政府禁令,纷纷迁入我国东北各地,与汉、满等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了东北边疆,并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民族。据不完全统计,1918年我国东北朝鲜族人口约有36万人,1931年66.5万人,1945年80万人。光复前朝鲜族教育,伴随历史的发展,经历了错综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朝鲜人民开始大批移民至我国东北部的通化地区,同时也带来了朝鲜族音乐文化。在两个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共同的传播媒介和相互影响的教育体系使得朝鲜族音乐风格逐渐融入该地区的汉族音乐创作中。当地汉族音乐文化吸收了朝鲜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使两民族文化能够相互融合、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基本的标志。龙井市是我国朝鲜族聚居的地方,也是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本文从教育科研的高度,阐述了朝鲜族民族文化教育在现实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提高了弘扬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1906~2006。中国朝鲜族近代教育走过了辉煌的100年。100年前,朝鲜族反日爱国志士李相卨先生在吉林延边龙井村创办了以近代科学教育及反日民族主义教育为宗旨的“瑞甸书塾”。标志着朝鲜族教育从封建性质的旧式书堂教育转入近代学校教育,被视为朝鲜族近代教育的起点。纵观朝鲜族教育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它的历史是光荣的,成绩是显著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朝鲜族教育在反日帝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斗争中保存和发展了民族教育,不仅以近代知识启蒙了众多的朝鲜族群众,而且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培养了大批反日斗士、革命军人和干部,在当…  相似文献   

6.
延边州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朝鲜族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大学的建立、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机构的设立等,不仅培养了大量人才,也使朝鲜族教育获得了发展。2001年新课程改革开始,延边州朝鲜族教育依据《纲要》进行了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本文分为新课程改革后延边州制定朝鲜族教育政策的背景、制定的具体政策、政策的特点及朝鲜族教育的反思与展望四个部分,以期为延边州朝鲜族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朝鲜族传统音乐与朝鲜半岛的传统音乐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本文对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的分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也试图指出其中存在的若干特殊性的问题,以及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的特点,并全面整理归纳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特殊结构类型。透过对朝鲜族传统音乐的分类研究,探求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部分特征,并以此作为中国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延边地区朝鲜族基础教育事业迎来了复苏和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其面临的挑战和形势也愈发严峻。在秉持教育宗旨的基础上,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变化、创新基础教育理念、发展民族特色教育,是当前延边地区朝鲜族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本文从朝鲜族基础教育理念的定义、改革开放后延边地区朝鲜族基础教育理念的历史演进和朝鲜族基础教育理念的特点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后延边地区朝鲜族基础教育理念进行思考与探索,旨在准确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对朝鲜族基础教育未来走向的判断更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进而为延边地区朝鲜族基础教育科学的稳步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9.
《延边日报》(朝文版)自诞生之日起,历经60多年,为中国朝鲜族的媒体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它不仅具有促进朝鲜族遵循社会秩序的功能,而且作为周围环境的监督者和社会的解说者,从广义上来讲,对朝鲜族具有教育意义。而随着朝鲜族社会的不断发展,《延边日报》(朝文版)也取得了很大进步,进行了各种尝试。本文阐述了《延边日报》(朝文版)的社会功能,并对报纸的议题设置及其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朝鲜族属于跨中国和朝鲜两国而居的跨境民族,历来重视教育,是我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文章针对近年来朝鲜族教育存在的由于人口外流导致学生人数减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年龄和学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解决对策:发展和完善教师教育是解决目前朝鲜族教师队伍现存问题的关键,是保障朝鲜族教育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1911—1931年),中国东北成为空前活跃的移民区域。在关内移民大规模涌入的同时,朝鲜半岛的居民迫于生计,开始移入中国东北,形成庞大的跨国移民潮,无论移民的空间范围,还是人数规模,均现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同一时期关内移民相比较而言,朝鲜移民活动有着自身的特征:即在移民范围、定居比例、男女比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是历史和现实矛盾相纠结的重要地区之一。无论是中国崛起,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日美同盟、韩美同盟的存在,朝核问题的反复,还是当今的一些突发性事件等都给东北亚安全合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此,中国必须进行身份建构,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并通过积极的互动实践促进朝核问题的顺利解决,增强东北亚各国对中国的认同,为东北亚安全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从两个方面(角色身份、集体身份)对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中的身份进行建构,以促进中国在东北亚安全合作合作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次日俄协约的形成及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俄两国在日俄战争后,迅速走上缓和协调的道路,先后缔结四次协约,形成了在中国东北、内外蒙、朝鲜半岛划分势力范围的局面。日俄协约体系对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加快了朝鲜亡国的进程,使外蒙古事实上从中国分离。日俄共同瓜分中国东北的举动,阻碍了美国对东北亚的资本扩张和势力介入,加剧了日美之间的矛盾,使东北亚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化。最后以日本在二战中彻底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4.
1921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方当局和商民掀起了一个自建铁路的高潮位,居全国自建自营铁路之首。东北的自建铁路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全部利用本国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具有详密的计划和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与日交涉贯穿筑路始终,自建铁路实现了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在扶植伪蒙疆政权建立的同时,为毒化和拉拢亲日的少数民族青年学子,还居心叵测地开展蒙疆地区青年学子的留日教育,以加强日本与伪蒙疆政权之间的教育交往,并借此培植亲日势力以掩饰日本分裂蒙疆脱离中国的罪恶目的。  相似文献   

16.
明代辽东是朝鲜使臣陆路进贡明朝的必经之路,朝鲜使臣行经辽东过程中,频频接触辽东百姓。朝鲜使臣与辽东百姓交往的过程中,双方都能秉持友好态度,友好交往是主旋律,但也存在着误读和不友好行为。对此,梳理朝鲜使臣与辽东百姓交往情况,以期有助于中国东北与朝鲜关系史的研究。同时,对当今的中朝、中韩两国人民间的交往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取对华走私的“特殊贸易”,是日本政府一贯推行的“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和必要补充。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利用吞并朝鲜后的地理优势,策动朝鲜浪人大肆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猖獗的走私活动,这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华走私狂潮的前奏。与朝鲜接壤的龙井村、珲春、安东等海关辖区,朝鲜浪人的走私最为猖狂,也最具代表性。其走私的方式主要有徒步走私、骑自行车走私、通过铁路走私等几种。朝鲜浪人的走私如此猖狂,主要是因为关税的提高使走私者和商人有利可图,在日本的包庇与纵容下,朝鲜浪人充当了日本对华走私的马前卒,而中方缉私力量薄弱,缺乏法律保障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有效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邓峰 《历史教学问题》2020,(1):77-84,166
朝鲜半岛对日本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75年4月,在印度支那革命迅速发展之际,金日成率领朝鲜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引起了日本的高度关注。日本主要担心朝鲜和平统一半岛的政策若发生变化,势必对日本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而日本盟友美国亦十分重视关乎日本安全的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动。美国驻东京大使馆一方面评论日本对金日成访华的认知,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日本探寻金日成访华的详情。而且,美国驻日使馆还从第三方外交机构收集有关金日成访华的信息。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美国驻日使馆的评估为福特政府对朝鲜半岛形势的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并为美国维持对朝鲜半岛政策现状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的向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从朝鲜向东北排出过剩人口开发水田,把东北作为其军事和粮食基地,建设"农业国防",借助朝鲜人扩大其在东北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20.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实现其血腥的殖民统治利益出发,曾在伪满洲国制定和采用适应不同时期要求之学校教育制度.通过对日伪先后所制定和施行的学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东北沦陷时期殖民教育的本质,戳穿日本右翼势力宣扬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统治"有功"之滥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