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的文明也不例外地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着。人类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尤其是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这种人口大国对各种生态资源的掠夺已经到了一种几近疯狂的程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因此人类要实现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当前这种生存发展模式必须得到改变,此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生态文明。本文将从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状况并给出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总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与任务,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实践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观,促使摒弃不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和不文明的社会行为,推进全国生态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为提升我国社会发展文明层次指明前景、强化实践。  相似文献   

3.
人口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人口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灵活的计划生育及相关政策,保持合理的人口状态,将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大指出,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问题。文章通过阐述和分析我国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提出了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分析了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其次,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全新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生态文明范畴学界流行的四种主要观点:生态系统文明、自然与人和谐论、三大文明统一论、时代特征论.提出目前生态文明价值伦观的两种对立倾向.人类中心主义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分析了在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生态文明发展伦理.最后指出科学发展观中生态文明的确切内涵,解释二者关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提到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样的战略高度,实乃重大创举,是总结人类过去几百年来曲折发展道路所做出的重要理论突破。那么,怎样理解生态文明呢?第一,生态文明是最高的道德文明。现在,人们考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保障;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树立生态文明的伦理规范,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文章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生态-发展"原则和行为规范--"整体-利益"规范、"和谐-竞争"规范、"平衡-自利"规范,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计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史的最新阶段。生态文明继承文明史上各个阶段的有益贡献,生态文明也扬弃文明史上各阶段所存在的缺憾。例如要继承原始文明中的“淳朴”,农业文明中的“勤勉”,工业文明中的“进取”,同时也要克服原始文明中的“盲目性”、农业文明中的“依赖性”、工业文明中的“掠夺性”。生态文明的一般标志是“理性、绿色、平衡、和谐”的集合名词。文章共包括了6个部分:引言、时代呼唤生态文明、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哲学内涵、生态文明的历史推动力、生态文明水平的数量模拟。并坚信,生态文明既是人类社会在现阶段的理性选择,也是发展现状的迫切要求 。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时报》记者的访谈中我曾经强调(2007年12月2日),建设生态文明要把生态学的"共生"概念推广到人类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内部人们之间的关系,它基于我对当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忧虑和对理想的未来文明的向往。发展着的全球化经济正在形成一条巨大的经济链,处在下位的国家和地区为上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低熵的能源和资源,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并列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切实有效的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一词原于古希腊的文字,意思是指"家"或"环境"。生态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他们之间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一词原于古希腊的文字,意思是指"家"或"环境"。生态是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他们之间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世界伦理社会的文明形态;是人类遵  相似文献   

14.
"美丽中国"的蓝图跃然纸上。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十八大代表和专家学者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  相似文献   

15.
张丽平 《大众科技》2009,(2):213-214
今天的工业文明所引发和包含的危机,使得它作为一个文明体系已经与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兴起并能最终得到全人类的认同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同时也是一种体现在社会行为中的过程。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人类应该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矛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朝全 《软科学》2009,23(8):69-73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轨道。生态文明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向量;"天人合一"则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于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之间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昭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思想认识、观念行为、生产生活方式和体制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必须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鲜明特征和重点任务。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保新道路,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海和谐"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现实探索,理性审视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难题,探讨促进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设想,旨在为推进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道德维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伦理的确立是生态文明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从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出发,要注意人之"小"与人之"贵"的特殊性;从人与自然和谐论的生态价值观出发,要处理好人类价值取向和所取与所予适度的问题。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建设关键是区分人的类内关系和类外关系两大维度,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类的自我关系等的基本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的公民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公民科学素质包括具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并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民具备生态文明观念、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普及教育工作应成为公民科学 素质建设的重要 内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