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熊克《中兴小历》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编撰的重要参考史料之一,今存《要录》中称引者近五百处,考察其所引《小历》性质,不仅有利于了解《要录》自注引书情况,史料选择、编撰过程,也有助于对《要录》注文乃至《要录》本身的校勘。通过考察今存《皇朝中兴纪事本末》与《中兴小历》的关系,比勘两书与《要录》的文字异同,以及检核南宋史料对《中兴小历》的征引情况,可以大致认为,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引“熊克《小历》”,应当是今存《皇朝中兴纪事本末》而非今本《中兴小历》。  相似文献   

2.
<左传纪事本末>改变纪事本末类史书史源单一的缺陷,广征博引286条史料,遍布于经、史、子、集,源于33部文献;该书采集<春秋>经文补充<左传>所遗漏的史实,使<左传纪事本末>对春秋史实的记录比<左传>更加完备;书中高士奇对史料的考辨成果有的订正史实,有的阙疑待证,大大提高了<左传纪事本末>的史料价值,弥补了纪事本末类史书简单抄录编年体史书或纪传体史书,史料价值不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清初学者谷应泰主编的《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纪事本末体名著,在清代史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书取材广泛,突破了以往纪事本末体史书专据一部史书改编而成、史料来源单一的局限,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明代历史之大势。书中大量的史论,反映出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经世致用的宗旨,见解深刻,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夏峰 《上海教育》2006,(9A):60-60
《清史纪事本末》一书从酝酿起笔到完稿整整历经3年时间,承担此项目的是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炳文、白新良教授为首的10位明清史专家。该书近日由上海大学出版社隆重出版。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张鉴原籍方志和其它史料,考证、探析了其籍贯和主要事迹与《西夏纪事本末》的史料来源、编纂方法、选事原则、史料价值、刊行和重要版本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吴怀祺著《中国史学思想通史&#183;宋辽金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自宋代社会思潮的变化中揭示宋代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二是写出了宋代史学思想的新精神、新气象。但若能进一步阐发袁枢创制纪事本末体裁所具有的思想意义,或者可以使本书内容更为丰满。  相似文献   

7.
七十六卷清抄本《皇朝中兴纪事本末》是新近发现的南宋高宗一朝史料,它与另一部记载高宗朝史料,即今存四十卷本《中兴小历》同为熊克所作。两者存在密切关系,但不是南宋时只有同书异名。前者应当是熊克本人依据后者于孝宗末年至光宗时期增补删改而成,二书在南宋同时各自流传并为时人所引。两者各自成书,各自流传,因此今人的整理,不能简单地将二书融合,而应当各自整理,同时相互比勘。  相似文献   

8.
后晋是石敬瑭依靠契丹的力量建立起来的,但是后晋却在历史洪流中迅速灭亡。在《通鉴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二《契丹灭晋》部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契丹进攻固然是其灭亡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从中更能看出,后晋灭亡是众多因素促成的,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为“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章宗元是清末我国高等学府选派的首批官费留美生之一。1901年到1903年,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勤于著书立说、传播西学,翻译出版了《美国宪法》《美国民政考》《美国独立史》《美史纪事本末》4部译著,涉及美国的法律、政治和历史等领域。章宗元是20世纪初留美生中最早译介美国法学政治学著作的翻译家之一,其动因是受清末新政时期风气和留学环境的影响,其译作又成为清末新政法政改革的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又有一批研究著作面世,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十七位专家合作撰写的《周恩来大事本末》,就是其中的一种。《周恩来大事本末》采用了纪事本末体。在我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是几种常见的体裁。它们的史学功能各有侧重而...  相似文献   

11.
宋代史家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开创了中国传统历史编纂学中的纪事本末体裁,打破了唐宋以前数百年间编年、纪传二种体裁相互争衡、徘徊不前的局面,使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从《通鉴纪事本末》成书到现在的八百多年中,历代学者对此书非常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辨证或重新认识。笔者不揣浅陋,打算对纪事本末体裁形成的时间和《通鉴纪事本末》的学术价值谈点粗浅的看法。史书体裁不单纯是编纂形式问题,也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历史事实密切相关。历史事实丰富多彩,决定着史书体裁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以《训》为唯一文章思路,各篇均论及音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无有”、“本末”等诸多矛盾关系。本文就“无有”、“本末”总结论述《淮南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均是以有本事的唐代诗歌为主要记载对象的诗文评著作.《本事诗》中记载的本事及诗歌大多在《唐诗纪事》中可以找到.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不同,对同一本事的记载在叙事详略、叙事方式和叙事类型上存在一些差异.相较之下,在叙事内容上,《本事诗》记载的内容更详细、语言更生动、更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方式上,《唐诗纪事》的叙事方式更丰富,除了本事故事,还用诗题和诗序进行叙事;在叙事类型上,《本事诗》中带有传奇色彩和志怪色彩的本事,在《唐诗纪事》中被略去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钱钟书先生未刊稿(宋诗纪事补正)摘抄》一文为例,通过分析其对《全宋诗》所作的有关补正,认为《宋诗纪事补正)一书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评价钱钟书先生在宋代诗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全宋诗》的修订和完善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诗纪事》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文纪事”体的唐诗研究专著,对后世的“纪事”体之作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本文通过对是书文本的解读,探析《唐诗纪事》的编辑体例。  相似文献   

16.
清乾隆时著名诗人、宋诗专家厉鹗,继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后,从宋人文集、诗话、笔记以至山经、地志等各种珍秘典籍中搜集宋人诗歌及有关故事、事实,用二十余年功夫辑集三千多家,写成《宋诗纪事》,为编撰《全宋诗》提供了大量难得的资料。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从《宋诗纪事》中采录得很多,但由于编者万虑一失,核对不够,尚有“遗珠”,本文为“遗珠”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7.
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使我国史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史学体裁。该文论述了此书的成书过程,分析了此书的思想基础和创新性。认为该书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蒙古纪事本末》是一部纪事本末体的蒙古民族通史。该书分为《前蒙古纪事本末》和《后蒙古纪事本末》,备上下两卷。其作者是韩善徵,字止仙,曲阿(今镇江丹阳)人。早年精研中医,撰写《阳痿论》《疟疾论》等中医著作。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史著体裁及其发展过程的最早研究是唐代刘知几,他的《史通》系统地考察唐以前中国史学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提出中国史著体裁分为“六家”:即尚书家,是记言体;春秋家,是编年史体的雏形;左传家,是编年史体;国语家,是国别史体;史记家,是通史纪传史体;汉书家.是断代纪传史体.刘知几认识到史学体裁是不断演进与发展的.强调“时移世异,体式不同”,留眼于变化.他认为百川归大海,这“六家”最终发展归并为编年与纪传二体。刘知几是全面考察中国古代历史体裁的第一人,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史通》是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史著体例的第一部专著。然而.鉴于时代的限制,刘知几无法全面系统总结中外历史体裁的发展情况,更无法对史著体裁提出本质性的见解。因此,对史著体裁的深化研究是当代学术界责无旁贷的任务,它有助于历史学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证了李伯元的一部重要作品——《庚子国变弹词》的资料来源问题。文章通过将《弹词》文本与报章汇辑本《西巡大事本末记》及其盗印本《西巡回銮始末记》的对勘共读,指出《西巡大事本末记》一书实为李氏写作《庚子国变弹词》的直接依据;从而使李伯元“取材于中西报纸者十之四五”的自我表白具体化,并可由此进一步了解《弹词》的写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