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们常用的德育方式很简单,一般有命令教育、知道教育、说服教育、规范教育……这些教育都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有效的德育应是触及学生心灵和灵魂的教育,快乐德育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德育新思想——快乐德育 快乐德育是一种符合人本原理,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有用、愉快的德育模式。 快乐的德育,既是德育的本质特点,也是发挥学生德育主体内在积极性的必要形式,更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反观学校德育现状,我们开展了不少的德育活动,如那些告诉式、命令式和说教式,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已经起不了作用了,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了其中,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被动的,压抑的,最终的效果是低效或无效的;而那些游戏活动式的,融入竞争机制的、需要主动参与体验的活动,走进孩子心灵的快乐德育,能激活孩子的意识与思维,学生们更喜欢,其德育实效性更强,生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越来越成为德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我们认为,德育的主旨是育人,它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德育课程的改革体现了围绕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我们力图从新的德育课程设置、实施及评价三个重要方面深入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评价既是一个激励的过程,又是一个价值趋向的导向、一种激励的手段。因此,科学的评价模式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达成。针对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的目标内涵,以及课程实施的对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们力求在传承传统评价模式的精髓基础上改革评价,在新的评价模式中注入生活教育的思想,因此我们首先对新旧评价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推动德育新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一、推动德育创新,提高实践教育的育人成效 为了组织开展好实践教育,我们在反复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有关德育理论和经验,构建了德育新载体——“经历教育”,即引导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活动的主角,在教育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各种经历,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追求成功、学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进行正面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向学生宣传正面的东西,强调主旋律,一味地用“高、大、全”式的模范、榜样、典型教育学生,而无视日益变化的德育环境,甚至回避纷繁复杂的现实矛盾,尤其是社会阴暗面。学生往往不相信老师在思想品德、政治课上的教导,结果,我们的德育成了“句句是真理,却难以进入到学生头脑”的苍白无力的说教,其实效性严重削弱。要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切合学生心灵,发挥其功效,达到育人目的,必须树立开放的德育观念,在正面教育的同时,实施必要的负面教育。一、实施负面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正…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中小学德育规程》(以下简称《德育规程》)颁布之后,在我校领导中产生极大反响,我们一致认为,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抓手,是德育内容的具体体现。要落实好《德育规程》,班主任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班主任既是学生落实《德育规程》的指导者,又是学生落实《德育规程》的监督评价者,所以,只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才能把《德育规程》贯彻得具体、扎实。我们从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入手,通过落实《德育规程》,使班主任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形成师生互促、共同提高的局面。工作中我们注重…  相似文献   

6.
德育影响在实现其正向功能的同时,常常伴随一定的消极反应,我们称之为德育影响的副作用,它是指由德育影响本身所引起的教育效果与教育期望相背离的一种非正常教育现象。它预示着德育影响的偏差使德育影响本身构成为受教育者不良思想品德表现的消极影响源之一。一、德育影响副作用的概念阐释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一种思维定势,在分析和寻找学生思想品德的消极影响时,总是把教育本身排除在外,在社会环境或学生自身的人格和心理方面找原因。如当前把学生道德水平的下降,信仰和价值观的混乱等现象,归咎于开放的社会及其由此带来的道德环…  相似文献   

7.
李国兴 《辽宁教育》2002,(4):25-25,26
劳动课“教学大纲”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明确规定了“要在劳动技术课中进行德育”,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下面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及我多年的实践,谈谈怎样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一、确定教育目标我们确定的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劳动、讲科学、善创新”的品质;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途径与内容在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科园(即农业科技实验园)、花园、景点、卫生分担…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相当多,通过团支部、德育处、班主任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挖掘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渗透,效果更为显。现结合我校一年级学科德育的实验探索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其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在发展中也凸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德育问题。我们有些同志习惯于一张试卷定终身,把进入高职的学生看成是“学业失败者”,把高职看作是次等教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有些同志把高职看作是职业培训场,认为教给学生一项谋生的本领,帮助学生求得一份谋生的职业就可以了,忽视“德育为先”的原则。因此,有些高职院校的德育在一片加强的口号声中悄悄地削弱。高职德育的这些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一种德育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感恩教育:一种新的德育尝试 德育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化,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所期望的德育实效性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达到内在的质变效果。这种效果既有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又有隐性效果,但最终都指向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在以往长期的德育实践中,那种“高、大、全”完人式的德育要求,那种注重德育知识灌输的贫乏的道德说教,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无从体验而让学生失去了热情。那么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的心灵?感恩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采取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德育内容;教师以导演的角色为学生搭建主体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等途径,来实现德育主体的建构和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使我们的德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并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功能,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深入探讨。文章旨在通过归纳总结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心得体会,探讨成功经验,为建立一套科学、具体、易操作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方法体系,为达到培养德育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毛赞 《广西教育》2007,(10B):14-14
1.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高、大、空”,一提到德育,人们就理所当然地想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想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想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把“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德育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过分强调了德育的政治功能。其实,这完全是把德育的涵义理解片面化、狭窄化了。德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质教育,更是对学生的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传统的说教式德育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要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德育模式,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我们要围绕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这四个关键要素,创设良好的德育教学生态。教师要科学应用新的德育方式、手段和方法,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开展教学,在育才、立德和树人的综合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高中德育的创新变革中,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本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把德育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新生活,有效地提高了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真光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时俱进,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德育目标,创新德育方法和手段,充实德育内容,更新管理模式,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实现办学水平的逐年稳步提高。一、德育目标的长远性1.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最高目标江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这是我们战胜困难险阻,赢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我们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最高目标,为此成立了学生党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校活泼生动的组织形式、现代的课堂教育模式、专题网页、英…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一、加强师德建设,注重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师德建设,是当今时代和教育事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教师自我形象的好坏和自身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高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热爱教育,爱护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勤奋学习…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即为小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明行为习惯“奠基”。然而,纵观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体制转轨,社会多元价值观与学校一元价值观出现矛盾;二是教育急功求利,升学教育机制使德育与智育地位难以平衡,重智轻德思想自然形成;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新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模式都尚未形成;四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这些问题严峻而又客观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的面前。如何有效地实施教育,为青少年成长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德育目标,以“达标授章”活动为载体,建构小学德育工作系列化、科学化模式,开创德育工作新途径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余薇 《教书育人》2001,(24):39-4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理解的深化,是我国教育指导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文中把德育放在首要的地位,显示了德育的重要性。德育(道德教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规范教育。目前,对学生的德…  相似文献   

20.
德育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而小学的德育教学又是关键,它决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方向,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提升。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中,德育是首要的,是小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也不是孤立纯粹的工作,它渗透到其它各个方面的教学中,小学德育教学应当多角化。一、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系统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在各种教学内容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有系列化的、完整的德育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有一些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