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跳伞运动员从2000m高处跳下,下落过程的初始阶段并未打开降落伞.假设运动员初速度为零,所受空气阻力与下落速度大小成正比,最大降落速度为vmax=50m/s.当运动员降落到离地面s=200m高处时打开降落伞,在接下来的1s内,他的速度均匀地减小到v1= 5.0m/s,然后开始匀速下落并最终落到地面.  相似文献   

2.
等比数列在物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 一弹性小球自h0=5米高处自由落下,当它与水平地面每碰撞一次后,速度减小到碰撞前的7/9,不计每次碰撞的时间,计算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g =10m/s2)  相似文献   

3.
陈雅 《物理教师》2007,28(8):36-36,38
笔者在参与一次统考命题的过程中,设计了一道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伞的问题.原题为:“某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沿竖直方向下落,下落一段时间后在距离地面高度为h处打开降落伞,此时他的速度为v0,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了此后他的运动速度变化情况(如图1  相似文献   

4.
题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g=10m/s2)  相似文献   

5.
例1 高速公路上用静止在地面上的超声波测速仪测量直线行驶的汽车速度.测量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若发出的是时间间隔为ΔT=1s的超声波脉冲信号,被迎面驶来的汽车反射后,测量仪接收到的超声波脉冲信号时间间隔为△T1=0.9s.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0=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v.  相似文献   

6.
题一跳伞运动员从266m高空的静止直升飞机上自由落下,为争取落得快,开始没有张伞,自由下落一段后再张开伞.张开伞以后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m/s,g取10m/s2,运动员在空中运动多长时间?解法1 运动简图如图所示,根据已知条件,不难列出下列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动量定理求物体的动量变化 例1将质量为5 kg的物体以v0=6 m/s的速度 从足够高处抛出,经t=4 s其速度变为vt.求该物体在 这4 s内的动量变化(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分析与解:由于物体的初、末速度方向均未知,故 无法用△p=p2-p1来求解,而动量定理为我们提供了 求动量变化的另一种方法. 物体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仅受重力(恒力),故合力 的冲量就是重力的冲量.由动量定理有: △p=IG=mgt=5×10×4 kg·m/s=200 kg·m/s, 方向竖直向下  相似文献   

8.
题如图1,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上端A到底端B的长度L=16m,传送带在电机带动下以v=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  相似文献   

9.
刘立雪 《物理教师》2011,32(6):62-63
1碰撞损失型试题 例1.倾斜雪道的长为25m,顶端高为15m,下端经过一水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1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0=8m/s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过程外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钱璐 《物理教师》2008,29(1):37-37
2007年扬州市高一物理(必修)调研中有这样一道计算题:某人以v0=2m/s的初速度将质量为m的小球水平抛出,小球落地的速度为vt=4m/s,g=10m/s^2,求:(1)小球抛出时离地面的高度;(2)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1 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2014年浙江理综)如图l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向上以速度v0=20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m。  相似文献   

12.
杨振永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5,(10):47-47,F0004
例1 在地面上用ν0=20m/s的初速度将小球A竖直向上抛出,与此同时在它正上方距地面高h=60m处的小球B恰开始自由下落,问两球在空中是否相碰?如相碰,何时相碰?  相似文献   

13.
20 0 2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第 2 6题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 .一个质量为 60kg的运动员 ,从离水平网面 3 .2m高处自由下落 ,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 5 .0m高处 .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 .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 ,求此力的大小 .(g =1 0m/s2 )解法 1 :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h1高处自由下落 ,刚触网时的速度大小为v1=2gh1,(竖直向下 )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 ,刚离网时速度大小为v2 =2gh2 (竖直向上 ) ,在触网过程中受到重力mg…  相似文献   

14.
1.用速度-时间(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例1总质量为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1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  相似文献   

15.
归纳法,即通过有限次递推,发现事物内在规律的一种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1 一弹性小球自h0=5m高处自由落下, 它与水平地面每碰一次,速率即减为碰前的7/9,不计每次碰撞的时间,计算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通过的总路程s和所经历的时间t(g取10m/s2).  相似文献   

16.
例1 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kg、长度L=2.0m的木板,在F=8.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2.0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1.0kg的物块(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木板最右端.(g=10m/s^2)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3,(7)
43岁的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完成了一项惊人之举.他从距地面约3.9万米的高空,携带降落伞自由落体跳下.凭借这一跳,他成为用最大的气球、从最高的地方、以最快的自由落体速度降落到地面的人,打破了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8.
假设法是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不相违背的前提下,人为地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假设法的运用是一种物理想象和创造过程,能突破思维障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物理过程假设例1 一个小球A从距地面1.2 m高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假设它与地面每一次碰撞后反弹起来时,其速度都减小一半,求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经历的总路程s=?  相似文献   

19.
韩忠全 《物理教师》2008,29(2):52-53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陕西卷)第23题.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过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做了标记,并以9m/s的速度距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L=20m.求:  相似文献   

20.
学习速度知识时,不少同学常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只有顺利通过这些关卡,方能获得成功。下面是小汉在老师指导下顺利通关的路线图。关卡1速度单位的比较例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 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小汉:这个题目主要是不好比较A和B选项中哪个物体速度大。老师:说得太对了!要比较哪个物体速度大,有两种方法,首先可用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