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单纯的“教书匠”,而且是自觉的“研究”,主动的“实践”和严肃的“反思”,教师应养成自我学习和反思的习惯,自我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探讨和研究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家与实践之间的沟通。自我反思应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教师双重角色的过程。因为教师既是自身教育行为的引导,又是评价:既是教育,又是受教师。  相似文献   

2.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评判,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的过程.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着学生的金面发展,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为着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表现为职业选择倾向、反思意识、反思行为三个维度。教育实习中的职前教师在教学反思上存在职业选择多元化、教学反思意识不明显、教学反思行为不高、反思形式和内容较传统等问题。为此,师范院校应当规范教育实习体系,为职前教师教学反思提供平台;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职前教师教学反思的指导水平;创设教学反思的氛围,增强职前教师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完善课程体系,培养职前教师的教学反思技能和技巧等,以此增强职前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4.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和素养的过程。其主要特征包括:一、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  相似文献   

5.
教育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审视与思考,有三个要素:一是反思过去,二是反思自己,三是批判性思考。教育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网络博客的兴起更是为一些教师教育反思的发表提供了很好的园地。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6.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只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就完成教学任务了的心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课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锐 《吉林教育》2006,(7):17-18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实践也证明,教师不仅是靠培训、评比培养出来的,更是靠不断的研究、反思提升的。从某种角度来看,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理性地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对教师的后继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反思是对教师教学及活动的诸要求、诸环节的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跃、冉碰撞、再定位的过程。那么,教师应该反思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反思性实践”和“反思型教师”作为一种时尚逐步流行,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广大教师的追捧,认为反思型教师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认为培植教师的“反思”能力,使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实现内省.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诚然.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能力是必要的,但作为单一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有一种舍本逐末的倾向,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审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反思性实践”和“反思型教师”作为一种时尚逐步流行,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广大教师的追捧,认为反思型教师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认为培植教师的“反思”能力,使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实现内省.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诚然.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能力是必要的,但作为单一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有一种舍本逐末的倾向,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审视。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认识思考对象,批判地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结果,从而不断探究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方法,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吕燕 《山东教育》2005,(5):50-52
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其效果的分析与思考过程,具体而言,也就是教师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不适宜,这个为什么就是反思实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反思能力的诉求,要求职前教师教育关注未来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借助博客(blog)这一现代信息交流平台,通过教师呈现自身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学过程.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个“反思教学”案例,同时结合实际探索三条具体途径以促进未来教师进行主动反思。在基于blog平台呈现教师反思性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然承担“反思呈现者”和“反思实践者”的双重角色,而学生(未来教师)的反思行为既指向自身学习也指向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恩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就要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反思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既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相似文献   

15.
“君子日三省乎己”说的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经常反省自己。克服缺点,修正错误,日臻完美。“省乎己”实质就是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从事的工作不仅具有创造性而且具有动态性,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对象,所采取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有不同,既要体现与时俱进。又要体现与人俱进。默守陈规,抱着老经验不放是行不通的,必须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超越自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关键要做到三点: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成为研究型和反思型的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讲得好,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教师应该反思。课上得不够好,有差距的教师更应该反思。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自身的内在潜能。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通过哪些途径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地理教学反思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易进、顾丽丽在《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2期上谈到促进教师反思的问题。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即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理论和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过程。教师只有经常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修正这些不足。  相似文献   

18.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评判,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的过程.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张磊磊 《成才之路》2009,(34):I0026-I0026
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教育生命成长的历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这样教师获得的知识、技能才是经过内化而成为“自我的”“持久的”和“完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在不断反思中进行调整、改进和创新,需要不断回顾自己的教学表现,思考改进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成熟起来。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呼唤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这迫切需要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培养教学反思能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