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家齐  苏音 《世界文化》2007,(12):33-33
安德烈·德尔·萨托是佛罗伦萨的画家,他的绰号“德尔·萨托”是“裁缝”的意思,他的父亲是裁缝。从1518年到1519年,萨托在法国为弗兰西斯一世工作,除此之外,他基本上都在佛罗伦萨度过。在那里,他作为16世纪初叶的画家,和巴尔托洛梅奥一起,成为引领当时画坛的人物,作的作品主要题材是宗教画,包括一系列壁画;他最著名的祭坛画《圣母和弹竖琴者》,其庄严优美可与拉斐尔媲美。可惜他的绘画缺乏活力和深度,否则,他可以跻身于绘画大师之列,艺术史家兼画家瓦萨里认为这一点与他的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拉斐尔无限热爱生活和绘画。这种对生活和绘画的热爱犹似一股清澈的溪流倾泻而出,使他有可能创造出数量多得惊人的不同凡响的艺术作品。他的视觉艺术的想象力,无人能够超越。拉斐尔在造型上的卓越成就,部分源自其难以觉察的抽象性。他不是机械地描摹对象,也不撷取各种模特儿的最优美的特征,他的惯用手法是每次坚持从新孕育出来的美的概念进行创作。桑齐奥·拉斐尔于1483年出生在中意大利东部的一个山顶城镇乌尔比诺,从他诗人兼画家的父亲那里开始接受艺术训练。不久,他的父亲又将他置  相似文献   

3.
拉斐尔是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之一(另外“两杰”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虽然他去世时年仅37岁,从事绘画也只不过短短15年左右的时间,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画作,特别是他的圣母像,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他所塑造的圣母形象,圣洁、温柔,让人感到她既是天上的神,也是人间的慈母。然而他创作的圣母像,特别是西斯廷圣母的灵感,却来自他的情侣唐纳·韦拉塔。  相似文献   

4.
才气焕发的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爵士(1829—1896)是拉斐尔前派社的创始人。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出生于南安普敦。他的父母看出他早熟的天资,在他九岁时便迁居伦敦。是年他荣获皇家艺术学会绘画银质奖章。他十一岁进入皇家艺术院附属学校学习后,荣获一系列的奖赏,其中包括1847年的金质奖章。  相似文献   

5.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13,(4):F0002-F0002,1
<正>一位富人和他的儿子喜欢收藏艺术珍品,他们的藏品异常丰富,从毕加索到拉斐尔,无所不包。越南战争爆发后,儿子奔赴战场。他非常勇敢,在战斗中为救战友牺牲了。噩耗传来,失去独子的父亲悲痛不已。一个月后,就在圣诞节前夕,有人敲响了父亲的家门。一位年轻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大包裹。年轻人说:"先生,您不认识我,我就是您儿子舍命救出的士兵,他以前经常谈起您以及您对艺术的热爱。"年轻人递上手中的包裹说:"我知道这微不足道,我不是什么伟大的艺术家,但我想,您的儿子也许希望您收下这个。"  相似文献   

6.
桑齐奥·拉斐尔(或桑蒂·拉斐尔)一四八三年出生在乌尔比诺市。他的父亲乔万尼·桑蒂是一个相当有才能的画家,在当地颇负盛名。拉斐尔的母亲名叫玛贾;他出生的房子至今依然屹立,乌尔比诺市市民以崇敬的心情加以精心保护。拉斐尔八岁丧  相似文献   

7.
永恒的主题     
独创性的“天才”一词最完美地体现在米开朗琪罗身上。米开朗琪罗喜欢说他的天才是故乡“飘逸的空气”所赐。他于1475年3月6日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泽。当时,他的父亲从宇宙的星座中看到他的儿子将会不同凡响。这种预测巧合地给人类带来一代“天才”。佛罗伦萨的建筑和精  相似文献   

8.
印制爱尔米塔什博物馆珍品的邮票爱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着有史以来人类创造的各种文物及艺术品。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包括借助集邮来宣传馆内的稀世珍品。为纪念一次关于伊朗艺术与考古的国际会议,早在1935年,在列宁格勒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邮票的缩图通常是复制西欧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1970与1971年复制的是意大利奇才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杰作《李塔圣母像》和《贝奴亚圣母像》。1975年,为纪念米开朗基罗诞辰500周年发行了一套邮票,其中一枚是爱尔米塔什博物馆展出的这位雕塑大师的雕塑。拉斐尔的绘画曾两次被复制成邮票。集邮者很熟悉  相似文献   

9.
约翰·埃弗里特·密莱司、威廉·霍尔曼·亨特和丹特·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等三位有争议的画家,于1848年在伦敦联合起来。这些渴望艺术革命的年轻人自称“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他们提倡拉斐尔以前的意大利画家所推崇的绘画风格,如光线明亮,自然逼真以及表现英雄主题等,以取代阴暗的背景和公式化的构图。尽管当时人们在性方面是压抑的,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成员则依然可以在各阶层的妇女身上寻找灵感,而且造就了一个欲望高于一切的放荡不羁的亚文化群。亨特爱上妖艳的酒吧女安妮·米勒,替她付学费,让她做模特儿。唯有罗塞蒂能得到他的准许,“偷走”安妮,既满足个人享用的目的又有绘画  相似文献   

10.
安格尔(1780-1867)是法国19世纪古典主义画派大师。他自幼学习绘画,16岁进大卫的画室, 21岁获去罗马留学奖学金,因政局动荡未能成行。5年后,他被派往意大利。在罗马和佛罗伦萨逗留的*,年间,他努力汲取古希腊、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对提香等著名画家的裸体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都给他的绘画技巧打下深厚的基础。1824年回国后,安格尔的油画《路易十三的誓约》受到官方的狂热赞扬。他先后被委任造型艺术学校校长、法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还曾获得荣誉军团骑士称号。安格尔在艺术上追求抽象的、静穆的古典美,主张艺…  相似文献   

11.
艾伯特·摩尔是英国画家。他于1841年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自幼习画,后来又赴法国、意大利旅行学艺,接触到许多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自16岁起至去世那年(1893年),摩尔一直都在参加画展,但终生未能入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个中原因有二:其一,他不属于主流画派;其二,他的作品缺乏特定的主题。在19世纪,英国美术禁锢在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之中;到了19世纪后半叶,拉斐尔前派打破了这种沉寂。当时一些青年画家认为,学院派艺术远离现实弊病甚多,而文艺复兴早期作品注重描写自然。因此,他们视拉斐尔以前的画家为榜样。在艺术史上,…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艺术长河中,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以及莫奈、梵·高、高更、雷诺阿、伦勃朗、毕加索、列宾、塞尚等艺术大师,为后人留下众多不朽之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圣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日出印象》……都是流芳百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正罗马教皇利奥十世是个矛盾体。他曾是美第奇家族那个虎头虎脑、憨态可掬的世家公子,也是罗马教廷那位俾睨天下、唯我独尊的一代教宗;他极其慷慨大方,为艺术不惜一掷千金,却也精明算计,兜售赎罪券搜刮民脂民膏,连最穷的信徒也不放过;他将美第奇家族带上荣耀的巅峰,却因无力阻止宗教改革导致基督教从此分裂而被指责为罗马教会的罪人。他的一生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世家公子登顶教皇利奥十世原名叫乔万尼·德·美第奇,1475年12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他的父亲是佛罗伦萨当时  相似文献   

14.
佛罗伦萨大教堂亦称“花城圣母玛利亚大教堂”。1296年由阿诺尔福开始设计兴建,后来乔托、布鲁内莱斯基、吉贝尔蒂和凯洛佐等人亦陆续参加设计和施工。初名圣雷帕拉塔教堂,1412年改用今名,喻示佛罗伦萨的百合花。根据基督教的说法,百合是被逐出伊甸园的夏娃的眼泪变成的。白色的百合花是童贞、贞操和纯洁的象征,是圣母的化身。  相似文献   

15.
三百年前——公元1685年,在德国与“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同年诞生的还有另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亨德尔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的哈雷城。亨德尔并不象巴赫那样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最初是个理发师,后来成了外科医生,还当过萨克森-马格德堡王子的男仆。老亨德尔六十三岁时,第二次结婚,娶了一个牧师的女儿。他们婚后的第二个儿子就是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老亨德尔一直希望儿子今后能成为一名律师。当这个孩子刚刚表现出不同凡响的音乐天赋时,他的父亲便禁止他的音乐活动,竭尽全力来扼杀他这方面的才能。这样,小亨德尔不得不经常在深夜躲在阁楼里偷偷地用古钢琴练习弹奏。七岁时,亨德尔的父亲带他到萨克森-魏森费耳斯的公爵府  相似文献   

16.
西方美术史上三位最伟大的画家是谁?在谁居末位的问题上也许人们会有所争论:是丢勒,拉斐尔,还是安格尔?但前两位是没有疑问的,一位是米开朗基罗,另一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列奥纳多是佛罗伦萨一个公证人的私生子,生于一四五二年,卒于一五一九年。他从一四七○年离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18.
奥古斯特·雷诺阿是众所周知的印象派巨匠。他的艺术家的血统似乎延续到了子孙后代。他出身于裁缝家庭,可是他的儿子们也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取再成功。不过都是在电影界。照片中的妇女是雷诺阿的曾孙女法国女演员索菲·雷诺阿(二十一岁)。由曾祖父的绘画艺术转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艺术家吉安·洛伦佐·贝尔尼尼(1598—1680)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创作出了巴洛克全盛时期的雕塑品。他的建筑艺术虽然较为保守,但他仍然居于十七世纪三、四位大建筑家之列。1598年12月7日,吉安·洛伦佐·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出生在那不勒斯。他的母亲是那不勒斯人,父亲彼得罗是佛罗伦萨人,他亲自将贝尔尼尼培养成一位雕塑家。但贝尔尼尼却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大型的个人油画展绝非一日之功可以铸成。2003年冬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杨飞云油画艺术展,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实实在在地展现了他20多年来在油画艺术上取得的丰厚成果,让人看到一位中国画家是如何驻守在油画这个坚定的目标上,不断地朝艺术的深入境界持续地探索和积累。杨飞云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学习和研究油画的旅程。当时,以印象派为主的欧洲近代绘画和前苏联绘画的创作风格堪称中国油画吸收和借鉴的主要经验。然而,杨飞云的艺术视线却未为此所拘,他对欧洲古典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到学习油画就应该研究古典油画的高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