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父亲是个中国学者,母亲是比利时一个古老家族的后代。我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尽管有些中国人把我看作是“混血儿”。在学校里,同学们往往叫我“黄色的杂种”。我的家庭的的确确是个国际大家庭。据最近的统计,我父亲的中国家族有一百零二人;我丈夫的印度家族有四百多人。我没有统计我母亲的比利时家族,因为在1909年母亲嫁给我的中国父亲后,他们对母亲就不友好。当我在比利时上学时,他们认为我是一只从树林里出来的欧亚杂交的猫鼬。我的美国家里有一个十八岁的外孙女。  相似文献   

2.
我维也纳之行的计划很简单——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我没有选择住在市中心的酒店里,而是在市郊租了一套公寓因为我一直认为,人走得越远,才能看得越广。不过,我首先要把冰箱填满。在饥肠辘辘时采购食品不得不说是一次美妙的煎熬纳旭市场是维也纳久负盛名的菜市场之一。近120个摊位和小店里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各式海鲜、香肠、现烤面包鲜肉、奶酪、鲜榨果汁、橄榄不胜枚举,琳琅满目。这里还有许多来自各国的餐厅,可以品尝到从维也纳到印度、越南再到意大利等各国美食。  相似文献   

3.
正恒河边的相遇当我沿着恒河岸边徜徉时,一位个子不高的男子朝我招呼着。不远处,有一堆露天燃烧的烈焰,其中安放着一具逝世不久的人的遗体。这可不是戏说。人们告知我:死去的人在被烧到灰烬之后,要把骨灰抛入神圣的恒河之中。当地的风俗就是如此。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死了,把骨灰洒在河里,就可以洗涤以前的罪过,免除轮回之苦,直接升入天界,与梵合一。它是所有印度人的目标。这天,作为最后的安排,我跟随人群到著名的恒河旁,  相似文献   

4.
雪冬 《世界文化》2012,(9):50-51
我居住在泰国的董里府。去年3月12日,我去新加坡参加一个4星期的英语课程学习。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很有希望在那里完成中等学校教育。虽然我只有14岁,并且是第一次出国,但是爸爸和妈妈并不过于担心,因为我是待在一个监护人家庭,而这个家庭的人是我父母的朋友。我和父母可以通过他们保持联系。我的父亲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成为一个能自立的人。我的新家庭对我照顾得很周到。我与老师和同学们也相处融洽,尽管我们相识只有很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一个人的爱走得多远、多深,他的艺术就走得多远、多深。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作画的理由。若我能表现任何事物,那就是我与自己的居住地点及作画对象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6.
姐姐     
每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将踏入中学大门时发生在家中的那一幕. 那年七月,姐姐参加中考,我参加初考.到八月份我接到县一中学录取通知书,但迟迟不见姐姐的高中录取书.当时幼稚的我很高兴,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只能供我们两姐弟中的一人读书.由于姐姐没有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我便高兴得在院子连蹦带跳--我可以上学啦!  相似文献   

7.
我知道,路在脚下,通向天堂。所以,我会坚定地走下去。——题记穿梭在那座陌生的城市,穿过喧嚣的街道和拥挤的人群,看着来往的车辆,我一次次地告诉自己,我得走下去,已经无法回头。只因为那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周围的人都有的梦想,要实现,就得走完那条漫漫的长路。  相似文献   

8.
1999年岁末,我在广州收到一份来自北京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的传真,它传给我的是一份惊喜和兴奋——我的老师印度卡塔克舞王比尔祖·玛哈拉吉要来中国参加第二届亚洲艺术节闭幕式的演出,我被邀担任他演出的主持。让我感到兴奋的不仅是能见到阔别四年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终于可以欣赏到这位舞蹈奇才的表演。  相似文献   

9.
铁栗 《大理文化》2011,(8):12-12
儿时在东北老家,日子过得穷苦,随便遇到一点好事就幸福了。那时我就觉得,幸福这词儿是专为不幸福的人创造的,因为只有不幸福的人才能对它产生最深切的感受。许多人本来就待在幸福里,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挫折,因此也就没有幸福常驻。  相似文献   

10.
蛤蟆塘纪事     
1蛤蟆塘是湿地里的一个小湖泊。雨季来的时候,小湖壮得像大水牛,旱季水退,小湖瘦得像蛤蟆,当地人就叫它蛤蟆塘。沿蛤蟆塘往南不到两里是县城,我家就住县城小镇上。因为离得近,小镇人常去蛤蟆塘。正因为离得近,小镇上的许多故事就和蛤蟆塘纠缠在了一块儿。我家也不例外,我父亲和我妈的故事都没有离开蛤蟆塘,蛤蟆塘成了他们故事里的另一个角儿。  相似文献   

11.
对于散文的诠释,多如牛毛。但我比较欣赏的还是诗人牛汉"散文是诗的散步"的说法。不散不是散文,太散不是好散文。我所喜欢的散文是:在散与不散之间,有诗意不经意地弥漫。然而何为诗意呢?如果这样追问下去,我就不敢回答了。因为"诗意"和"禅"甚或和"爱情"一样,是"说不得,说不得,一说就错"的。但是我想,诗应该是美的。因为人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因为美即生活,美  相似文献   

12.
回想麦田     
艾德勋 《大理文化》2012,(11):40-44
一个叫做麦田的村庄,像一幅水彩画挂在博南山一面向南的山坡上。外婆家就住在麦田,而我的童年就经常住在外婆家。外婆是妈妈的姨妈,外公是妈妈的姨父,他们是妈妈的养父养母。我在外婆家有两个舅舅,大舅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省西昌市工作;因为大舅书读得多了就去得远了,外公外婆担心老舅学业好了也飞远了,高小毕业以后就不让他再继续上学,回村里做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村庄所在的山脚下,发源于黑山门的一条小河自东向西划了一段优美的弧线,奔澜沧江而  相似文献   

13.
一种生活     
“人生如牌戏,发给你的牌代表决定论;你如何玩手中的牌,却是自由意志。”中外哲人对生活的比喻,岂止万千,但印度政治家尼赫鲁的这一警句,却值得深思。我手里的牌都将打尽。也许最后的一张——寿命,也随时可能被发牌者收去。但,目前它还在我手里,我正摸索着这张牌的玩法。我要玩得自在一些,潇洒一些,我也希望我玩的游戏能与人同乐,使那些赞赏我游戏的同道与我共享乐趣,这就需要小小的谋划,也要付出一定的精力……——选自傅惟慈的《牌戏人生》  相似文献   

14.
張信剛 《中国文化》2006,(1):116-121
今年春节过後,我到印度德里大学作学术访问。这是我第三次到印度。第一次是1963年,带着一片无知去蜻蜒点水。第二次是2001年,应印度文化交流理事会之邀,带着一腔热隋去走马观花。这次在新德里一个月,接触到不少人,也体验了一下印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印度,宗教气氛充满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印度社会一直是个忠于宗教的社会,并因此而闻名于世。印度明的古老与神秘之处,就在于它的宗教。从吠陀前期一直流传至今,宗教已成为印度人生活的最高理想。印度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最终目的是宗教职责的积累。他们认为,印度社会与西方有着显差别,在印度人看来,西方社会注重经济和物质幸福,在一切活动中把物质幸福放在首位。而印度人则不然,印度社会注重宗教精神,一个人从出生就同宗教联系起来了。宗教不仅约束人的思想行为,而且宗教力图以神的观念解释世界和社会。在印度,一年中有366个节日。除了国庆节独立日,其余全部都是宗教节日。印度人往往在家里最主要的部位摆上一个神龛,供奉着自己所信奉的神。然而,  相似文献   

16.
星星吻     
奶奶告诉我,一个人其实就是一颗星星.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就如天上多了一颗星星,没有人数得清天上的星星,也没有人知道,世上准确地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7.
语丁 《世界文化》2010,(9):16-17
在我收藏的外国文学作品里,应属卡夫卡为最了。我最喜欢《卡夫卡全集》里的日记和书信,不只因为那些卡夫卡直抒己见的文字比借助于"小说沉思"的文字要易读得多,更是因为那些文字是卡夫卡发自内心的直接陈述,  相似文献   

18.
<正>旁遮普是印度西北部著名的五河之地,是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片土地曾养育了能征善战的锡克人,也曾目睹不同信仰的人们在此安居乐业。近代以来,旁遮普遭遇了巨大的创伤,印巴分治把旁遮普切分,一半在印度,一半在巴基斯坦。在那个令人震惊的历史时刻,人民的鲜血浸染了大地,这成为旁遮普甚至印度人永久的痛苦记忆。在诸多以印巴分治为题材的作品中,有一首女诗人的诗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受到普遍欢迎,那就是阿姆瑞塔?  相似文献   

19.
印度人与蛇     
提起蛇,人们总会毛骨悚然,胆颤心惊.可是在印度,蛇却无比神圣,受到人们尊敬,还是娱乐活动中的宠物.在印度,各城市的大街小巷、林荫道旁、公园里和庙会上,都可以听到要蛇人吹奏的欢快乐曲声,看见耍蛇人驱使眼镜蛇“跳舞”的技艺.这的确是印度独有的一景.耍蛇人被称为“街头艺人”,他们大多独来独往,终生与蛇相依为命,靠耍蛇糊口.耍蛇人一般喂养一条眼镜蛇,但也有少数驯蛇能手同时拥有蟒蛇和蝮蛇等多条蛇.蛇被分别装在一个浅浅的圆形竹篮  相似文献   

20.
正印度之行的第七天是去曼达瓦小镇。曼达瓦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琼丘努县沙卡瓦蒂区的核心地带,是个半沙漠化的小镇。因为太小,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可曼达瓦又是闻名遐迩、不可以被忽略的很重要的小镇。在加尔各答和孟买崛起之前,沙卡瓦蒂地区在印度古代是一条连接阿拉伯海港口和恒河山谷的商贸要道,从德里出发的骆驼队,需要一路走向西南,几乎是斜穿塔尔沙漠才能到达口岸,而骆驼队进入沙漠之前,必须在沙卡瓦蒂地区补充饮水和粮食。曼达瓦就是沙卡瓦蒂地区的一个重要小镇,此外还有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