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涉及软件、硬件、资源三大块,其中软件部分是本次项目实施重点和难点,共分六个软件包.但在出版社内部,特别是各个编辑业务部门,对于此项目是什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为什么分六个软件包?各有什么功能?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知之者甚少.然而,本次转型升级是全社范围内实施的一次以软件工具为基础的技术改革,广大编辑是这些工具的使用者,让他们了解这六个软件包,是数字出版工作者最起码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郑立新 《出版参考》2014,(10):11-12
正这次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主要建设的软件系统包括资源加工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协同编辑系统和发布系统四大模块。由于协同编辑系统涉及编辑的参与配合,涉及编辑工作流程的再造以及编辑工作习惯的改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这次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子项目。本文结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全媒体出版平台实施经验,从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规划、协同编辑系统软件的选择、项目组织管理、项目需求调研、编辑流程的规范化等几个方面简单地谈谈协同编辑系统实施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15.怎样改变特性文件的查表值?哪个特性文件编辑程序(软件)支持这种方法? 目前还没有发现有软件包能直接改变特性文件的查表(LUT)的特定值。如果有的话.从图像质量的观点考虑.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也很难定义.除非真正知道要做什么.并且给出许多表的大小.慢慢地做.发现错误立即改正。最好的办法是使用特性文件程序包,通过校正特性文件属性间接地改变数值。  相似文献   

4.
<正>人最难改变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习惯。若非迫不得已,我们是不会改变自己的习惯的。所以,还必须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及其他制度,否则没有意义。所以,建成一个系统仅仅是开始,后面的工作还很多。访谈嘉宾:袁亦(现代快报副总编辑、"全媒体用户资源运营平台项目"总执行人)《中国传媒科技》:在国内都市报中,现代快报是较早启动转型之旅的媒体。通常来看,传统媒体转型需要一些必备条件,比如,资金、技术、人才、创新理念等,对于这些转型"标配",现代快报是否都具备?最缺乏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正>"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是新闻界最高科技奖项,从本届一等奖项目,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传媒科技的发展现状。当前,整个传媒业面临着融合发展的巨大转型压力,新闻技术工作者也是压力山大,认识到已取得的成就、也看到不足、增强危机感,即使是"挑毛拣刺",也不是坏事。一、立项与成效立项是首要问题,项目来源是什么、立项缘由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谁发起的这个项目、谁是用户、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项目成效则是通过项目建设与实施,用户满意吗?将这次王选一等奖的20个项目,简单作三个分析:  相似文献   

6.
初天斌 《出版参考》2014,(Z1):17-18
正2013年末,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成为传统出版单位关注的焦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重庆召开了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现场会,总局领导总结概括了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的阶段经验。随后在北京与文资办联合召开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入围软件供应商技术方案介绍会,并部署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工作,提出了实现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这一系列的举措,形成了对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编辑至少要经常拷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责编的图书在内容上有什么独特之处能满足读者?在形式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能打动读者?在营销上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吸引读者?专业的编辑、优秀的编辑经常有一种自虐式的职业拷问——读者凭什么要买我责编的图书?凭什么?是的,现在是买方市场,书店里、网站上各种图书琳琅满  相似文献   

8.
半月要闻     
《出版参考》2014,(15):4
正总局、财政部共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3年时间,支持一批新闻出版企业、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带动和加快新闻出版业整体转型升级。《意见》一出台便引起行业热议。  相似文献   

9.
报业转型,是由报业集团旗下一个个子媒体子单位的转型而构成,他们是报业实施转型战略的主体,也是报业创新的主要源泉。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河北农村报》、河北华糖传媒有限公司在转型中所体现的理念、思路给予时下迫切而紧张的报业转型很多启示。变读者为用户读者是什么?一直以来,媒体的惯  相似文献   

10.
传统图书策划编辑转型是目前各出版社在数字出版转型升级中急需推进的一项工作.为何要转?如何转?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数字出版实践经验,从社会环境、技能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逐一展开,探索这些问题. 为什么要转型? 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出色的快速查询、海量的存储、低廉的成本、方便的编辑等优点,出版范围除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网游动漫等之外,还有基于以手机和各种移动终端为主体的数字出版物,较传统出版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   

11.
编辑,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问。我很赞成胡乔木同志的提议,希望我们广大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老编辑、老报人、老新闻教育工作者,能够把编辑工作作为一门学问加以探讨,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建立一门过去还很少有人专门研究的学问——编辑学。什么是编辑?编辑的社会职能是什么?编辑工作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法是什么?编辑要具备哪些基本的修养和技能?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和出色的编辑?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  相似文献   

12.
雪影 《网络传播》2004,(4):38-38
网络编辑是“七十二行”里没有的,是个新鲜、时尚的名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好这个职业呢?编辑工作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工作环节有哪些?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工作,认为网络编辑必备基本条件或素质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 ,科技编辑是一个逐渐被认可的领域。美国的科技编辑们在什么环境下工作 ?他们做什么 ?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 ?用什么样的体例手册和其他资源 ?有什么组织为他们服务 ?他们对哪些话题和事件有职业兴趣 ?文章描述了美国科技编辑的概况 ,着重说明上面这些问题。本文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为科技编辑委员会的期刊《科技编辑》做编辑的经验。本文中 ,“科学”具有广泛的含义 ,包括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确 ,在美国许多科技编辑是医学编辑。   工作环境和工作类型在美国 ,有各种各样的媒体雇佣科技编辑 ,这些媒体包括杂志、图书、大众…  相似文献   

14.
赵砾青 《东南传播》2013,(3):118-120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传媒改革的步伐。不论是web1.0时代的网络、手机、移动阅读器,还是web2.0时代的博客、微博、SNS社区等等,新媒体不断改变着传统媒介的微观形态,重塑着受众的个体意识,驱动着媒介生态的转变与转型。报纸编辑作为传统媒介———报纸生产中最重要的部分必然会受到新媒介的冲击与影响。那么,新媒体技术对报纸编辑产生了什么机遇与挑战呢?它是如何消解与重新建构报纸编辑的呢?本文将从文稿编辑、图片编辑、版面编辑三个微观维度来一一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5.
编辑何以才能不辱使命呢?答案是图书的质量。质量越高,编辑的使命完成就越好。然而,什么是质量?经过数年的编辑实践与思考,我认为,质量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 图书质量最起码的含义应该是,图书不能有太多的错别字,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图书出版有个规  相似文献   

16.
纸质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而广播媒体因社会快速发展和移动人群的加快聚集而迎来了跨越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在媒体融合发展已成时代主流的背景下,广播媒体承接纸质媒体转型升级业务,二者融合发展成为可能,并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广播与报纸融合发展可以按照新闻合作、项目合营、资源合体三个阶段逐步深入,最终达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7.
有同志问:编辑工作与版权有什么关系呢?不懂版权不是照样搞编辑工作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弄清楚什么叫版权?它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它与编辑工作有什么联系?编辑不懂版权在工作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首先概略地说一下什么叫版权。版权也称著作权,简言之就是作者权的意思,也即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所拥有的各项权利。而版权法或版权保护条例就是保护作者权利的法或条例。那么我们编辑工作与版权有什么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记者刘宇阳)11月17日,中国文史出版社在北京召开"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验收会",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进入验收阶段。2013年8月,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起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这一项目属于"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的先行项目。该项目启动以来,先后经历了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出版社已经广泛开展数字出版转型工作,编辑的数字化出版转型势在必行。编辑将编辑加工的数字化转型作为起点,利于其出版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逐渐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过渡。本文浅析了科技图书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如何对图书内容中有数字出版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提取、标引和存储。  相似文献   

20.
赵金 《青年记者》2016,(13):49-51
传统媒体的转型,常因跟在不断更新升级的新媒体后“亦步亦趋”而倍感迷惘,饱受诟病.因此,当看到有消息称,《纽约时报》已经凭借最新的VR技术来“报道”新闻并实现盈利时,①业内给予了极大关注.甚至有观点称,VR的出现,“令传统媒体看到了新的希望”.② VR新闻究竟是什么?它会是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吗?它对转型中的传统媒体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