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美国人第一次到法国工作一段时间后,别人问他对法国的印象。他说,这里的男人都打领带,女人都不穿裤子。和美国人的轻松、随意风格不同,法国男人上班期间一律打领带,哪怕质料不好的领带;而女人一般都穿裙子,哪怕冬天也很少穿长裤,特别是正式场合。但你可知道,法国女人为了得到和男人一样穿长裤的权利,经过了约100年的奋斗。其中,女作家乔治·桑的作用非凡。1804年7月1日出生在巴黎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是被其同时代人公认的最伟大作家之一。雨果说:“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特别是,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女性。”乔…  相似文献   

2.
周轶 《世界文化》2006,(4):10-11
西蒙娜·德·波伏瓦绝对算得上20世纪法国文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于1986年4月14日辞别人世,留下了一大笔颇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她不仅因其创作的《第二性》及亲身参与妇女解放和政治运动而被称为女权主义的先驱和社会活动家;也凭其规模宏大的回忆录和带有自传性和存在主义色  相似文献   

3.
侯颖 《世界文化》2003,(3):11-12
西蒙·德·波伏娃(1908—1986)是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的先驱。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她就以其观点新颖大胆的专著《第二性——女人》而著称于世。在这本被称为“女性主义的圣经”的理论名著中,她论述了“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女人是被动地变成女人”的这一中心思想,揭示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男人是如何利用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优势,制造出关于女人的种种神话,强制妇女接受下来而永远处于从属的“女人”的地位,书中宣扬了“男人们自己作主,女人们也自己作主”的平等理想。可以说,正是由于《第二性》一书,人们开始认识这位惊世骇俗的女子,这…  相似文献   

4.
<正>我曾经为很多法国作家的作品写过书评。早先是巴尔扎克、是雨果,后来是纪德、是杜拉斯、是波伏娃、是西蒙,后来又是昆德拉。在我的一篇书评《背德者纪德》中,我曾写道:对我来说,纪德是法国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一直觉得法国的文学以及艺术有她极为特殊的价值。自由的纪德来自自由的法国,或者说,只有法国才会产生出纪德这样的作家。法国的文学传统不仅仅是巴尔扎克,是雨果,是左拉,法国的  相似文献   

5.
1986年4月14日,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博瓦尔因患肺水肿医治无效,在巴黎科尚医院逝世,享年78岁。博瓦尔女士一生致力于妇女争取独立自主的运动,“人不要生为女人,要成为女人”就是她1949年写在《第二的性》开头的一句名言。她同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结为伉俪,历时半个世纪共同生活在一起。这些给全世界争取独立自主的妇女们以极大的影响。萨特于1980年4月15日去世后,博瓦尔以自己的日记为基础撰写的《离别的仪式》,于1981年问世。在书中,她以冷静、细腻而又饱含爱情的笔触描述了丈夫最后十年的活动。发表这部作品后,她几乎不再动笔,而一心投身于提高妇女地位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王晓丹 《世界文化》2014,(12):27-30
<正>写在前面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现代行为艺术家(performance)。她戏称自己是"行为艺术的老奶奶",而大家尊称她"行为艺术之母"。这个用生命诠释着艺术的女人生于1946年的南斯拉夫。她四海为家,先后旅居于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一位标准的"国际公民"。她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活跃在行为艺术的舞台上,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做出了很多令人难忘的和超越常规的  相似文献   

7.
杨锏 《世界文化》2009,(8):12-13
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克莱齐奥,从上世纪60年代步入法国文坛,按年均10本著作的速度,至今已经出版了40多部小说,是“公认的法国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法国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在面向23660名中学教师进行关于“哪位作家的作品最应该选入中学教材?”  相似文献   

8.
文龙 《世界文化》2003,(3):29-30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三个国家的国防部史无前例地挑选女人担任掌门人。更有趣的是,这些统率一国军队凌驾于万千男人之上的女人,非但不是张牙舞爪的“男人婆”,相反,十分新潮时髦,极具魅力。法国国防部长:敢作敢为的新新人类在许多人看来,法国现任国防部长米歇尔·阿利澳特·玛丽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新新人类。她全身上下都不符合传统女性的概念。玛丽有一张吓坏全体法国人的利嘴。她只用一句话,就把法国议会延续100多年歧视妇女的陋俗废除了。那是玛丽当选议员到国会上班的第一天,她穿了一身无懈可击的套装,被戴白手套的卫兵拦在门口:“夫…  相似文献   

9.
请客     
正儿子一走,家就空了。男人还行,男人天天上班,没什么感觉;女人不行,儿子一走,女人的心也空了。儿子在家待了五天,她跟着忙碌了五天,儿子一走,她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望着儿子留下的那些痕迹:散乱的被褥(儿子总是不愿意叠被,她其实最讨厌不叠被,但她能容忍儿子),吃过的小食品袋,想着儿子懒散的模样,就什么也干不下去了。女人的生活本来很有规律。提前退休后,她也焦躁了一阵子,和所  相似文献   

10.
爱尔莎·特里奥雷是20世纪法国著名进步小说家,1896年出生于莫斯科一犹太律师家庭,1918年与母亲一道赴西欧定居。1925年开始发表《塔希提岛》等作品,1928年与著名作家、诗人法国共产党员阿拉贡结为伉俪。爱尔莎不仅是法国大作家阿拉贡的娇妻,青年时代,她还是苏联天才诗人马雅可  相似文献   

11.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和皇后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第十一个孩子,是女王最喜爱的女儿。她从小就受到最好的教育:维也纳大学校长弗兰茨.安东.梅斯梅尔给她授课;大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格鲁克给她讲音乐:帝国宫廷诗人,来自意大利的欧洲最负盛名的歌剧歌词作家彼得罗-梅塔斯塔齐奥给她讲授意大利语;法国两个最著名喜剧女演员之一的玛丽.德奥弗雷斯内教她欣赏歌剧和艺术,女王还委托驻巴黎的大使为她物色了一位忏悔神父和法语教师。女王对她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法国有三位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是戴高乐、毕加索和夏奈尔.其中只有夏奈尔是一名女性,她的成就就是开拓了世纪时装领域.  相似文献   

13.
她用女人的眼光琢磨女人,也用男人的视线欣赏女人;她塑造的女性形象放纵、轻佻、性感,而又女性味十足;她赋予女性真正的时髦……但更重要的,她缔造了朋克的时尚———  相似文献   

14.
马健 《世界文化》2002,(5):28-29
20世纪,法国有三位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是戴高乐、毕加索和夏奈尔。其中只有夏奈尔是一名女性,她的成就就是开拓了世纪时装领域。  相似文献   

15.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McCullers,1917—1967)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也是推动美国南方文学复兴的主力作家。她小说中描写的人常常性情古怪,与社会格格不入,但却在复杂多变、充满暴力的世界中寻求爱并希望被人接受。人们常把她与田纳西.威廉斯、尤多拉.威尔蒂和弗兰纳里.奥康纳相提并论,称她是“描写20世纪南方哥特风格的当之无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刘晓华 《世界文化》2014,(3):28-28,29,30
<正>独角兽是传说中的生物,纯洁、美丽、神秘。20世纪英国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以"独角兽"命名了自己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有关爱情与背叛、罪恶与拯救的故事。作为默多克最令人费解的小说之一,《独角兽》究竟要向读者倾诉什么秘密呢·在英国,兼具哲学家和小说家双重身份的人并不多见。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恰恰就是这样的作家,而且在这两个领域她都成就卓然。作为小说家,她被称为"乔治·爱略特之后最具智慧的"英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最近20年来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当我们谈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时,更多想起的是对女性作家作品的评论,而广义的性别批评却多多少少受到忽略。其实,成熟的文字书写始于男权社会,写作是男人的专利。从古至今位于文学史人物长廊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在男权意识形态框架下,由男人们讲述出来的,女人处于被书写和被塑造的  相似文献   

18.
苏音 《世界文化》2001,(4):12-13
在当代缤纷多彩的欧美文坛上,诗人、小说家西尔维娅·普拉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一位深受法国和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影响的作家,普拉斯在她最著名的作品中以描写孤寂、精神错乱、没落、死亡形成自己的特色。新颖独特的文体,娴熟的写作技巧使她的作品被广为赞誉,并深深地影响着后人。1932年10月27日,普拉斯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市,父亲是波士顿大学生物教师,母亲教高中英语。由于她父亲并非母亲所爱,因此父母关系并不融洽,母亲对父亲感情十分淡漠。1940年,小普拉斯8岁时,父亲病重住进医院而母亲却疏于护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理论的世纪,而法国理论又常常被认为是最具有原创性和最富有活力的理论。在诸多的法国当代理论家中,我们已经比较熟悉德里达、福柯、拉康、罗兰·巴特等人,但是,有一位与他们具有同样成就和影响的思想家,我们却一直不甚了解,或者说知之甚少。这就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苏珊·桑塔格(1933—2004,美国著名女作家、文艺评论家)大概就是那种"力比多"(指本能欲望。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则定义为心灵能量)泛滥的人。读她的东西,脑子里最强烈的信号是,这个女人思考力极强,身体里万马奔腾,元气淋漓。作为20世纪绕不过去的风云人物、西方当代最引人注目的女知识分子之一,不用说她在越战期间的"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