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这年夏天,老教授带着他的两个学生进溶洞考察。溶洞在当地人们的眼里是一个"魔洞",曾经有胆儿大的人进去过,但都一去不复返。他们在漆黑的溶洞里走了14个小时,这时一个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水晶溶洞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兴奋地奔了过去,尽情欣赏、抚摸着那些迷人的水晶。待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之后,负责画路标的学生忽然惊叫道:"刚才我忘记刻箭头了!"他们再仔细看时,四周竟有上百个大小各异的洞口。那些洞口就像迷宫一样,洞洞相连,他们转了很久,始终没能找到退路。老教授在洞口前默默地搜寻着,突然他惊喜地喊道:"这儿有一个标志!"他们决定顺标志的方  相似文献   

2.
赵征 《文化交流》2003,(3):50-51
走出去,龙井茶香飘北京 日历翻回到1994年春天,北京火车站。一个短发圆脸的姑娘出了站,黑乎乎的眼睛左眺右望急匆匆地找人,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妈!——”在人海里找人不知多难,她急得眼眶里蓄起两汪泪水,不禁失声哭了起来。哭着,哭着,她的心里涌起一丝悔意:“出门这么艰难,还不如在家炒茶,等找到了人,回家算了!” 她叫卢江梅,来自杭州西郊的梅家坞。梅家坞是名闻遐迩的茶乡,这里山青水绿,满山遍野的茶树如同凝固的碧浪,翠浓绿鲜,连空气也渗着朦胧的绿意。这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个孤儿,曾经先后被三户人家收养。第一户人家从5岁到8岁养了他3年,后来他们因为有了自己的儿子,便将他送了人。他不肯走,结果被养父母打得浑身是伤。实在挨不过了,痛不过了,才断了回去的念头。第二户人家养了他5年,到13岁那年,还是被狠心的养父母送了人,原因是他们收养了自己亲戚家的一个儿子,好过这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他还是不想走,哭着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别赶我走,我一定会听话的,我会做很多事来养活自己的,只求你们别赶我走。  相似文献   

4.
快乐的喜鹊     
一日走在阡陌间,路小且窄,又坎坷着,崎岖着。但两旁的杨树,高大着,粗壮着,直冲天宇,大有与天穹相接之势。 突然,一阵“喳喳”声从身后追到身前。抬头一看,是一只喜鹊,正从大杨树的枝权上飞旋而下。“喜鹊叫喳喳,好事到我家”,人们从古到今就盛传着这种说法。眼前这只喜鹊在我前面不远处低翔,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好像怕我这城里人不识得眼前的乡间土路,迷失在农田里走不出去似的。我自然是满心欢喜,为喜鹊,也为我自己,因为,谁不想有“好事儿”像天上掉馅饼似的突然就落到自己头上?再说了,本来走在乡间的土地上,四周静悄悄,只有风儿吹过时,枯草才摇头晃脑,光秃秃的枝干也才摇曳那么几下。虽然色彩单调,但这自然的朴实,自然的本色,毫无做作的凌乱,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发达的交通、通讯和信息产业使得我们生活的地球越来越像一个村庄,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然而,回顾历史,我们却没有理由忘记近代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震痛,以及一代代先进的中华儿女走  相似文献   

6.
生命如歌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的东京城是中国东北一个边远的林区,它紧紧地依傍着美丽的镜泊湖。就在那个没有名气的林区里的一个普通的林业工人的家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命。一个小女婴诞生了,她的哭声很大……每当一个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伴随着哭声而来,但是这哭声很美。在这动人心弦的哭声中,喜悦和痛苦便也从这里开始了,就像歌唱一样,有欢乐舒情,也有悲伤婉凄,生命如歌。  相似文献   

7.
施舍的动作     
我和朋友刘军在商店里买东西,每人都找回几枚硬币。从商店出来,没走多远就过一个天桥,天桥上坐着两个乞丐,其中一个乞丐是瞎子。我看乞丐可怜,就说:"干脆我们把硬币给这个瞎子吧。"刘军说:"好。"瞎子的面前放着一个缺口的铁盒,铁盒里有寥寥几毛钱。我把七八枚硬币丢进铁盒里。瞎子点头说:"谢谢!"刘军也把三四枚硬币放到瞎子的铁盒里。瞎子站起来,鞠躬说:"谢谢!"  相似文献   

8.
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李雪莲与秦玉河在"围城"中走出—走进—再走出,致使二人纠缠不清引发了大的社会事件。"围城内""围城外"对道德、尊严的追求充斥着他们的人生,李雪莲走出"围城"却走不出自我的深层意蕴也越发清晰。  相似文献   

9.
星竹 《文化博览》2005,(6):50-51
有两句早听说过的话:"中国人走在大街上,先要把人都看成坏人,防范着,接触中再找出谁是好人.外国人走在大街上,先把人看成好人,接触中,再辨认谁是坏人."  相似文献   

10.
为黑而维权     
林达 《文化博览》2005,(8):36-37
在我的面前,是一张陈旧的美联社新闻照片.照片上是美国黑人短跑运动员汤米·斯密斯,他曾经打破二百米世界纪录,曾经代表美国获得奥运会金牌.可是这张照片记录下的,却不是一个短跑冠军冲向终点的辉煌瞬间.那样的瞬间,辉煌却并不罕见.照片记录的是汤米·斯密斯另一个瞬间,一个凝固、沉重、却依然辉煌至今的瞬间.  相似文献   

11.
2012年9月5日傍晚,黄裳先生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正在93岁的高龄上。他的离去让很多人忆念他。他给浙江留下了很多人文风景。黄裳先生有多重身份:记者、散文家、翻译家、藏书家和版本学家。黄裳是记者出身,1945年至1956年曾在《文汇报》担任记者、编辑,后在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做编剧,在新闻、戏剧、出版领域均有建树。他和梅兰芳、盖叫天、巴金、黄永玉、施蜇存等名家交往密切,是一个学识渊博又富有情趣的人。  相似文献   

12.
明弘正间审美主义倾向之流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文学自永乐年间始为重事功、重义理的台阁体文学所擅坛 ,经洪、宣、正、景、天、成诸代 ,至弘、正间才有所变化 ,其中一重要的原因即审美主义要素的大幅度增长 ,遂取代了尚质论文学观的地位 ,也只有在这一背景之下 ,才有了我们今天把握到的明中后期文学的一个差异性面貌。鉴于长期以来 ,文学史与文论史界疏于对这一变化状态及其复杂性等的研究 ,本文试图在此有限的篇幅中 ,经过具体考察 ,对相关问题作些开掘。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conserve the archeological site of Olynthos, a systematic study of materials preceded. The analysis of mortar samples taken from the remains of ancient Olynthos (400 BC) showed that different qualities of mortars were used for different purposes. Almost impermeable mortars were found in contact with draining canals. This was the initiative to start a combined analysis of mortars by determining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find the textural features and the alterations of the structu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resistance to weathering.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relation of findings from the above-referred examinations. The use of reactive siliceous materials in combination with lime as well as the excellent gradation of aggregates used seems to be the secrets of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ancient mortars.  相似文献   

14.
郭之鲲 《文化交流》2012,(11):71-73
法国巴黎,游人如织。在供奉法国先哲的先贤祠,2012年6月29日起至9月30日,《卢梭与艺术》展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慕名而来,排队等待入馆参观。《卢梭与艺术》展通过卢梭绘画、信件、书籍、雕刻及生前用品等来展示卢梭与艺术的联系,从而使人们纵览这位思想巨人的生平全貌。此外,法德公共电视频道ARTE也以《忏悔录》一书为主线,遍访日内瓦、尚贝里、巴黎、蒙莫朗西、  相似文献   

15.
16.
Historical evidence on the use of mortars to meet several needs has existed for millennia. With reference to the characteristic historical periods of the city of Rhodes, mortar sampling was performed on historical constructions, masonry and architectural surface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different mortar technologies are investigated aiming to answer questions regarding their finality, i.e. whether their differences arise mainly from the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of construction or from the purposes they had to serve, imparting to the mortars the properties requir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structure. Mineralogical, chemical,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characteristic samples after gradation. The exponentially declining function of the ratio CO2/H2O structurally bound to the CO2 content shows a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the kinetics governing the various mechanisms of carbonation of the binder or the formation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during setting, hardening and ageing of the mortars. The grouping of mortars in well-distinct ‘hydraulic levels’ is ascribed to the physico-chemical cohesion and adhesion bonds developed at the matrix and matrix/aggregate interfaces, respectively, allowing for the mortars to either bear continuous stresses and strains as joint mortars or provide compact impermeable renderings which harden even more on contact with water. Hence, parameters determin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resulting mortar/matrix types concern the raw materials employed as binding materials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以为由南宋以来所形成的评点 ,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态 ,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故此而以明代的戏曲评点作为观察对象 ,对评点所具有的各种形式要素、各要素间的组合 ,及其表现出的批评功能作了多方面的分析 ,企图借此而展示评点在形式与批评两方面的特征 ,弥补过去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中国的文学理论界一度热闹非凡 ,硝烟不断。由于历史的原因 ,许许多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本应该是常识性的理论问题都被推到了讨论的前台。如今 ,我们大概已不会去为这些问题争论了 ,因为这些问题早已不是“问题”,而是作为某种既成的“观念”(比如通过教材 )内化到了我们的生命结构中 ,成了我们面对文学作品行使判断时的一些基本尺度。然而 ,我们的这些“观念”究竟又是从哪里来的 ,在“观念”抽象的过程中 ,“问题”的丰富性是不是遭到了某种简化 ,面向新世纪的文艺学建设 ,这些“问题”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国人丹纳强调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对艺术的影响 ,其《艺术哲学》在讨论“艺术品的产生”一章中 ,通过经验证据和推理证据 ,试图论证“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① 丹纳的主张 ,随着近代中国西方化的过程 ,为 2 0世纪的中国理论家所完全接受。的确 ,《诗序》云“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 ,所言治世、乱世、亡国的时代特征对音乐的影响 ,以及《孟子·万章下》所谓“知其人”与“论其世” ,都是说明文化现象与时代和人的心理变化的联系。虽然文化是一个包含广泛的概念 ,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