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诗人和诗论家以个人化的诗学阐释构建起具有本土化特质的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这一诗学体系从起步建设到成熟深化及至开放融合的建构轨迹实为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诗学呈现,其中西融合的建构机制实现了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会通,其面对新诗创作实践和张扬新诗本体特质等鲜明的建构特征为中国新诗的本体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他的留美国欧经历及所处的与传统文化决裂的“五四”时代,使他的诗艺深受西方诗学的影响。但是余志摩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诗歌有着精湛的素养,不管诗人主观上如何,他的诗里仍流淌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因。他诗中空灵飞动之气是对老庄美学思想的自然传承;他的诗有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和恬谈的意境。所以徐志摩的诗具有清新、婉约、空灵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3.
何其芳的散文诗集《画梦录》在借鉴西方象征主义的同时又实现了自我的转化与创新,在梦幻般的个人性抒写中,何其芳基本上实现了中西诗学的互融与共生,即在对西方象征诗学的"中国化"的同时又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对接。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讲究诗的和谐,强调诗的节奏韵律,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5.
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在中西诗学交流的广阔背景下,注重形式的美感力量。在其象征主义诗学建构的过程中,对于诗歌应该具有的审美价值,在中西诗学交流的背景下对外在文化世界的理解及对象征主义诗学阐释时所显露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梁宗岱的诗学话语颇具理性思辨力,但也夹杂着中国传统点悟式的感性点评话语。梁宗岱在追求"诗与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由精神,对现代文人的精神建设有着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梁宗岱对于中国现代汉诗最大的贡献在于他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汉诗创作与理论探索,以及他对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大力介绍。在他的诗学思想中,对纯诗理论的引进和阐发、诗人比较和对于新诗格律化问题的研究,都带有积极的比较意识。  相似文献   

7.
沈从,一位中国近百年来不可多得的苗族作家,其不同寻常的带有湘西情调的笔名如懋琳、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已给当时的读带来了惊异。尤其是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体作家”。他的散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京派文学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换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文学现象,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京派意象是中国传统诗艺与西方象征主义、意象派等诗学思潮相融合的产物。突破中国古典意象长期积淀的原型性象征模式,克服西方意象有象无意、意与象相剥离的缺点,成为京派作家对世界万物带有强烈的个体生命色彩的审美途径,体现着现代作家对文学本质更为深入的感悟。另外,京派注重意象在诗歌以外文学领域中的运用,促成了现代文学中各种文体间的相互融合,尤其是诗歌、小说、散文之间,从而推进了各种文体创作的成熟和发展。这也是京派作家对现代文学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 ,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 ,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 ,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 ,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 ,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 ,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 ,讲究诗的和谐 ,强调诗的节奏韵律 ,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 ,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10.
李钧 《现代语文》2006,(2):63-65
王统照(1897—1957)是现代中国学史上的一位火匠级的作家。他的学创作和学批评,以及他作为学报刊的编辑为现代中国学所做的不少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他的研究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小波是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中有着独立思考的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建构了独特的诗学理论。本文结合其创作实践,从文学本体、叙事策略、审美价值和审美形态等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日本近代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风格独特、体裁各异的不朽名作.夏目漱石早年受东方正统文化濡染,汉学造诣颇深.经过长期的探索、磨练,形成了他关切人生,抨击社会恶习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他又是最早留学英国的日本近代作家,精通英文学,西方文化素养颇深,是位属于具有高深文化修养和丰富科学知识的作家,典型的靠东、西方两条腿走路的近代知识分子.他执着地追求人生的理想,探究人该如何生活,不懈地追求高层次的伦理性,并把它作为文学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期,新的西方流派和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拓展一片新的空间。闽籍作家杨骚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话剧创作的一员,他的创作尤其是早期的创作受到西方现代派影响较大,充满了唯美主义色彩,使他的剧作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魅力,也扩大了中国文学艺术家的视野,活跃了艺术思想,蕴含着各种文学因素和各种艺术观点的碰撞、交流和渗透,推动了"五四"个性文学的发展,加大了中国与外国文坛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是中国30年代“现代派” 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他重视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采用象征手法,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与中国传统诗歌意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是为数不多的一位性格独特、成绩斐然而又颇具争议的作家。他的两重人格充分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使其作品具有诸多的审美品格。他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是雅俗同构、新旧互渗;在表现内容上则既追随时代,又表现自我;他一方面青睐于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体现出作者忧世伤时的现实精神,又流露出或浓或淡的名士才情。两重人格使张恨水的创作来自于鸳鸯蝴蝶派而又不同于鸳鸯蝴蝶派,学习新文学而又不同于新文学,他的作品是"精巧化"了的通俗文学,在通俗文学和高雅文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6.
王小波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被忽略的作家,并一直被视为中国作家的“异数”而处于边缘地位,但是他对“自由主义”精神的坚守和对独立文化人格的保持却逐渐被中国当代评论界所赏识和接受。王小波作为自由撰稿人一直扮演自由精神的独行者,他超脱体制的自由创作姿态为中国文坛树立了作家创作的新风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西方文坛“怪才”卡夫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没有结论的话题。作为一位西方作家,他对中国文化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这可以从卡夫卡的日记、书信及谈话中清晰地看到,他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对中国新时期作家们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如宗璞、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言语中都表达过深受卡夫卡影响之意,并都将他当作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致力于底层叙事的作家.他引入国民性改造的精神取向和他独特的人物塑造手法,以及他围绕作家与底层的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思考,构成了对当下文坛底层叙事的有益借鉴和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9.
当全球化浪潮冲击到文化和文学领域之后,作家尤其是那种跨越国家、民族或语言的创作的作家的文化身份的辨析成为聚集了众多争议的问题。藏族汉语作家扎西达娃的汉藏双重文化背景决定了它的文化身份必定是模糊的和分裂的。本文通过对他的作品的解读,分析了扎西达娃文化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川端康成作品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其作品具有“物哀”、幽玄、风雅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这是他获得世界文坛广泛认可的主要原因。研读他的作品,开掘其作品的民族特质,对于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