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钏儿本不该死,只因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件错误的事,王夫人借题发挥,无意中金钏儿就把自己推上了绝路,这是偶然性。为了阻止宝、黛相恋,让宝、钗结合,王夫人必然会寻找一个突破口,敲山震虎;而过惯了有地位又锦衣玉食生活的金钏儿突然失去了贾府这个大靠山,生活没有了趣味,也承受不了外界舆论的压力,最终走上了绝路,这是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金钏儿本不该死,只因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件错误的事,王夫人借题发挥,无意中金钏儿就把自己推上了绝路,这是偶然性。为了阻止宝、黛相恋,让宝、钗结合,王夫人必然会寻找一个突破口,敲山震虎;而过惯了有地位又锦衣玉食生活的金钏儿突然失去了贾府这个大靠山,生活没有了趣味,也承受不了外界舆论的压力,最终走上了绝路,这是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蒋苏苓 《文教资料》2014,(23):12-13
《红楼梦》中的鸳鸯、平儿、袭人、金钏分别作为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和王夫人的"首席丫鬟",在贾府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可谓贾府的"四大丫鬟"。从"现代职场"的视角审视,鸳鸯、平儿、袭人对主子忠心耿耿,具有很强的办事能力,能够适时规劝主子,出谋划策,且懂得察言观色,善于交际,她们的"职场智慧"值得现代职场人重视。金钏的愚昧无知和不懂分寸,也给现代职场人以警示。  相似文献   

4.
2003.4《宝玉挨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众人对待宝玉挨打的态度以及宝玉挨打后的心态。一、贾环处心积虑盼痛打几乎每个人都深爱着宝玉,只有贾环除外。贾环对宝玉是一个“恨”字。他乃贾政和赵姨娘所生,不仅年龄小于宝玉,还因为是庶出,地位低下而颇受冷落。为夺回自己“爷们”的地位,他处心积虑要治宝玉于死地。这次机会来了,王夫人的大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是因宝玉而起的,他便在父亲那里诬告宝玉,说是宝玉强奸金钏儿未遂,才导致金钏儿的自杀。挑唆父亲打死至少是痛打宝玉。二、贾政恨铁不成钢狠教训贾政打宝玉表现出一个“狠”字,但骨子里却…  相似文献   

5.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一大高潮。突出表现了贾政与贾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金钏自杀”等偶然事件激化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宝玉挨打就成为必然了。贾宝玉是荣国府的核心人物,他遭鞭笞自然牵动了全家上下的心。王夫人、贾母等人闻讯先后赶  相似文献   

6.
再读"金钏儿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伟 《现代语文》2004,(11):16-16
<红楼梦>这部不朽的作品,以它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金钏儿之死"是其中描写得很出色的一件事.一些人认为金钏儿是被迫害致死的,"金钏儿之死"这件事是封建社会阶级压迫的典型事例.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7.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别”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有云“二人销魂者,唯别离也”、“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充满着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其中对“爱”的描写随处可见,细腻逼真。“宝玉挨打”后,不同人物表现出了不同心态的爱,尤其是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非常真实地展示出各种心理,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丑恶。金钏自杀,贾环进设和忠顺亲王府索取蒋玉函促使贾政对宝玉憎恶到极点,宝玉被打是势所必然。这就出现了封建卫道者和封建叛逆者的剧烈冲突。贾政将宝玉饱打一顿之后,荣府上下沸腾起来了,一系列人物纷纷登场,对宝玉表现出各自的同情怜爱,这实质上表现出了不同人物不同目的的“爱”。民政还欲再打时,早被王夫人…  相似文献   

9.
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九回脂批中评论贾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其实"情情"也可用在宝玉的身上。宝玉的成长可看作"情不情"向"情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以三个女性(金钏、晴雯、黛玉)的死亡为例,宝玉由泛情转向钟情再转向移情,这种不彻底性显示了宝玉人物形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博尔赫斯通过分析西方的小说作品,总结出“柯尔律治之花”这一文学传统。类似的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也赫然存在,从班固的《汉武故事》到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183;白于玉》到曹雪芹的《红楼梦》,绵绵不绝终至发扬光大。仙桃核、樱桃核、金钏、宝玉、仙药、青鸟等,都是中国小说史中屡见不鲜的灼灼红花。分析这一现象,有助于明了中国文学大背景上的小传统,有助于透视中国作家代代相传、薪火永继的精神血脉。  相似文献   

11.
《宝玉挨打》一文中的宝玉之所以差点被父亲贾政活活打死,是因为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借金钏投井的事,在贾政已经是"气得目瞪口歪"的盛怒之下,又火上浇油地告了他一恶状,说是"宝玉哥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对此,读者无不憎恨贾环这个庶生公子包藏祸心,专在家庭内部阴谋倾轧,搬弄是非,诬害宝玉的卑鄙劣行。  相似文献   

12.
一《红楼梦》里的贾政和王夫人——这一对所谓“严父”和“慈母”形象,是贾府统治集团的当权人物:头脑冬烘、思想僵化,顽固专横,而又披上“端方正直”、“慈善宽厚”的“正人君子”和“大善人”的外衣。对这两个人物抱有好感的,在广大读者中间是为数极少的。《金玉缘》本的评者也说贾政“迂疏腐阔”、食古不化;王夫人更“一怒而死金钏,再怒而死晴雯、死司棋、出芳官等于家,为稽其罪,盖浮于凤焉!”  相似文献   

13.
刘永亢 《现代语文》2008,(9):119-119
江淹在《别赋》里说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生离死别本来就会让人悲痛伤感,“君向潇湘我向秦”时想到分别后飞蓬各自远,总会黯然神伤、凄凉悲切。而这种分别如果是恋人或者夫妻,其间离情更苦,眷顾更深。平时耳鬓厮磨、浓情蜜意的两个人从此要天各一方、形单影只,分别的时刻该多么让人肝肠寸断、黯然销魂。痴情如崔莺莺听得道一声“去也”便“松了金钏、减了玉肌”,深情如柳永别在眼前、情到深处时的“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就更让人唏嘘不已了。  相似文献   

14.
试谈傻大姐     
一贾府的仆人,每人都有一本血泪账:茜雪无故被撵,五儿平白被囚;金钏和鸳鸯,一个被王夫人逼得跳井自杀,一个不甘被贾赦玩弄自缢身亡;“周全妥贴”如平儿,也免不了挨王熙凤和贾琏的打,“温柔和顺”如袭人,也要挨贾宝玉的“窝心脚”;还有更多的奴隶被“打板子”、“跪磁瓦片”、“满嘴塞马粪”等一系列刑法所折磨……而傻大姐,似乎还有更甚之处。曹雪芹是这样简洁地介绍她:  相似文献   

15.
张瑚 《现代语文》2006,(4):34-34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吸收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唐宋诗词优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选自《西厢记》的《长亭送别》就是最好的明证,尤其修辞方面,迭彩纷呈,情文并茂,而且常常把多种辞格综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自然贴切。请看例子:①恨相见得晚,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黾长亭,减了玉肌,比恨谁知?②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温做晕晕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相似文献   

16.
王夫人是《红楼梦》中刻画得比较成功的一个反面人物。曹雪芹以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通过塑造王夫人这个封建统治阶级伪善者的艺术形象,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凶残的吃人本质,有力地戳穿了儒家所鼓吹的“仁义道德”的虚伪性和反动性。要了解孔孟之道是怎么吃人的吗?王夫人就是一个标本。 王夫人出身于所谓“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豪门贵族之家,在号称“诗礼簪缨之族”的贾府里,她掌握着大权。平时她以“菩萨”自称,吃斋念佛,披着“宽仁慈厚”的外衣,装出一副“怜贫恤老”的面孔。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善人”,双手却沾满了奴隶们和封建叛逆者的鲜血。小说通过描写她相继逼死金钏儿、晴雯、司棋等奴婢和封建叛逆者黛玉,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她吃人的狰狞面目。 金钏儿是王夫人身边的一个丫头,平日专供她驱使差遣。有一次,在贾宝玉的百般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写了这么一段故事: 忠顺王府派人来查问淇官下落,贾环借金钏儿跳井的事又在贾政面前低毁宝玉。贾政气得目瞪口呆,大叫道:“拿宝玉来!”宝玉早知凶多吉少,又要受皮肉之苦,正在厅上旋转,只见一个老妈妈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赶上来拉住她,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老婆子偏偏把“要紧”听成了“跳井”,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此情景,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吧!”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呢…  相似文献   

18.
(一)刘拟山家失金钏,掠问小女奴,具承卖与打鼓者。又掠问打鼓者衣服、形状,求之不获,仍复掠问。忽承尘上微嗽曰:“我居君家四十年,不肯一露形声,故不知有我,今则实不能忍矣。此钏____________”如言求之,果不谬,然小女奴已无完肤矣。拟山终身愧悔,恒自道之曰:“时时不免有此事,安能处处有此狐!”故仕宦二十余载,鞫狱未尝此刑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打鼓者:指敲打小鼓、走街串巷的卖货郎。②承尘:天花板、顶棚。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掠·问小女奴()②如言求之,果不谬·()2.如果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一段的内容,那就是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9.
肖维青 《海外英语》2006,(10):46-47
从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纪连海评说和珅,到易中天品三国,央视《百家讲坛》掀起的这股“俗说人文”的热潮,几乎都是故事惹的“火”。我们这个小小的“古典赏析”园地里,也是在做“平民学术”,在学院派的深思和大众文化之间,填补一块中间地带。我们希望在红楼梦敌事的品读中,悉心体会汉英对照的乐趣,同时又把译文当做反观原著的一个独特视角,沉潜在两个文化世界中,欣赏翻译的轩轾臧否。《红楼梦》小说不徐不急的步调,到第三十二回,随着金钏含耻自尽,倏忽加紧了沉重的鼓点。到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就已经酿成了家庭“闹”剧。先是忠顺王府来人索要戏子,宝玉抵赖不成,被当堂揭穿,贾政颜面扫地;一波未平,贾环又乘机告密,把宝玉强奸母婢不遂的丑闻捅给贾政,此时的宝玉数罪并罚,难逃一劫;此时的父亲恨铁不成钢,一气之下,准备请儿子吃“竹笋炒肉”。序幕拉开,各方人士纷纷登场,故事是经典的故事,言行是经典的言行,翻译想必也是经典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是我们用得最多的哲学范畴之一。“方法”是认识、解决问题的正确的途径与办法。具体转化为两个问题,一是关于认识问题的途径与办法问题,二是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发现问题,确认问题,二是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三是解决问题,评价和运用成果,包括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总结经验的一个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