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历经多年的教学,总觉得现在的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了解得太少,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排斥现象,对传统文化随意贬低,这是一种极其恶劣与错误的现象,也是教育的一种纰漏。要制止这一现象蔓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去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光芒再现。众所周知,传统文化中,  相似文献   

2.
商人形象大量出现在明代诸家的传记中,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商人地位的提高、士商关系的变化、商人自身修为的提高以及很多文人已经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等因素有关。那么通过探讨这一文化现象的成因,对我们探究明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苗族文化中 ,民主、自由现象较为突出 ,此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并着重探讨形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长期、频繁的迁徙和经济的落后 ,指出了苗族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往往伴随着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随着进口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汽车译名的本土化也成为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本文结合实例,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其引发的社会、文化及心理进行分析,并通过这一现象,对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司法审判中,刑讯是一种惯常现象。这一现象构筑了古代刑罚文化的特征之一,也是现今社会刑讯逼供现象的遗传基因之一。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肉刑刑罚遗风、工具主义刑法观、重权力轻权利观念、"无讼"思想等对这一现象的存在起了重要作用。对刑讯现象的文化机理进行探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古代的刑讯及当今刑讯现象的分析、矫正、预防。  相似文献   

6.
孙璐 《小学语文》2012,(1):85-87
中国文化中避名讳的现象不仅古代有,到现代一样根深蒂固。比如,中国人对长辈、领导很少直呼其名,这就是一种常见的避讳现象。避讳现象复杂而有趣,也值得研究。本文粗略谈谈名讳现象的规则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林书豪"这一文化现象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该个案的特殊性,追根溯源,对根源及其形成过程进行解读,进而透彻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并为现下的中国教育及CBA的运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林书豪”这一文化现象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该个案的特殊性,追根溯源,对根源及其形成过程进行解读,进而透彻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并为现下的中国教育及CBA的运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F0003-F0003
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休闲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现象,既有内在深刻的人文意蕴,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关注休闲这一新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及由这一现象提出的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已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休闲文化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休闲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现象,既有内在深刻的人文意蕴,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关注休闲这一新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及由这一现象提出的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已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手机短信文化的民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短信是当代大众文化的一种,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民间文化,具备浓厚的民间性。首先,在创作传播、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具备民间文化形态的特征;其次手机短信的狂欢化美学色彩也体现了其民间本质;第三,在形式上将各种艺术形式杂糅在一起,也是民间自由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短信息处理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的分析,在研究CMPP和SMPP协议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开发短信息过滤器的目的,强调了对于短信息业务处理系统的应用设计而言。要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Server中做一个过滤程序,然后用不同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出短信息处理过滤器,并进行了模拟调试,验证了短信息处理过滤器开发的正确性及其作用,由此认为将对以后的同类项目开发具有一定的应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职业经理人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温州民营企业的稳定与发展,也给温州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温州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跳槽与温州独特的区域文化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温州区域文化表现为厚利文化、泛家族文化、强者文化和变通文化。促使职业经理人跳槽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家族化、人文精神缺失、自恋情结和崇商文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而忽略母语文化,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基于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分析,认识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应将中国文化融入高职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与文化一样,语言也有民族性。委婉用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文中通过对委婉语在美国文化中的反映的论述,阐明了委婉语的使用,从中可以透视英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作为一个20世纪新兴的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对于这一文化现象兴起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大众文化兴起的原因主要表现为:(1)科技时代机械复制技术的成果;(2)大众精神层面需求的滋生推进了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3)产业利润的驱使也推动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多种原因中国文化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了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的发生。建立平等的文化意识、增强主体文化意识以及改革外语教学,加强中国文化教学有助于克服这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手机短信能否称为“文学”还有较大争议。但是手机短信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抢眼的文化现象之一,许多短信的内容作为文化现象颇具研究价值。一些短信体现了强烈的灰色情调,在语言狂欢中明显表现出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消解,对日常社会文化的反叛与调侃,具有突出的后现代文化症候。这些后现代主义的症候的出现,有其自身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