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莎剧不仅塑造了众多不朽的人物形象,也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鬼魂。本文探讨了莎剧中鬼魂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了世俗鬼在剧中的重要作用,并首次提出班柯的鬼魂是从麦克白的犯罪动机中萌发出来的,是恐惧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本在对“鬼”字本义及引申义的考察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及其化影响进行了探究,认为崇拜鬼魂、畏惧鬼魂影响了先民大部分的生活形态,直至今天其影响力仍未消除。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的《窦娥冤》和课外读本的《哈姆莱特》都有有关鬼魂的描写,这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譬如,对于鬼魂形象的理解历来就是学生热衷于探讨的一个难点问题。下面将对两剧中的鬼魂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以企有助于学生对它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的《窦娥冤》和课外读本的《哈姆莱特》都有有关鬼魂的描写,这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譬如,对于鬼魂形象的理解历来就是学生热衷于探讨的一个难点问题。下面将对两剧中的鬼魂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以企有助于学生对它们的理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丰满而完美的鬼魂形象,一是对其外形特征的描绘;二是对其内心世界的描绘。把鬼魂作为戏剧人物实写出来,并且把它与人们传统观念所接受的鬼魂形象连为一体,这就容易为读者(观众)所接受,于是这一形象就自然地入戏了。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中的女性鬼魂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保留下来的一百多部剧本中为我们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一大批鲜活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更为特殊的是女性鬼魂形象的塑造。文章从女性鬼魂形象分类和女性鬼魂形象的艺术特质两大方面来论述这一特殊的形象类型。主要讨论了冤鬼形象、情鬼形象及其舞台表演的形象性、思想感情的复杂性,以及这些女性鬼魂形象中所浸染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彝族先民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灵魂到彼岸幽冥世界继续生存,而且人死后的鬼魂还可以分为“善鬼”与“恶鬼”,善的鬼魂行善事,造福人群;恶的鬼魂行恶事,为害人群。这种分法最早尚未涉及道德判断和阶级对立,而是以是否正常死亡为依据来区分的,后来发展到除了以死者生前的品行为依据外,还以死者谢世的日子为依据,来判定其灵魂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8.
“鬼”字形义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鬼”字时的构形所体现出的本义。从甲骨文形体、文献语言材料、原始宗教观念、墓葬文化、礼仪制度诸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传统对“鬼”字的解释均不是其构形的原始意义。“鬼”字不是一个单纯的象形字,而是一个会意字,会人死尸体葬于地下,并以此表示与尸体相关联的鬼魂概念。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古人鬼魂观念认识在文字形体上的朴素的、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哈姆莱特》是一出社会悲剧,也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作,它成功地刻画了鬼魂的艺术形象。鬼魂虽不是剧本的主角,但它不仅增强了戏剧的悲剧性,同时也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促进了悲剧人物哈姆莱特性格  相似文献   

10.
在戏剧和影视艺术中,不时提到“潜台词”这一概念.就电视剧中人物对白中的潜台词而言,主要有完整的含蓄话语、未尽话语(半截话)、沉默“话语”等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