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针对学生身心综合发展的干预形式,它根据全面发展的总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其潜能,丰富其个性,培养其创造品质,训练其协作精神,提高其综合适应性。为国家参加新世纪的激烈竞争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是素质教育的要义所在。如此,切实关注学生在人力素质的五个方面──智力(认识)、情感力、道德力、体能力和成就力──的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有选择和有重点地突出干预,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而“五商”则是衡量以上智情德体成“五力”状况的相应比较量,比如智商就是一个人的智力年龄与实际生理年龄的比值。…  相似文献   

2.
论适应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在讨论非智力与学习,特别是其中的意志与学习的问题时,曾提出“五力”的理念。这所谓的“五力”是:适应力,承受力,耐挫力,抗诱力与调控力。此处的“力”是力量、能量,是“POWER”,而不是与智力相对应的能力(ABILITY)。“五力”是五种心理(精神)力量,简称心力,与身体(生理)力量(简称体力)相对应。而心力与体力的统一,就构成人力,即人的力量,也可以称为生命力。五种心理力量在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事业中都有重大的作用,很值得研究。本文专论适应力。一、适应力的基本涵义(一)什么是适应力人们想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达到既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广义智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对智力定义的界定以及对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划分并不科学。传统智力观多是仅含“认知”因素的“狭义智力论”,而许多现代智力观实质上又是“人力论”。广义智力论认为,智力就是人脑先天就有的由定向力、认知力、调控力三类因素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系统所具有的综合功能与能力。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应将发展学生智力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并应尽力遵循广义智力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给孩子最好的”——实施爱的教育 斯宾塞认为教育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很多因素的支持方可成就,比如毅力、定力、领悟力、努力和练习等等。而学习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学习那么简单,它需要父母对孩子情感、人品、智力、道德以及综合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科学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力”的语言和“力”的排列是构成七月诗派创作的自由奔放的形式的两个相互联结的重要因素。论述了“力”的语言和“力”的排列来自力的情感内容,而当它们一旦成型之后又给了力的情感内容的表达以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不同于专门的知识教育。智力、情感和意志的协调与统一是素质教育理想的体现,“教书育人”即是实现此种理想的最好途径。本文指出目前素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差距在于偏重专业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从而提倡指导将知识、道德、文化教育统一起来,以实现“教书育人”即素质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表现就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进。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文化力”的内涵既包括科技、教育在内的智力因素。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在内的种种精神力量,还包括社会文化网络以及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发展来说,“文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人类情感隐喻概念不仅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征,还可以通过图像、音乐和其他模态的交际媒介来传达。文章基于动画影片《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多模态认知视角出发,对结构隐喻“情感是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多模态隐喻“情感是力”是指由两种以上的模态共同表征的隐喻;②在认知理据上,“情感是力”的多模态表征主要基于人体本身的生理反应及人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③多模态隐喻“情感是力”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陈柏成 《文教资料》2007,(6):190-19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本文提出了课程非物质文化的“五力”(思想力、策划力、执行力、评价力、影响力)资源,阐释了“五力”内涵及哲学意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五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需要有理想、有道德,追求新知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了适应21世纪对人才需要的挑战,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力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其中能力素质包括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等能力,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习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企业所指的学习力,是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这三要素所形成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是能发明创造出有社会应用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产品的高级智力。提高职工的学习力,就是要从提高职工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这三方面入手,最终达到提高学习力的目的。 学习动力是指一个人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学习需要是一个人基于对学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具体表现为求知欲望,是产生学习行为的始动因素。学习情感是指一个人由学习需要产生的具有内心情绪  相似文献   

12.
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注重学生精神层面提升的社会情感学习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取向,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美国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耶鲁大学在美国中小学中所推进的基于在教学中尝试提升学生情绪智力,以生态系统模型和成就模型制定的标准化实施路径和七大实施步骤,以及开发“情绪智力锚定系统”和“情感词汇课程”的“RULER社会情感学习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使得师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得以发展、学校氛围得以改善、教学效果及学业成绩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愿景力、平衡力、解决力、控制力、构造力,构建了现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五力"模式。"五力"模式能够增强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知识、技能、情绪和心态等方面提升"双创"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也为切实推进高校"双创"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真实社会生活中,社会与情感能力不仅是平衡能力,也有道德上的对错之分。从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角度看,规范性维度不可回避。在规范性问题上,不能再用理性至上的等级化眼光看待理性和情感关系。二者平等交融,共同为规范性奠基。社会与情感能力中的情感是包含认知因素的“大写的情感”,代表心灵整体的力量,是反思性情感。规范性的确立或者说道德判断形成的过程,就是道德理由的寻获和证成过程。经主体间的情感交流和反思所形成的理由,而不是理性,才是道德判断的根本依据。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应注重以情育德的新路。于学校而言,就是要突出情感参与、情感交流和反思、群体共同的情感关切、情感差异和情感治理等在道德理由形成中的作用。即注重情感表达,彰显学校的情感底色;培养自主反思能力,为道德判断提供矫正器;激发公共情感,为公共道德理由提供黏合剂;正视情感差异,为道德进步创造助推器;改进情感治理,为情感交流提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情商,即情感智力,英文简称“EQ”,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在日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重视情感智力的提高.据美国学者对“成功因素”的调查表明,智力因素占20%,而其余因素则是情商、社会背景、健康和运气等,其中情商居重要地位.在美国企业界甚至有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之说.在我国,许多学生片面追求高分数,缺乏自立的能力,承受不了任何风雨,“鸡蛋没缝怎么剥”、“报纸没有怎么铺床”等等笑话早已被人们熟知了,而许多智力平平的学生却在改革的浪潮中走向人生的辉煌…….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一、转变教育观念.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是完成转轨的首要条件。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是更高层次的教育,这是因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出发,让学生的道德文化、智能、身心都得到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适应未来,驾驭生活的能力。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南京市晓庄小学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2018年9月,该校新建复校,重新“启航”。学校秉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校之源”的理念,在复校之际就发出了全面打造“五力”教师团队的号召,着重培养教师的内驱力、学习力、实践力、研究力和反思力。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有利途径,同样对与全民的道德、智力以及最重要的审美情感培养都是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因此,美术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育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苏北地区中学校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行为访谈及因素分析法.对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能力特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展,中小学校长胜任力模型由4因子18个项目构成,其中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胜任力.它包括长远规划、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挑战精神;其后依次是社交能力、业务能力和情感智力。这些是构成中小学校长胜任力的主要因素。研究中小学校长胜任力构成模式能为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培训及绩校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广大数学教师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