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ude 《网球》2008,(2):42-44
今年的澳网,休伊特仍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谁叫澳洲乏人,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呢?纳德·托米奇尚小,菲利浦西斯又老不争气,澳洲人在澳网就只能看休伊特了。  相似文献   

2.
曾见报载一则天方夜谭式的趣闻:某国申办奥运,为了让矜持内向的国民学会笑口大开。竟发明微笑机一种……消息是真是假,姑且不论,单讲发明微笑机的思路,就实在匪夷所思。哭、笑、怒、骂,乃人的真情流露:岂能学习、复制得来? 这次听从悉尼归来的人讲澳洲印象,皆称最有感触的是澳洲人对体育的热爱——奥运会的半个多月里,仿佛全澳洲的人都涌向了悉尼,而全悉尼的人都涌向了体育场馆……就像老北京人春节赶庙会一样,澳洲人兴高采烈地赶了一回奥运庙会,充分享受了体育节日的欢快。  相似文献   

3.
现年70岁的澳洲人巴瑞山佛,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无人可以参与他所进行的表演”了,他有一张令人无法置信的脸——“橡皮脸。”他的“橡皮脸”可以扭出无数奇异的表情,先是  相似文献   

4.
大话     
《网球》2008,(4):20-20
邓肯·爱德华:"他们希望我怎么做?难道要用创可贴把她的嘴给贴上?"——这个澳洲人9岁的女儿接到了"不能再打网球"的禁令,原因是她的吼声太大,招致俱乐部其他学员的投诉。但作为父亲,邓肯认为女儿的喊声跟她的偶像莎娃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邱友益 《网球》2014,(1):42-47
"穆雷在2013年帮助英国实现了36年的温网梦,老而弥坚的塞琳娜经常在纽约给美国球迷带来快乐,很少贡献超级巨星的法国,也在并不算太遥远的2000年由贵妇皮尔斯在巴黎举起苏珊·朗格伦杯。相比之下,自澳洲东道主球员克里斯·奥尼尔在1978年最后一次举起澳网奖杯后,可怜的澳洲人像中了魔咒一样,足足有35年未能再次触摸到澳网冠军奖杯。"  相似文献   

6.
数字     
《网球》2014,(2):10
43在布里斯班站的决赛上,本土作战的澳洲老将休伊特以6-1/4-6/6-3击败32岁的球王费德勒,打破了个人长达43个月的冠军荒。值得一提的是澳洲人上一个巡回赛冠军奖杯(2010年哈雷站)也是战胜瑞士人获得的。26同样打破冠军荒的还有伊万诺维奇,她在奥克兰精英赛决赛击败大威廉姆斯摘得赛季首冠,打破了自2011年小年终之后长达26个月的冠军荒。  相似文献   

7.
落叶 《网球》2008,(2):136-139
2008年初,帕特里克·拉夫特入选澳大利亚网球名人堂。他职业生涯的最高成就,无疑是1997和1998年连夺美网男单冠军,而此前最后一位能在美网上有同样成就的澳洲人,名叫尼尔·弗雷泽。2007年底,俄罗斯老帅塔皮谢夫没能率队在戴维斯杯决赛中获胜,他暂时以赢得45场胜仗的成绩,排在功勋教练排行榜的第2位,而高居榜首的正是尼尔·弗雷泽,他曾率队征战24年,拿下49胜。时至今日,尼尔·弗雷泽总是在有人达到或者接近他名下的某项纪录时,才会被人们想起。其实,作为罗德·拉沃和玛格丽特·考特之后入主澳洲名人堂的第三人,他的伟大毋庸置疑,却没有在祖国之外得到足够的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弗雷泽掌控着澳大利亚队这艘昔日男子网坛的"泰坦尼克",耗费半生的才华与智慧,帮助戴维斯杯赛开创了"大航海时代",而他自己则始终留在家乡墨尔本的宁静港湾,是一颗不折不扣的"团队之星"。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男队7月力挫美国队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转眼他们已迎来了和俄罗斯队的世界组半决赛。就在以重磅炸弹拉夫特为首的澳队把外强中干的美国队打得没有脾气后,许多人便预测今年的戴维斯杯十有八九落入澳洲人的手中。澳队领队纽康姆舌战美国群雄后载誉而归,仿佛已看到自己如曼联教练弗格森那样辉煌的一幕。恨不得半决赛快点到来。9目20日总算被他盼来了,可麾下却少了两员大将——澳洲大炮  相似文献   

9.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一项命名为“世界小国篮球锦标赛”的比赛,不久将成为国际篮坛的盛会。这项“世界小国篮球锦标赛”,顾名思义,只是世界上的小国家参加。这个小国篮球赛的观念,是由大洋区篮球联盟秘书长拉姆齐(澳洲人)倡议的,这个打算已在他的脑海中酝酿了大约两年。拉姆齐现年64岁,热心推广大洋区的篮球运动。他说:世界小国篮球锦标赛将让篮球水准还不高的小  相似文献   

10.
王查娜  宗河 《新体育》2005,(5):44-46
他叫王同祥,80年代在中国跳水队执教时,和当时的跳水队总教练徐益明在同一个组,那时,他的身份是一名中国教练;如今的他,依然是一名跳水教练,只是国籍变成了澳大利亚。在澳洲执教15年,带队员拿到澳大利亚事隔80年后的第一枚女子跳台奥运会冠军,王同祥,成了澳洲人的骄傲,也同时成了中国跳水事业的另一成功符号。在中国媒体的笔端,给他这样在海外执教的中国人起了这样一个称呼——“海外军团”。  相似文献   

11.
1983年9月26日,是每一个澳洲人终生不能忘怀的伟大日子,他们的帆艇“澳洲2号”,竟然夺了美国霸持132年之久的“美国杯”帆船赛冠军。这一只冠军优胜杯,在美国东部的纽约帆艇俱乐部足足摆了132年,这次却让澳洲队所获。难怪《时代周刊》把澳洲队的照片刊登在封面上了。什么是“美国杯”? 所谓“美国杯”是指世界帆艇比赛而言,各国莫不为争夺此杯优胜的名誉,花费大把金钱,投注大量  相似文献   

12.
大话     
《网球》2007,(3)
安迪·罗迪克:“他给了我一杯啤酒。”——澳网半决赛在费德勒前面的溃败,成了美国头号男单新的恶梦。当有记者问他教练在比赛后跟他说了什么时,他这样回答。也许康纳斯是在暗示他:一醉解千愁吧。雷顿·休伊特:“在这儿,你全力以赴要做的就是:确保自己的身体别中暑。做不到?那你就玩儿完了。”——虽然野兔是土生土长的澳洲人,但同样难以忍受墨尔本那酷热的天气。可惜,群星闪耀的澳网不能把他的每场比赛都安排在晚间。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公开赛不仅提供精彩的比赛和耀眼的明星,还免费供应球迷的热情。澳大利亚人对本国选手痴心不改──尽管近25年来,还没有一位本土球员荣膺男单冠军。可是他们依然很自豪,因为他们拥有的是世界上最有个性、最有看头的网球选手。不拿奖杯也没关系,澳洲人生来心胸宽阔,从不骂“臭球”之类的话,反正眼睛过了瘾,心里就快乐。这倒反而使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大男人们有点想落泪。  相似文献   

14.
马玉星 《新体育》2005,(11):14-15
有人用四年时间来酝酿人生的一个起点,有些人却把它变成了终点;有人为了一个夙愿苦苦奋斗了八年,有人却在闲庭信步间就站在了巅峰;有人复慨而慷仍留遗憾,有人知耻后勇终于力挽狂澜;有人敢用青春颠覆一切秩序,有人老夫聊发少年狂;有人站在谢幕的舞台上泪如雨下,有人才刚刚上路……2005年的秋天,在南京,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悄然淡定有人横眉冷对有人孤芳自赏,让《新体育》带你记住这些面孔。  相似文献   

15.
胡荣华是我国台湾省桃园县人.今年三十四岁.他在青少年时,就幻想有朝一日能骑自行车周游世界,饱览五大洲的风光.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八四年三月十八日,胡荣华在亲友们的祝福声中,登上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飞赴澳大利亚,开始万里单骑走天涯的壮举.澳大利亚是胡荣华环球旅行的首途.当他从澳大利亚的雪梨市出发时,天下起了小雨,胡荣华毅然冒雨出发.尽管骑程艰难,但澳大利亚人热情友好的款待温暖着他的心.他在日记中写道"恼人的雨水,却让我享受了澳洲人的温情".五月二十二日,胡荣华从旧金山金门大桥出发,  相似文献   

16.
《体育博览》2011,(11):28-28
北京马拉松——三万跑友的运动盛宴,一路上育那么多的新鲜事.新鲜人。有人活动了,有人感动了,有人愤怒了,有人结婚了……  相似文献   

17.
伤情报告     
顾名思义,体育运动就是一种充满竞争性的游戏,而足球运动则在竞争的基础上 多了些许的残酷,有人成功就会有人失败,同样,有人复出就一定要有人倒下。  相似文献   

18.
    
张宾 《新体育》2012,(1):70-71
过去的2011是一个悠长的等待过程,有人幸福,有人忧伤,有人恐惧,有人焦虑……也有人再不会经历下一场等待了,他们还没来得及唱完那首“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就被现实抛向另一个世界,除了梦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事情你想忘也忘不掉,成了记忆;有些事情你想记也记不起,成了烟云。 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成功者原是失败者,有的失败者本是成功者。 转眼间就是岁末了,回顾1999年的中国体育,有人充实,有人失落,有人惘然,有人欢乐。好比打开了一只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相似文献   

20.
1月24日晴间多云气温:20℃~28℃上午~晚上   今天不喝啤酒 曾经有一个叫弗斯特( M·Foster)的人创意过著名的电视广告──《喝啤酒的澳洲》。该广告是埃默森(Roy·Emerson)、斯托尼(Fred·stolle)和托尼·罗彻(Tony·Roche)等体坛大牌明星庆祝胜利狂饮啤酒的情景表现了澳洲民族胜利之后最重要的一种非运动文化的庆贺方式。 今天的墨尔本显然是个没有阳光的日子澳洲人继昨天“哀悼”菲力普西斯“阵亡”的悲伤后又目睹了“最后希望”林伊特被瑞典毛头小于诺曼给“就地正法”了。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