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毅 《历史档案》2023,(2):138-144
<正>清承明制,实行捐纳制度,捐纳项目、价格、手续、铨选的相关规定等在不同时期都有变化。关于捐纳制度的研究早年有汤象龙根据军机处旧藏档案所作的《道光朝捐监之统计》((1)),主要从捐监制度的起源、清代捐监制度略述、道光朝捐监之统计和道光朝捐监银之分配四方面内容进行阐释;许大龄的《清代捐纳制度》((2))以丰富的资料对清代捐纳制度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可称为研究清代捐纳制度的拓荒性力作。近年来,伍跃的《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3))从制度史与社会史角度出发,探讨捐纳的功用及影响,对捐纳研究有重大的突破和推进。捐纳文书是在捐纳程序中形成的纸质文书,作为个案资料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颇受重视。已经公布的捐纳文书,如安徽省档案馆藏同光年间捐纳文书((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明清徽州捐纳文书14件((5)),安徽师范大学藏同治十年(1871)户部执照和监照1套((6)),安徽黄山学院图书馆藏清代中晚期捐纳文书((7)),辽宁省档...  相似文献   

2.
清代任官,有正、异途之分。据《清史稿》载,“清制,入官重正途,自捐例开,官吏乃以资进”,所谓“重正途”,即国家重视由科举、五贡(恩、拔、副、岁、优贡生)、萌生入仕之途径;所谓“以资进”,即士子通过捐纳异途取得官爵。捐纳制是公开卖官鬻爵的制度,几与清代相始终。捐复制是捐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清代官制的一个侧面。研究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不仅可以为考察捐纳制度提供依据,而且必然有助于探讨该时代的社会形势。但在过去,由于这方面资料较少,所以学界多瞩目于入官正途——科举、五贡之研究,对异途捐纳、捐复很少涉及。笔者拟以《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档案》所收之《推广捐复之例》为基础,参证有关史籍,对捐复制及其与当时社会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从而透视乾隆盛世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来借以比喻清代官场的腐败,李宝嘉的小说《官场现形记》更是将清末官场的丑陋揭露得淋漓尽致。辽宁省档案馆在筹建特藏档案室时发现的一份反映清代捐纳制度的买官收据——正实收,从侧面揭示了清代官场腐败的一个根源。  相似文献   

4.
<正>正实收也称实收,是清代捐纳(捐输)制度下政府卖官买官的收据。现代社会,花钱谋官是腐败行为,见不得光。而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曾有公开、明码实价卖官买官的捐纳制度,平民或低级官员交纳一定数额的银两或粮食,可得相应的官职或头衔。捐纳制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嗣后历代封建王朝无不开办捐纳,一直持续了近两千年。清代,捐纳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与科举、荫袭、保举同为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始于顺治朝,完备于康熙、雍正、  相似文献   

5.
《黑图档·咸丰朝》作为清代盛京内务府公文、档案副册,记载了清代盛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信息。捐纳是咸丰年间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被迫采取的以出卖官缺而获取资金的措施。《黑图档·咸丰朝》中对此内容有着一定数量的记载。本文梳理其中捐纳相关规定的变化、基本形式和具体的管理、执行措施,并以此分析清代咸丰年间捐纳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赵兰 《档案天地》2013,(12):20-23
捐纳,又叫赀选,有时也叫捐输、捐例、开纳,通俗讲就是卖官鬻爵。它通常由政府条订事例,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成为制度,这就是捐纳制度。卖官制度由来已久,早在秦汉时就已出现。据史书记载,秦汉两代,每逢军兴、河工或灾荒,统治者每多举卖官爵,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7.
捐监即出资报捐以取得益生资格。乾隆帝继位之初,将各类捐纳尽行停止,独留捐纳监生一项,但须赴京于户部纳银办理。乾隆三年,下旨将捐监改为纳谷,并划归各省办理,其后又多有变化。纳谷捐监的本意是增加国家粮食储备,以利赈灾平粜,抑制粮价上涨,它与乾隆帝为进一步巩固统治而采取的其他一系列经济措施密切相关。同时,清代乾嘉时期相当一部分府、州、县官出身于捐监,但纳谷捐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地方官吏的抵制,从考察清代错综复杂的权力结构的角度来说,其中很有一些耐人寻味之处,因此,它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清代中期的政治状况。现特将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及上谕档案中有关史料选辑刊布,以为研究乾隆朝政治经济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道光十年,安徽发现捐纳职衔者并无部案,咨取部文核对,亦与户部咨文版片式样迥异,且无捐纳者身家清白册结,凡此种种,均与捐纳之例不符,遂上奏朝廷。道光帝谕令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户部、刑部严查,并一再发出谕旨,今各省督抚追缉案犯。数月后,将案犯追解归案,审出户部、国子监等衙门捐纳房贴写办理假照经过,从而得知办过假照达数百人,得银数万两。不仅户部如此,冬部皆同。溯自嘉庆二十一年以来,共办过假照达4000余人之多。这是继嘉庆十九年假照案后,又一起严重事件,为此事而降革、降调各部堂官、司员数百人。现将馆藏军机处上谕档中有关档案辑出,予以刊布,可见清代中叶以后官员昏庸、吏胥舞弊之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沿袭前朝,实行捐纳制度,究其原因是军需、河工、赈灾、垦荒需费浩繁,国库不足,必须另辟财源,其来路之一即用捐钱或实物(如粮食、马匹等)量予官职、封典、贡监等名目,即以买官、买荣誉、买出身的办法得到钱物。这显然不是好办法,一开始实行就有人反对,但为了满足庞大的开支,从康熙朝至清末二百多年间,基本未曾中断。随着捐纳制度的实行,弊端亦随之而生,其弊端大体可归纳为三:其一,官员包揽捐纳,所收之捐钱大量归于承办官员,少量归于国库;其二,官吏作奸,书吏久在捐纳房,熟于事故,收银全部归己,给予假照,加之…  相似文献   

10.
清代勘验是一种所涉范围广泛的政府行为,包括:官学考验,保举验看,捐纳验看,肃贪验赃,武备勘验,军兵勘验,刑法核验,工程勘验,仓库察验,盐、茶、漕验,民生核验。由此,诞生了专门的验勘机构及相应的验勘文书。从宋元申状发展到清代申文,是公文发展史上的一大变革。申状、申、验是一脉相传的文种。文章还分析了清代申文分解为“验文”“详文”的内在依据和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康熙初年,军需、河工费用浩繁,为顾及国计,不得不另辟财源,于是仿历代纳粟之法,推而广之,开创有清一代捐纳之始。其定例简言之,即使民出资,然后给以官职,或虚衔,或实授,用以充朝廷急需。现将馆藏内阁黄册中都察院科道御史有关捐纳之奏章辑录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封袭蒙古台吉爵位,造就了蒙古社会最为广泛而庞大的统治阶层,其封袭制度是关乎蒙古地区政治、社会及治边政策的重大问题。蒙古台吉爵位的封袭制度经历了前期的创始、完善和后期的沿袭、调整阶段,且无论在任与否,台吉爵位均有原品世袭、世袭罔替之例。至晚清,清廷又通过捐纳封袭爵号,使台吉固有的功封制受到了冲击。学界对此问题尚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且存在类似"除世袭札萨克头等台吉,其他均为降等世袭"等观点。本文拟以清代档案、文献等为基础,探究清代外藩蒙古台吉、塔布囊爵位的封袭及其变迁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友、经承和代书被泛称为书吏,他们在清朝各级官府承担着问律援例及日常文书、档案工作,以今人的眼光看,他们即是官府中的文书、档案工作者。在中国封建史上,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朝代并不多,清朝是其中之一,其官僚非起家科举,而是以恩荫保举得官,更有捐纳买得者,此辈于法令章程本不谙习,于千变万化的例案之间更是跬步难举,于是各级官府的官员在处理日常政务中十分依倚书吏,使之成为主官的智囊、左右手,书吏则借机把持案卷,营私舞弊,更有一等积棍,名曰“缺主”,从而使清代书吏问题较之各朝更为突出,此乃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一大特色。但长期…  相似文献   

14.
致仕即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从古籍中记载致仕的史料视角,详细地考察了明代官吏致仕条件、待遇、事例等,指出明朝致仕制度上承以前各代,下启清代,是中国致仕制度的转折期,在制度的规定上日益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王科杰 《历史档案》2020,(2):108-116
捐输赈济作为一种国家汲取赈灾财富的手段,在乾隆朝始因制度化而成熟。为与卖官鬻爵的捐纳赈济相区别,清廷不断强调捐输的自愿原则及赏赐的滞后性,并以其有裨世道人心而大加提倡。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往往因灾情紧急与制度的模糊性而发生强迫捐输的情况。在因勒捐勒罚而起的庄有恭案中,制度的制定者乾隆帝即在调查得实后默许了这种越轨行为。只有以袁枚为代表的民间士绅,因受害严重才发出了微弱的声音。捐输赈济的"言不由衷"不仅反映了其与捐纳赈济的暧昧关系,更体现了"不加赋"的清代财政体制在面对临时性社会危机时的尴尬与无奈。  相似文献   

16.
社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存储制度和形式之一,因其设置于村镇且听民捐纳、管理而有别于义仓、常平等粮仓。一般认为社仓起源于隋朝,至南宋朱熹始创立社仓之法,主要目的是应对粮食短缺,救助困难群体。清代重视社仓建设,康熙十八年(1679年),户部题准建立社仓,春借秋还,收取息谷,以丰年之有余,备歉岁之不足。雍正、乾隆时期,各省渐行社仓之法,社仓出现繁荣局面。2004年本刊曾刊登雍正朝社仓史料,现将有关乾隆朝社仓档案史料编选刊出,以供研究参考。——编选者哈恩忠  相似文献   

17.
社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存储制度和形式之一,因其设置于乡村且听民捐纳、管理而有别于义仓、常平等粮仓。一般认为社仓起源于隋朝,至南宋朱熹始创立社仓之法,主要目的是应对粮食短缺,救助困难群体。清代重视社仓建设,康熙十八年(1679年),户部题准建立社仓,春借秋还,收取息谷,以丰年之有余,备歉岁之不足。雍正、乾隆时期,各省渐行社仓之法,社仓出现繁荣局面。2004年本刊曾刊登雍正朝社仓史料,现再将有关乾隆朝社仓档案史料编选刊出,以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清代行政处分法律体系中,会典、则例、事例、律文与条例均有关于行政处分的规定,在适用过程中依照按条、引例、比照、酌议的顺序拟定对官员的行政处分。  相似文献   

19.
许颖 《兰台世界》2014,(4):60-61
在清代行政处分法律体系中,会典、则例、事例、律文与条例均有关于行政处分的规定,在适用过程中依照按条、引例、比照、酌议的顺序拟定对官员的行政处分。  相似文献   

20.
光绪元年陕甘分闱,是清代科举史上的重要事件。咸同之际,为筹措军费,捐纳广开,遂造成仕途壅塞不堪的情状。陕甘分闱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获准,且伴有增额,其意义已不只是一个区域科举政策调整的问题,既包含着清政府筹边政策的调整,也不乏疆臣与枢臣博弈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