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话题作文“文体自选”,并不是说只要是话题作文什么文体都适合写作.实际上,话题作文文体暗含着一种隐性限制,存在着最佳的文体选择。  相似文献   

2.
通病:数年话题作文训练,养成了不少学生定式思维。每逢作文,他们便往往不假思索,信笔涂鸦,以致误将“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标题”当作话题作文的“话题”……后果:忽略审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十年寒窗毁一旦,纵读诗书也枉然。诊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处方:弄清题型,强化审题,对症下药。一、常见的命题形式及审题提示1、命题作文①显性命题。A、单词型:如尝试、习惯。这类单一题目写作范围宽泛,写法灵活。B、短语型:学会怀念。这类复合型题目,审题时要确定好它的重心所在。②隐性命题。如树木·森林·气候。写这类…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需要审题,这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但在平时的审题训练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对命题人所提供的导引材料或对话题本身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写作的主题或方向,而忽视了对命题导向的揣摩和分析。话题是显性的,而命题导向则是一种隐性的写作条件。尽管在话题作文中,命题导向的隐性条件是以显性的导引材料和话题为依托的,但这种隐性条件往往是写作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写作的成败,因此不可忽视。从内在表现来看,话题作文的命题导向主要体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虽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是鱼不能跃入天空,鸟不能飞进水底。框限少,不等于没有框限。所以,审题是写作的第一要著。审题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浅”则审出显性信息;“深”则审出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比较清楚,字数、表达、标题、立意、文体都有一定的要求。隐性信息就是要紧紧地把握话题“起跑线和终点线”的内涵,写出从中的感受,写出你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写作的重点,这就是题目所给我们的隐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陈燕君 《学语文》2003,(5):28-29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题型 ,但它不是全方位开放 ,而是有所限制。所以 ,把握好作文题的限制仍是关键。话题作文就给出的材料来看 ,我们不妨把它分为三类 :1.启发性话题作文 ;2.隐性限制性话题作文 ;3.限定立意性话题作文。下面就来谈谈这三类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启发性话题作文的审题。这类作文题给出一个启发思维的材料作引言 ,这个材料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给学生提供许多侯选角度 ,或让学生由侯选角度类推一个新角度来行文。这类作文的限制比较宽松 ,审题一般可从给出的话题上下功夫 ,仔细审好题目。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  相似文献   

6.
李靖 《考试》2005,(10)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语文题中的作文命题稳定为话题作文已是不争的事实,2004年15套高考题,除北京、福建外都是话题作文,2005年的八道话题作文,四道隐性话题作文。如此看来研究话题作文的指向,吃透话题的内涵,进而研究面对话题作文制胜的方法,应该是老师,尤其是高中学生必须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在高考作文中制胜,必须有明确有求异和创新意知,亦即要讲究几个思考:一、同一话题不同的文体思考研究2004年、2005年的高考作文题,命题也好,话题也好,大多不限文体,或只加上了“除诗歌外”的限制,笔者以  相似文献   

7.
王家良 《学语文》2005,(6):33-33,40
作文重在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无论何种形式的话题,在显性语言材料的背后,都有命题者隐性的用意所在。我以为“分解造句审题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强调人人有话说的特点,符合不给学生设置作文障碍的要求,有利于张扬个性,有利于创新,有利于智力发展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话题并非命题,学生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作文套路,而选择最能展现自己作文特点和风格融的形式及内容。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一、审题要准确对话题作文而言,审题耍准。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准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然后思考写作的角度。其次要抓住材料中的语言提示,得到写作信息,找到可供选择的写作方向,从而正确快速地构思。如话题作文“收藏”,明确提示文章可以“大到文物古籍、古玩字画,小到一张卡片、一张书签、一张相片”。有的信息则隐含在提示语中,如提示语是“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苦乐,是感受生活。”这段话暗示了写作的内容,可以写对景物、音乐、亲情、友情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奋斗中的苦与乐。最后要特别注:苗舌题里的限制语和中心词,往往会对作文的内容、中心、立意、文体等有所限制。如话题“心灵的选择”,应该写内心的思想斗争,才能突出“心灵”这个重心,如果简单地写“选择”,那就离题了,因此审题要准。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文体自选”,并不是说只要是话题作文什么文体都适合写作,实际上,话题作文文体暗含着一种隐性限制,存在着最佳的文体选择。仔细琢磨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诚信”,实际上这个话题已锁定了文章的立意取向:我们需要诚信,世界呼唤诚信。没有学生在考场上拿自己的青春作赌注,反弹琵琶标新立异:这个世界不需要诚信,提倡无奸不商,新时代仍然需要用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教师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标准。对于已经圈定了立意走向的话题作文,笔者以为这样的话题作文最好选择议论性文体而少用记叙性文体写作,特别是纯粹写自身经历的纯记叙文。如…  相似文献   

10.
芮瑞 《学语文》2005,(4):6-27,21
从1999年到2005年。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唯一的命题形式,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回顾这种命题形式的出现,命题者的“开放”初衷是非常明显的。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高考作文的主角是限定文题、文体的全命题作文和注重审题立意、讲究“引、议、联、结”的“供料作文”,它们因为有内容和形式上的诸多限制。不利于考生写作能力的发挥。话题作文以其对种种限制的突破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也丰富了作文命题的形式。人们认为,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开放”。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全新的考查样式,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笔者却认为,“话题作文”仍存在致命的缺陷,有无法弥合的“硬伤”。   首先,“话题作文”命题限制不够,写作范围门户大开,几乎来者不拒。的确,“话题作文”解放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但另一方面,“话题作文”命题限制不够、内容不设防线的特点也同时显露在我们面前。以 2000年高考为例,作文命题比往年更大胆放宽了限制,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本身十分宽泛外,还作了多方开放性提示。“角度”、“理解”、“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继1999年“话题作文”初试,2000年高考作文命题实质是“话题作文”三试了——春招是二试。“话题作文”由材料作文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题型。材料作文立意常呈定向性,而话题作文立意则呈辐射状;材料作文文体常受限制,话题作文淡化文体要求,形式可多种多样;材料作文行文往往需复述或摘引或点明原材料,话题作文只需与话题有关,无需与原材料直接挂钩;材料作文对考生思维限制多于开放,话题作文对考生思维则开放多于限制,为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和理解,展开联想与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3.
审题不难话题作文由于其开放性,大大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一般不会造成离题万里的情况,但审题不准的情况也有发生。如2001年的“诚信”话题,有的考生理解为“真诚”;2002年“心灵的选择”话题,有的考生就写“社会职业的选择”、“买书时正版书与盗版书的选择”等等,这就偏离了“心灵”这一限制性定语。要特别注意2001、2002、2003连续三年的作文要求中均突出强调了“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的限制,切不可打擦边球,话题一带而过。  相似文献   

14.
首先要认清这是一道有限制的话题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还应该视为话题作文,因为命题中明确提示“话题” 二字,而从规定最明确的“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句话,也可以发现这是“话题”作文的要求。 但它与前两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又并不完全一样。1999年的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同样提供了一段材料,只能算是引导语,但题目中明示,所写作文不要受提供的文字限制,可以不考虑提供的文字。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也在题目中明确指出:“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材料之争作了梳理,并结合我国高考作文改革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笔者自己对漫画材料的辩证思考,深入分析了漫画材料的特殊性,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显性任务指令与隐性任务指令提出了明晰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临场作文时,怎样才能既充分发挥话题作文的优势,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又符合话题的要求呢?关键在于把好审题关,虽然话题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是并不等于不需要审题;限制少,并不等于没有限制,可乱闯禁区;范围广,也不等于没范围,可天马行空。近几年中考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出现“跑题”、“离题”的现象。有些考生一拿到话题,不作细针密线的分析,提笔就“乘风破浪”、“直挂云帆”而去,结果当然难以“济沧海”。因此必须重视话题作文的审题。下面介绍几种审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淡化话题的审辨有人认为,话题作文限制少,不会像命题作文那样给人以离题之虞。这种观点实际上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对话题作文而言,审题的功能不能弱化———它可以测试出考生是否具备起码的语文思维能力。“作文内容进入话题范围就是符合题意”(张伟明),辨析一下这句话,就有三个需注意的问题:话题范围是什么?怎样才算进入话题范围?作文内容需有多少进入话题范围?何况,考生围绕话题自由拟题后,话题作文也就转化成了命题作文。在2002年高考中,有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话题中的限定语“心灵的”这三个字的内涵,在作文中未能予以凸现。这里,…  相似文献   

18.
临场作文时 ,怎样才能既充分发挥话题作文的优势 ,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 ,又符合话题的要求呢 ?关键在于把好审题关 ,虽然话题作文不设审题障碍 ,但是并不等于不需要审题 ;限制少 ,并不等于没有限制 ,可乱闯禁区 ;范围广 ,也不等于没范围 ,可天马行空。近几年中考中 ,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出现“跑题”、“离题”的现象。有些考生一拿到话题 ,不作细针密线的分析 ,提笔就“乘风破浪”、“直挂云帆”而去 ,结果当然难以“济沧海”。因此必须重视话题作文的审题。下面介绍几种审题的方法 :一、同义辨析法。即找几个与话题意义相近的同…  相似文献   

19.
当考生为命题作文的限制感到窒息时 ,材料作文为其捅开窗户 ;当考生为材料作文的审题感到困惑时 ,话题作文又悄然入室 ,面授机宜。话题作文的出现 ,突破了文题的限制 ,降低了审题难度 ,就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方面而言 ,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命题方式。可人们总是像见到了松掉裹脚带的大脚丫 ,为其挣脱束缚呐喊 ,又为其走姿放纵挑剔 ,总觉得放弃不如绑着习惯。可她不以为然 ,像是要继续走下去 ,一年、二年、三年、四年 ,持续四年的高考作文 ,仿佛已经走进了“话题时代”。既然有生存的基础 ,发展的可能 ,那就有研究的价值。什么是话题作文 ?如何运作…  相似文献   

20.
崔国明 《现代语文》2006,(4):122-123
任何一种形式的作文在刚兴起时都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但随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终将逐渐显露,话题作文当然也不例外。从1997年至今,高考话题作文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如今的话题作文也已进入了“后话题时代”。从2005年全国及各省市的16道作文题来看,“开放中有限制”已渐成趋势和主流,因此,从备考的角度来说,这“开放中的限制”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有效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