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宪祖是晚明著名戏曲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所撰传奇六种,杂剧二十四种。他的戏曲著述,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其艺术成就,堪称明代剧坛上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作品。叶宪祖在明代戏曲史乃至整个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剧坛上苏州派的传奇创作在内容上具有三大特色,即讥切时弊、关注现实的现实精神,事关风化、劝善惩恶的教化目的,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平民色彩。这三大特色,使苏州派传奇在总体上显现出迥异于晚明吴江派和明末清初其他戏曲作家的文化内涵。苏州派作家既为传统道德所支配,又为平民情趣所吸引,这种文化意识的双重性特征,使苏州派作家在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和理想人格的选择中,无可奈何地陷入难以解脱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3.
阮志芳 《考试周刊》2014,(18):22-23
晚明时期南曲隆盛,作家辈出,吴江派以独具特色的散曲创作和具有开创性的散曲理论,在晚明曲学领域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吴江派为切入口,选取几位代表作家作品详论,重点剖析其南散曲创作风格、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以期透过吴江派散曲作品重新勾勒散曲发展轨迹,准确认识并定位南散曲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戏曲分为唱南曲的传奇和唱北曲的杂剧,沈璟和梁辰鱼分别是今苏州地区的吴江派和昆山派的代表作家,他们以传奇创作为主,沈璟的戏曲有剧本《义侠记》、《红蕖记》、《坠钗记》等,梁辰鱼的作品主要是《浣纱记》。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吴地佛教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宣传积德行善、远离诸恶的佛教思想;主张淡漠世俗、保持本真的人生态度;同情民众苦难、慈悲为怀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5.
明朝万历年间,剧坛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论争,几乎所有的剧作家、评论家都卷入其中或受到它的影响。王骥德和两派剧作家都有过学术上的长期切磋和往返辩难,他的本色论正是在这场学术论争中逐步形成的。 临川派和吴江派,是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各不相同的两个戏曲流派。两派论争的焦点是戏曲创作中文辞与格律的关系问题。沈璟主张“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  相似文献   

6.
朱素臣是明末清初苏州派创作群体的一位重要成员。他一生创作颇丰,且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然而,当今学术界对朱素臣的研究显得有些薄弱,其地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欲通过对朱素臣研究条理的整合和分析,为今后的研究能较为全面探讨朱素臣传奇创作的成就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晚明剧坛上,叶宪祖是一位多产作家,他著有杂剧24种,现存12种。从作品主旨上,他的剧作可分为四类,即崇佛剧、公案剧、历史剧、爱情剧。叶宪祖的杂剧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强烈批判现实的精神,在艺术体制方面又有创新之处,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宪祖是最早向科举制度发起攻击的作家之一。《鸾鲲记》借唐人之事,揭科举之弊,抒愤懑之情。剧中三位书生是叶宪祖自我形象的三个方面。杜羔是初次催落沮丧失落的叶宪祖,温庭筠是叶宪祖积极进取的化身,贾岛则是叶宪祖屡试不第悲愤情绪的再现。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叶宪祖多次落第的复杂心态和他所经受的种种折磨,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传统仕宦之途欲罢不能,欲弃难舍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9.
作为"吴江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沈璟,他所创作的《红蕖记》堪称一绝,"联篇新巧而律度又谐和",其《红蕖记》的水意象成为了一大特色,本文将以水意象在作品中的神灵化表述、情感表达、水意象所具有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作为研究方向,着重分析《红蕖记》中的水意象。  相似文献   

10.
在沈、汤论争中,沈碌力倡“音律说”、“本色论”,这对扭转明中期以来的不良创作风气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明后期戏曲创作对音乐美、形式美追求的时代特色。但沈臻的理论忽视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客观上对明后期吴江派的戏曲创作及作品品评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汤显祖提出“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强调了作品的“曲意”、“意趣”,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重视作品的机趣、神似、真色等问题,对明后期临川派作家的创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考证《大武乐章》包含《昊天有成命》,此结论却为高亨等学者否定。王氏循《武宿夜》以考《大武》的方法是正确的,《昊天有成命》中的“成王”决非姬诵,故不能以此将其排除在《大武》之外,而《我将》亦非《武宿夜》。总之,《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为《大武》之一篇信无可疑。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批评家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在创作论、主题论、人物论等方面皆反对李贽的观点 ;而在“自娱娱人”说、宋江形象、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则承袭叶昼的一些说法。金圣叹为了出名 ,大反甚至大骂李贽 ;而其狂傲性格使他在承袭叶昼时又不标明。金圣叹反李痛快 ,而承叶则极不诚实。  相似文献   

13.
晚明时期在吴江地区形成了“午梦堂”作家群,这个作家群以叶绍袁、沈宜修夫妇和其四女七子为核心,囊括了叶、沈两大家族近20人。其特点表现为:以血缘纽带为核心,一代乃至数代的家学传承为特色;无论是叶绍袁本人,以叶燮为代表的子辈,还是沈宜修母女都体现了极高的文学才华,尤以女性文学成就突出。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实施1400多年,深深地影响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女性,她们是科举社会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尤其在重文兴教风气盛行、盛产进士的苏南区域,更是如此。明清时期,苏南家族的女子随着科举制的变迁,对科举制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明代江阴梧塍徐氏的两位母亲,清代江阴缪氏、昆山龚氏、常州西盖赵氏家族的多位母亲,直至清末吴县叶氏家族、无锡城中薛氏家族和天授胡氏家族的多位女子,堪为典型之例。通过对她们相关言行的描述与分析,大致可以勾勒出科举制变迁之下苏南女性关于科举制及教育的认知与行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无常》因其与《朝花夕拾》格格不入的杂文化风格常常被研究者简单化处理.但鲁迅却借助无常这一特殊形象传达了对父亲(包括父亲和老师)的理想.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在描写策略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无常代表的"师格"的正面典范,同时也是在鲁迅人生中缺席的父亲角色的有力补充,三者最终统一于无常.《无常》体现了鲁迅一生对"人之父"孜孜不倦追求的轨迹,并将《朝花夕拾》从回忆型文本上升到美感与哲理并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散文以其携带着浓厚的传统文化 ,特别是吴越文化信息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一信息在他大部分的散文作品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发散。朱自清散文的吴越文化信息主要发端于作家本人对地域文化浓厚的审美心理素质 ,这一心理素质的形成可能与他长期生活在江浙一带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又有着浓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时寄寓了他的理想人格,他痛恨虚伪,尊从诚实,但他又不是绝对地评价人物优劣,而是把人置于现实生活中来评论的,如他把宋江当作“假人”,把李逵当作“真人”,但假人也有假的必要,“真人”也有真的缺陷,因此,武松既堂堂正正,又善于应对,成为金圣叹最理想的人格,称之为“天人”。  相似文献   

18.
吴嘉纪是清初一位非常优秀的遗民诗人 ,生前身后一直为清人所景仰。但今天 ,人们对他的品性与诗歌存在一些误会与偏见 ,认为他与周亮工、王士等清廷官吏交游唱和 ,渐失本色 ,诗歌走了下坡路。经考辨 ,他一生坚持民族气节 ,品性高洁 ,抱穷守志至终老 ;他秉持儒家诗教精神 ,关心民生疾苦 ,善用白描 ,以高超的诗艺创造了自成一家的“野人体”诗歌 ,有力地彰显了清诗的实绩 ,从而成为清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许国为炎帝之裔的姜姓诸侯国,周武王初封文叔于许,至战国初为楚所灭。在西周时代许人生活较为安定,而至春秋时期,为郑、楚两国所压迫,在70年时间内竞致5次举国迁徒,分别迁至叶、城父,再至叶、白羽、容城。5次举国迁移承载着许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太多的痛苦、屈辱、悲哀与无奈。许国的历史经历固然因为郑国之侵扰、许人自己的选择等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其处于楚、晋两大国交界处,这就使得它在南北纷争激烈的春秋时代不可能得到安宁与保障。同时许人数次移徙也体现出楚人在春秋时期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20.
对-k尾入声的离析,是顾炎武对古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论析顾炎武在《唐韵正》里主要离析的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10个带-k尾的入声韵,并予以归类分析。其中屋韵分为3支,其余9韵一分为二。如药韵“药栎弱虐爵约跃绰”归宵部,“略若惹缚攫著却”归鱼部。其离析之精当,段玉裁、戴震、江有诰等曾有过高度评价,而清儒及今人入声韵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