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翦伯赞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他战沪潜港,呼吁推动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史观指导下的史学研究,主编<中国史纲要>等教材,为推动共和国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在1901年的《中国史叙论》和1902年的《新史学》中,提出了"新史学"的思想,领导了中国"史学的革命"。在他晚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再次谈到了"新史学"的问题。文章比较了他的"新史学"与所谓的旧史学有哪些不同,以及他早期的"新史学"思想和晚期是否相同。另外文章探讨了他的这些新思想,在哪些方面受到前人的影响,又对于当时史学界、对于后来史学学科的建立产生了什么作用,尝试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1902年,20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的著名论文<新史学>,犹如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发动的一声春雷,由此激起波澜壮阔的新史学思潮,其影响远达整个二十世纪.前一个世纪之交,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重要时期,而梁启超正是这一演进过程中的最关键人物.他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相关主张,已经贯穿着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言新史学是指20世纪初由梁启超所发起的"史界革命",其主要特点是对旧史学的破坏与承接,但其破坏占主导。新史学在对旧史学的批判过程中,同时也汲取了晚清旧史学中今文经派的思想资源,从这个角度而言,尽管新史学是对旧史学的全面批判与反动(破),但实际上新旧史学在思想资源仍有着继承和共享。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没有创立系统的资产阶级新史学理论,但他却是最早应用新史学理论于写作实践并且成果丰富的早期新史学家之一。刘师培的新史学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为20世纪初年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中国新史学的勃兴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鲁滨逊是20世纪初美国新史学的一代宗师,其新史学派是战后美国新史学的本土渊源、新左派史学的基础和后现代史学的先声,鲁滨逊新史学输入中国后在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鲁滨逊新史学派研究》对此所进行的系统研究,为中国西方史学史和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战后世界新史学发展的潮流中,美国的社会科学史学派通常被学术界认为与法国年鉴史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鼎足而立的三大史学流派之一,就其所取得的史学成就及其对战后历史学发生的重大影响而言,称它们为战后国际史学尤其是西方史学界的三支最重要的新史学流派亦无不可。本篇介绍美国的这一流派。  相似文献   

8.
萧一山是"新史学"流派的承继者和开拓者,治学深受梁启超影响,形成博通的风格,不仅在融合中西文化基础上将"新史学"理论向前推进一步,于历史观和史学功能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而且将其贯彻到清史编纂的实践中,撰成气象博大、新意迭出、风格独特的《清代通史》。他不仅为清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局面,而且为历史编纂的现代转型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倡导者与奠基人。他在对封建旧史“四罪二弊”无情鞭挞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新史学思想,为中国史学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如同他在政治上以“流质易变”著称一样,他的新史学思想也是多所变化的,甚至走向倒退。本文拟就从梁启超生活的时代、其史学理论体系与历史观,其政治实践与个性特点等方面去说明原因。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是中国历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现代新史学的诞生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实证史学,一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以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对于中国现代实证史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李大钊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则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