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高中生对高考分类考试的看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四川全省范围内的5所高中进行的调研发现,对是否有必要实行分类考试,学生看法不一。相同的看法其原因亦有差异。依据调研结果,本文建议,四川省应认真借鉴其他省(市、区)开展分类考试的相关经验,周密筹划,加强宣传,切实保障考生权益,确保分类考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周密是宋末著述大家,创作了大量的笔记和词作。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和文体内部新变的要求,周密的笔记与词作同步丰收、同题共作,有着基本相同的创作兴趣;宋人笔记具有的杂、散、实录等叙述特点影响了周密词作的风格特征;在词的创作中融入笔记小品文,使得周密词作有着浓厚的笔记小品文的趣味。周密的笔记与词作之间存在着的这些内在联系使得周密词作别具风貌。  相似文献   

3.
黄、廖本《现代汉语》作为一部深受高校师生欢迎的教材,几经修订但尚有若干疏失。本文就该教材增订三版上册中表述尚欠严谨周密的问题,分别列举实例,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诗情画意"出自宋代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一词,它的解释是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何让语文课堂远离枯燥无味,充满着这美感的意境呢?笔者试着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念和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且在思考中发现、表征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针对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及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诗、词用韵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宝贵资源,周密诗、词用韵前人未做过系统研究。通过穷尽考察302首周密古体诗、词,并以鲁国尧的宋代通语18部系为参照,得出周密古体诗、词韵系共16部。周密古体诗、词用韵大致符合宋代通语,同时也体现了宋末浙江吴语方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板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突出重点,帮助记忆。一堂课板书什么,怎样板书,这是种艺术,很值得研究。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程的基础上,精心制定比较周密的板书计划,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在大有好处。我在语文教学中,对板书的看法和作法是: 一、板书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相似文献   

8.
同位词组,是指具有同位关系的词组。同位词组由前后两部分组成,这前后两部分指同一个人或同一事物,而且往往有对注作用。同位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等成分,使句子的结构严谨,表达周密,含义丰富。以上这些,在现代汉语教材和有关的文章中都已谈及,不必赘述。本文试图就同位词组的修饰语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出教师的教学风格.那么,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应如何导入呢?本文试结合一些新课导入的片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Dewey)于1933年在他著作《我们如何思维》中最早对反思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反思是一种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随之,各国学者纷纷对反思进行研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学反思逐渐成熟,并形成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1.
秦观词远祖温韦,近承晏欧,下启周姜。在艺术上,秦观融会众长,把对传统的借鉴同自己的独创融为一体,创作雅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誉为"婉约之宗"。尽管其传世之作还不到百首,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宋词发展所起的承传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2.
周邦彦的词技巧很高,不论长调、小令,均见功力,影响深远。后世评家多有褒评,可见周在词的发展方面贡献之大。周精通音律,其词善于融化唐人诗句隐括入律,典丽精工,法度缜密,后人多尊为词家正宗,以为词家之有周邦彦,犹如诗家之有杜甫。周词亦有缺点,如较少反映当时现实,思想性不高,过分追求词藻。  相似文献   

13.
周密是宋季著名词人之一。在其留存的一百余首词作中,词调丰富,声情繁茂,创作技艺高超。通过草窗词作的具体分析更能进一步掌握词调与声情之间的关系,并可窥见晚宋词坛的创作走向及风气。  相似文献   

14.
裴台考     
稼轩词《满江红(汉水东流)》中"裴台"一地,广铭先生注未得其解。今据宋人诗词,考定裴台在长沙橘子洲,元以后毁。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词创作为主,而在词学理论方面遗留下来的材料比较少,因此向来被人所忽视。但作为南宋词坛巨擘,辛派词人领袖,缺少思想和理论支撑的辛弃疾是难以令人置信的,辛弃疾对词体的观念大概有以下几点:以气论词,人词为一,风格雄健;词以陶写,记写行藏,不平则鸣;书寻旧锦,词裁新碧,锤炼出新。深入探讨辛弃疾的词学思想,对于研究其人以及辛派词人的创作乃至南宋词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代金陵怀古词是自唐代金陵怀古诗之后,形成的独立文学题材。北宋金陵怀古词在抒情方式上承接唐人的审美情趣,其现实情怀以忧世为特征在词中得以确立,格调含蓄而温婉;至南宋,金陵怀古词的写作多与时局相关联,其情怀更加注重批判现实,词写强烈的个人情绪,格调因伤时愤世而愁郁沉痛。  相似文献   

17.
祝尧的古赋流变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尧把辞赋的演进分为五段:楚辞体、两汉体、三国六朝体、唐体和宋体,认为自西汉开始,辞赋一代工于一代,至唐、宋进士赋体,丽辞藻句已达极至,宋人纠枉过正,衍出说理一体.他论辞赋有四体:古赋、俳赋、律赋和文赋.古赋祖骚宗汉、以情为本,俳赋务于对偶、协韵,律赋严于声律,文赋的特征在于议论.祝尧讨论了后骚、辞、文、歌、操与古赋之间的关系,继晁补之、朱熹之后,兴文体横向比较之风.  相似文献   

18.
“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曾经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个是从史伯到孔子再到子思的先秦时期;第二个是从周敦颐到二程再到朱熹的两宋时期。第一阶段为伦理化阶段,哲学思辨不多,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第二阶段则为系统化、理论化、哲学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何为词的“本色”,是有宋以来词作者及词论家无法逾越的一个文体评判标准问题。自五代始,词被定为艳科的传统确立以来,虽经晏殊、柳永、欧阳修以至苏轼等人对词体词境进行开拓扩大,力图使词摆脱“艳科”,然而综观宋代词作,词的婉媚特色依然盛行,豪放风格的词亦呈方兴未艾之势。因此以何种标准为“本色”遂成为有宋乃至以后词评界一个颇具争议的论题。秦现、周邦彦的词被认为是宋代最具“本色“特征的作品,因此,本文以二人词作为文本范例,以历代词评为线索,深入探讨“本色”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论苏轼的俳谐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生性风趣幽默 ,其“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的创作作风开辟了俳谐词新的审美境界 ,带来了北宋词坛俳谐词的繁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