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星称干记者是出于一种难以拒绝的诱惑。说这话时他的态度绝对虔诚。于是他那片刻难宁的内心翻腾着无尽的渴望:渴望创造,渴望交流,渴望当一个特色与个性俱佳的名记者。为此他写得极苦。时至1990年之夏,天津日报二版套红加圈、推出个人专栏《今早相会》,天津人又多了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专栏主笔张建星也成了新闻人物。人们很快发现,这个张建星仿佛如影随形地出没于他们生活中间,那一个个推心置腹般的诸多话题以其特有的磁力,侃侃道出了他们的种种隐衷、忧思、呼唤和期待。如同作者在一篇回答读者问询的《相会》文章所说:“记者也好,作家也好;报纸也罢,刊物也罢,只要能和读者对话,并引起——或愉快、或沉重、或忧忧郁郁、或痛快淋漓的感情,就能成为读者的朋友。而只有在朋友的位置上,才能沟通,才能交流,才能共鸣!居高临下,或板起人师的面孔首先失去的是交流的真  相似文献   

2.
张建星 男,36岁,主任记者,天津日报编委兼财贸部主任,《北方市场导报》常务副总编。他工作勤奋,精力充沛,新闻敏感性很强,善于策划组织重大报道和重大活动。曾连续三次获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连续八次获天津好新闻奖。他主持的天津日报“今早相会”专栏深受读者喜爱。三联书店等出版社出版的其作品集《书祭》、《魔鬼市场》等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 常常以为,想要解读一个人,不必一定做彼此接近心灵的努力,只要看他是如何走向表达的,或许便足矣。 比如,对于那个以表达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并被人们所关注的张建星。 他是一位记者。据说这本不是他的最初选择,他那时一直梦想当一个纯粹的行吟诗人,或者作家。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底,天津日报为青年记者张建星开辟了一个《今早相会》专栏。该报总编辑鲁思说:“我们开设这个栏目,目的是沟通记者与读者的心,加强交流,共唱一首‘同心曲’。”《今早相会》专栏每周至少两次。不回避重大问  相似文献   

4.
《传媒》1999,(1)
1999年3月刚过,四十一岁的张建星出任《天津日报》总编辑。他对报社全体职工说:该给我的,天津日报都给我了。现在到了该我回报的时候了!此话不假。1983年张建星在天津师大毕业后分至《天津日报》工业部作记者。一年半后,他被破格提为记者部主任,当时二十六岁。三十岁成为报社编委会委员。这之后破格为主任记者,再破格为高级记者,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年获范长江新闻奖,是两届获奖者中最年轻的。所有这些成就都在三  相似文献   

5.
查国伟 《传媒》2005,(8):45-46
6年前,<传媒>杂志的前身<报刊管理>创刊时的封面人物就是时任<天津日报>社总编辑的张建星,当我们此次再对他进行专访时,如今的他已是天津日报集团包括<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在内的10报2刊的"总掌门".当我们站在天津日报集团的大楼外时,才深刻感受到6年之后的张建星和他的天津日报社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颗新星的轨迹──记天津日报编委张建星樊国安张建星。现为《天津日报》编委、《北方市场导报》常务副总编辑。天津新闻界公认的“鬼才”:以点子多、文笔精而获此雅号。1994年年底,对于年仅36岁的张建星来说,是事业步入辉煌的一年,他以省级报纸中唯一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张建星,<传媒>(原<报刊管理>)创刊号的封面人物.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书记,原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作为一位优秀报人和资深媒体管理者,他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和身体的健康。他们渴望从报纸等媒体得到有关医疗卫生知识,以便科学地安排生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投身于经济建设。为顺应这一潮流,除专业性报刊外,许多党报也相继开辟了卫生保健类专栏或栏目。嘉兴日报从1995年起也开办了《卫生与健康》、《医疗保健》专栏,具体由我编  相似文献   

9.
怎样讴歌我们时代的英雄──关于先进人物宣传的几点哲学思考张建星一、时代需要英雄人物和英雄主义精神30年前消失在拉丁美洲玻利维亚幽深丛林中的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在30年后的今天奇迹般地“复活”了。他那深埋于异国荒郊野地的遗骨,依然光芒四射。奇迹并不...  相似文献   

10.
心灵之约     
我们不能不在乎读者。不能不在乎读者对于我们热衷的那种新闻模式的冷漠,甚至拒绝。我们实在没有理由过于乐观。对此,我报总编辑鲁思同志显然感觉强烈。九○年夏天,黄昏晴好的一刻,他对我说,他看了我的《魔鬼市场》(三联书店出版),想鼓动我开一个个人专栏。他解释说,专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读者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在今天显得格外迫切。望着他如雪的白发,我似乎突然记起,他的年龄几乎长我一倍。我想,这个想法也许是他40年新闻生涯一个未圆之梦。开设个人专栏,对于他也许比对我更重要。因为他为新闻事业几乎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  相似文献   

11.
从小到大,他总是渴望那种热血沸腾激情涌动的时刻。懂得管虎的人都知道,在幻境的世界里,他是一个孩子,他的骄傲,失落,敏感,脆弱与愤怒都源于渴望远方,那个美丽的终极。  相似文献   

12.
周志懿 《传媒》2006,(6):26-27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传媒业面临什么样的发展环境?<传媒>应该怎么做? 张建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扩展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3.
迟到的礼物     
易名 《新闻世界》2007,(8):43-43
一位年轻人即将大学毕业。他一直渴望拥有一辆跑车。于是,他跟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随着毕业典礼的临近,年轻人期待着父亲给他一个惊喜。终于,在  相似文献   

14.
李鹏  王平 《今传媒》2005,(7):53-57
“超乎我的想象是你的勇气”。张建星说。超乎中国传媒界的想象是张建星的魄力。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专栏,是一个版面的骨架。有时一个好专栏可以提升报纸的整个版面,如果一个专栏打响了,出了名,那么这张报纸也就跟着出了名。 笔者对部分地市党报开辟的、在本地本省甚至全国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专栏作一介绍,以供业内交流。 《三峡商报》以记者冠名专栏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6.
《记者摇篮》2003,(7):38-38
小马时政快车《小马时政快车》只有一个作者,他就是大连晚报首席记者马野新,人们都昵称他为“小马”。“小马”是匹永不停蹄的“马”,堪称“快马良驹”。——为一位时政记者开辟的专栏2000年1月24日,《大连晚报》推出了《小马时政快车》专栏,这是大连市新闻界第一个为时政记者开辟的专栏。时政报道以全市党政的重要会议为报道主要内容,很难写得生动形象又准确到位。并且,时政报道以消息居多,需要有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报道。马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的一个座谈会上,一位大学老师满面春风向我走过来,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办公室订了一份《湖北日报》,我在"湖北作家写作家"专栏发表的文章,他都看了。这话我当然愿意听。像一个人开家餐馆,做的饭菜有人吃,生意就会红火。这个专栏字数上限是1200字。这  相似文献   

18.
宜昌日报的“再就业360行”专栏刚刚推出几个月,就在社会各界引起反响,不仅得到了宜昌市领导的赞扬,而且受到了北京、武汉、宜昌等地专家的鼓励。 事实上,最早关注这个摄影专栏的不是领导,也不是专家,而是许许多多的市民,特别是那些下岗职工。这个旨在报道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专栏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了不少下岗职工的目光。 八一钢厂一位下岗职工在来信中表露了自己的感受。他说他原来在厂里搞了多年经营管理,下岗以后也想上街摆个摊点,就是怕人笑话,怕丢“面子”,一直窝在家里,坐卧不安,六神无主。后来他在宜昌日报上看到一幅照片,说的是鄂西织布厂下岗职工阎永志转变观念办卤菜摊的事,特别是这张图片还配了一个《丢掉“面子”再创业》的题目。看了这张照片,他下决心租借门面摆了一个小货摊……  相似文献   

19.
阎卡林是经济日报的社论员,读者多是通过该报每周一的《每周经济观察》专栏认识他的。该栏目创刊于1988年,他是专栏的主持人,文章也主要由他写。1994年,为进一步扩大该栏目的影响,培养名专栏作家,经济日报决定,将此栏目改成卡林的个人专栏。1995年,《每周经济观察》获得了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的称号。 卡林始终记住老领导冯并说的一句话,写评论、研究问题时,必须彻底忘掉自己是谁,要把自己当成国务院总理或部长省长,只有这样,眼界才宽,思路才广,笔调才高。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最近阅读了“他是共产党员”的专栏文章,深感这个专栏为我们进行人物宣传提供了经验。精心选择人物“他是共产党员”专栏从今年1月1日起至6月底止,每天一篇,共刊登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物新闻181篇。这些稿件给人以新鲜感,很少有雷同之处,专栏的“镜头”对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笔者粗略统计,181篇稿件写了150多种不同的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