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博作为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由于信息量大、传播更迅速,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载体。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政府负面网络舆情事件热度进行明确界定与度量,之后通过划分状态空间、构建状态转移矩阵、开展舆情热度趋势预测等步骤建立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政府负面网络舆情热度趋势预测模型。以新浪微博为例,选取2013年度的舆情热点事件“延安城管暴力执法”进行舆情热度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为政府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和网络危机公关活动、合理引导舆情事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对舆情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舆情进行监测有助于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对舆情信息传播进行有效引导,促进舆情事件良性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熵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模型,针对舆情指标隶属度结果对监测等级进行分类。本文以新浪微博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作为数据源获取数据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事件的影响力级别为Ⅳ级,需舆情管理者及时监测舆情发展和走势。通过最终监测值对照监测级别可以帮助政府及相关舆情管理者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龙玥  刘译阳 《情报科学》2019,37(12):134-139
【目的/意义】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人员通过互联网表达个人思想、诉求个人利益所表现的网络行为,是网 络舆情在高校的延申和体现。然而,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包括网络暴力、网络过度娱乐、网络谣言等可能对高校师生 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方法/过程】以微博数据为数据源,使用网络爬虫采集以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及大 学生为关键词的微博转发和评论内容作为实验样本,通过文本挖掘分析高校负面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和路径,并提 出引导建议。【结果/结论】网民在讨论高校负面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较关注这些负面信息对线下生活的影 响;核心传播网民的平均中心度最高,其次是核心传播媒体,核心传播机构的中心度最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负面 网络舆情传播呈突发裂变式,信息传播状态不稳定,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网络社会充斥大量负面网络舆情,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和研判对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和网络 社会治理成效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基于加 权GRA模型计算灰色加权信息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方案,据此 对负面网络舆情进行风险预测。【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模型客观性强、可靠 度高,可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精准响应提供有效决策依据。【创新/局限】以信息关联为视角,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 分级与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但典型案例数据库有待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5.
安宁  安璐 《情报科学》2022,40(3):159-165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是群体智慧的涌现形式之一,探究不同平台的网络舆情信息所蕴含的群体智慧,对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研究以新浪微博和抖音短视频为数据源,基 于ELECTRA和REDP方法分别对舆情文本信息进行实体抽取与关系抽取,分别构建微博平台与短视频平台的网 络舆情知识图谱,并对各网络舆情知识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微博与短视频平台的舆情 信息通常会涉及相同的主流内容,同时各平台也存在不同的衍生内容。在信息内容方面,新浪微博平台的舆情信 息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泛。在知识的贡献与获取方面,新浪微博平台的用户更加偏向于参与舆情话题的 讨论,主动贡献知识。在知识图谱构建方面,短视频平台舆情内容中的知识实体同时出现的联合概率较高,更容易 形成知识三元组,舆情知识也更加聚焦。【创新/局限】本研究分别构建了新浪微博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舆情知识图 谱,并对各平台知识图谱进行对比分析。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将对各平台知识图谱差异性的产生过程与原因进 行更加深入地思考。  相似文献   

6.
霍明奎  竺佳琪  赵丹 《情报科学》2019,37(5):98-102
【目的/意义】网民使用移动终端技术工具参与舆情传播已经成为趋势,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移动通讯技术 和互联网技术有效地加强移动终端环境下微博舆情管理是政府和微博平台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基于社会网 络理论,以新浪微博“足球世界杯”热点话题为例,采用编程方式接入新浪微博开放平台获取数据,使用Gephi等社 会网络工具进行可视化,最终对移动终端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揭示了移动终端环 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规律和网络结构,能够使管控主体对微博舆情传播有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为 舆情管理法律规制、制度建设提供指引,为微博用户文化道德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贾红雨  赵雪燕  邱晨子 《现代情报》2015,35(3):64-67,81
本文针对微博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图谱分析方法。本文以微博用户间转发和评论某一话题下用户关系数据作为基础研究数据,生成用户节点网络关系图谱,通过对微博网络模块化图谱、路径图谱和中心性图谱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估出对舆情活跃度高、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微博用户节点,作为控制微博舆情的传播、引导舆情舆论导向的关键用户节点。本文以某一微博社区为样本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工具Gephi,验证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图谱分析对识别舆情控制中关键用户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李保秀 《科技广场》2012,(4):148-152
在研究微博信息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借鉴网络传播中采用的信息空间模型构建了微博舆情的三维空间,对微博舆情的主客体进行分析,建立了微博舆情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主客体的不同特点和关系,并提出体系中不同指标的量化方法,为管理者对微博舆情进行疏导提供了决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对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提供理 论和应用支撑。【方法/过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以新浪微博话题为实证案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研究,最 终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特质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论揭示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特质和 传播规律,为实践层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监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情影响趋势的基础上,建立微分方程模型研究微博舆情扩散规律。应用微积分知识和MATLAB数值仿真,分析模型性质,确定了微博舆情扩散的三个阶段及其影响。最后,通过宜黄拆迁事件新浪微博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为政府实行微博舆情疏导提供数量模型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网络舆情热点发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虹  徐金华 《科技通报》2011,27(3):421-425
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情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中分析了网络舆情研究的现状,给出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化管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丹  许波  宋仙磊 《现代情报》2009,29(12):4-10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人文社科领域的专题数据库建设不断发展。本文立足大数据、智慧数据等思维,对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化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忖思,为数据驱动环境下的人文社科繁荣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过程] 阐释了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内涵,从标准规范、质量控制、开放协同、知识产权、安全管控等方面分析了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化管理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发展策略。[结果/结论] 对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推进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人文社科专题数据库的规范建设、深层次知识开发与智慧服务,对支持建构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人文社科话语体系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改进的CODA模型来分析研究个体观点可信度及倾向性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模拟并揭示群体观点极化的演化条件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高可信度(ρj=0.7-0.9)演化情况下个体最终形成集群,而低可信度(ρj=0.2-0.4)个体观点呈现分散状态。高、低可信度的差值越大,网络观点演化效率越明显;高可信度个体推动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而当低可信度值低于0.2时,也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进一步探讨了网络群体极化的现实效应,针对高低可信度的演变边界,提出了网络舆论的干预方案,防控网络群体极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为降低舆情热度的负面作用,需要对舆情热度进行监控,而监控成本也不能忽视。根据优化理论,研究了政府对舆情热度的最优监控问题。政府的目标是在相关参数与初始条件下,最小化舆情热度的负面作用与监控成本之和,参数包括贴现系数与传播系数。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得出了不同情形下的舆情热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以及政府的最优投入。如果贴现系数较大,政府可以把舆论热度控制在一定水平,没必要完全消除;如果传播系数较大,政府必须尽力使舆情热度控制在零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利用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信息创造价值的同时,明确网络舆情管理的关键点,抑制负面舆情的传播与扩散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及之间的博弈关系,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提出了一种网络舆情传播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重点分析了博弈模型的平衡点及主体行为稳定策略的均衡条件,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三个策略均衡点,并基于仿真实验及分析结果提出政府管控在线社交网络中负面舆情传播的三个关键点及应对策略。本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在线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传播研究,可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莉  王鸑飞 《科技通报》2021,37(8):126-131
"新冠"疫情作为2020年初的国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复杂.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网络舆情加以引导,实际上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良性预后进行推动.在线健康社区作为线上的医疗问诊服务平台,在本次疫情中发挥了重大功效,对恶意谣言的粉碎及舆情导向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次研究采用传统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法,以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播事件为例,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以在线健康社区评论数据为数据源进行聚类分析,讨论优化网络舆情的治理与导向工作方法,提高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网络舆情的预判和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文献,采用共词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对文献中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了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化网络分析,研究认为国内的网络舆情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稳定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机构正在形成。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深加工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