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16日上午,老报人肖凡来到我的办公桌前,赞扬《新华日报》5月份出台的系列报道《产品命运录》(以下简称《命运录》),他说:“这组经济报道好,每篇我都看了,既对领导干部有启示,也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有指导作用。”这组报道是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7,(6)
难忘相识情我与《儿童与健康》杂志文/天津·郝振明我与《儿童与健康》杂志相识已有四个年头了。四年多来,儿童与健康以其清秀的面目、丰厚的博学,深入浅出地给国内外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儿童家长与孩子架起了感情的桥梁,沟通了不同层次读者与杂志采编人员的友谊,美...  相似文献   

3.
李楠 《传媒》2002,(4):19-19
“中国电视报,人人都需要”,这句广告词一点儿都不假。我爱看电视,所以爱看《中国电视报》。《中国电视报》是我日常看电视的“导盲犬”,没有它,我还真不知道自己“看”向何方呢! 看得多了,看得久了,逐渐地就对这份报纸生出了一种情感。这种情感鼓动着我,有时候情不自禁地就想对这份报纸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话要说,建设性的意见当然也不应该保留,我认为这就是自己对待一个老朋友所应该采取的  相似文献   

4.
朱湘  近意 《出版参考》2004,(11):33-34
我曾经向子惠说过,词不仅本身有高度的美,就是它的牌名,都精巧之至。即如《渡过云》、《荷叶杯》、《摸鱼儿》、《真珠帘》、《明儿媚》、《好事近》这些词牌名,一个就是一首好词。我时常翻开词集,并不读它,只是拿着这些词牌名慢慢地咀嚼。那时我所得的乐趣,真不下似读绝句或是嚼橄榄。京中胡同的名称,与词牌名一样,也时常在寥寥的两三个字里面,充满了色彩与暗示,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转给我一篇报告文学习作及作者的信。作者周自狄在信中说:“……我写了一篇《团旗下的‘花香’》的报告文学……写好后,我送给了主人公及主人公所在的厂党委。他们看后都说:‘写得比较成功’,我拿给周围的同志看,他们都说不错。可是,当我把稿件投到有关报刊时,却给退了回来……”作者看了《新闻与写作》后,希望能帮助他找找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7.
一围屋。一种典型的封闭型建筑。高高的围墙,小小的窗口,维系着固有的生活模式。从客家围屋里出来的主持人问住在新屋里的小孩:主持人:“你觉得是爸爸妈妈住的房子好,还是爷爷奶奶住的房子好?”小孩:“爸爸妈妈的。”小孩的爸爸:“党的政策好,赶上了改革开放,才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这是江西卫视在国庆50周年期间“66小时不间断括出”中的《走进多彩的生活》节目中的一个镜头,笔者在选台时偶然收到了这一节目,饶有兴趣地看了下去。,类似笔者这样的人还不少。他们都觉得这个节目“看得蛮有味道’”《走进多彩的生活》(以…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底至5月初,我和一个同学到昆明市五华区的郊区沙朗白族乡的一个自然村里做一项关于“大众媒体与少数民族精神生活”的调查。问卷中有一个开放式问题“你家哪年买的电视机”,我遇到两位村民都回忆说“大概就是看《霍元甲》那年吧。”当然我不能单就这两个村民的答案推论说《霍元甲》这部电视剧成为了这个村一部分村民形成集体记忆的工具,但我想这也许是他们与电视结下的一段奇缘吧。这个经历直接触发了我对电视与集体记忆的兴趣。能力所限,我将就看电视的方式及活动与集体记忆的关系这一剖面展开探索性的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上海有线电视台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节目:刚刘、看新闻人每天傍晚18点起,一位在小孩眼中是大姐、在大人眼中是小孩的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向“小”们讲说新闻。“小小”是上海人习惯的对小孩的叫法.许多孩子曾经有过刘小”的乳名。节目名称是站在小孩的立足点上起的,是说则”小小“们在看这新闻.据说最初起的名字叫制、小新闻人后来一位领导人给加了一个“看”字.这真是神来之笔。一个“看”字让“小小”成为主语,整个节目的立足点就转到了刘小”方面.不是让刘小”来接受我们给他的新闻,而是让我们同列训。”一起来寻觅新闻,了解…  相似文献   

10.
回音     
<正>张作光(山东):《档案春秋》是我最爱读的杂志之一,每期文章都仔细阅读。2015年第2期看到了《不灭的星火》一文后,我一口气读完,稍作休息又读第二遍,对老伴说:"要是能有一本《银幕荧屏一老兵·仲星火》这本书该多好啊。"老伴也说:我们这代人是看《李双双》电影长大的,李双双和孙喜旺是咱最崇拜的人了。在她表妹的帮助下,终于收到了这本书。所以,我和老伴特别感谢《档案春秋》,感谢作者老老夏,让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  相似文献   

11.
我认识范长江同志可以说相当早。30年代中期,范的名作《中国的西北角》在《大公报》连载,我每篇必看。稍后他又连续发表《塞上行》,这些文章引起我更浓厚的兴趣。这就算认识了。  相似文献   

12.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3.
紧随成年男女新婚喜悦后的激动,莫过于即将为人父母了。在医生宣布喜讯之日起,小家庭便将笼罩在高兴、忙碌而又困惑与担心的气氛之中,除了许多物质方面的准备之外,一系列有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与抚育的陌生问题,便摆在年青父母的面前了。怎样才能使胎儿健康发育?什么样的新生儿才是健康的?怎样使小孩聪明伶俐等等。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婴幼儿抚育保健丛书解答了年青父母们的这些疑问。丛书包括:《胎教与优生200问)、《婴幼儿护理200问》、《育婴常识300问》、《科学育儿300问》、《儿童饮食营养与健康》、《婴幼儿食谱》、《儿童计划免疫300问》、《小儿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来函照登赵老师:您好!您的来信我已收到,对此,我先向您及编辑部同志表示深深的谢意。《新闻三味》编得好,有深度,这是我向您说的第一句话,您寄来的三本《新闻三味》我差不多翻来复去都看了几追。以前,我对理论性的东西常采取的是一目十行,固固吞枣的办法,但《新闻三味》以其平实的例子,生动的语言,及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析周恩来同志1921-1922年写的“旅欧通信”中的某些篇章,我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主要目的是想弄清通信的写作背景。这些书包括:《周恩来早期集》(上下卷)、《周恩来自述》、《周恩来经历记述》、《周恩来思想与实践》、《周恩来研究述评》、《周恩来年谱》、《张申府访谈录》等。不看则已,一看倒发现一个新天地: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内容相当丰富,相当有特色,大大超出了我原来在这方面的浅薄知识,于是产生了写作章的冲动。最初,我把章定位在单纯介绍周恩来早期有哪些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上。在写作过程中,我又阅读了一些同志写的研究周恩来新闻实践的章,使我发现我要写的章,仅仅定位在“单纯介绍”这一点上,已经不够了,是在炒冷饭了。那么写什么好呢?苦苦思索,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发现已有的研究章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挖掘材料方面还大有余地,在评价方面还远不能说已到了山穷水尽把话说完的地步。对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来一番再梳理、再认识,不是很有必要吗?于是,这就有了本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6.
博客     
《视听界》2008,(4):6-7
我一直觉得机关报中只有《中国青年报》可以登上市井报摊作商业一搏,但看了最近它写的一篇《理性看待女医生救灾被医院辞退》,觉得它还是呆在特权订阅那个“群”里好,免得露面太多丢人亏本儿。  相似文献   

17.
陈乐道 《中国档案》2006,(10):31-31
人到中年,照旧的说法早该不学艺了,近来我却偏偏迷恋上了画儿,当然不是画画,而是看画。举凡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等,不一而足,皆在所看之列。近来我从书店、书市乃至街头冷摊,又陆续抱回一些画册、画页。其中就有《长征画集》《长征路上写生画集》。  相似文献   

18.
论文缩微     
机关报要坚持 平民化方向 梁衡在《新闻传播》第5期上 撰文说,机关报容易让人感到它就 是为机关服务,说机关的话,说文 件上的话,说上面的事,这是机关 报的通病。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为 老百姓服务,说白了,就是机关报 的平民化问题。这是我们所有机关 报面临的问题。我们讲“三个代表”,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代表最大多数读者的利益。我强调,为最大多数读者传递信息,报纸才有看头。这是一条真理!《黑龙江日报》平民化问题解决得比较好,这主要是看头条。头条是脸面,基本上是老百姓的问题,很有黑龙江的特点,《55…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爸妈太过分》系列图书近日上市。全书围绕当下儿童成长所面对的种种问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孩子的真实情感和可爱想法。本次出版方推出了该系列的第一辑四册:《不当乖小孩》《拯救老爸》《我要当明星》和《爸妈太过分》,在暑假到来之际,让小读者们先睹为快。作者彼特·约翰森说,《爸妈太过分》的写作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借  相似文献   

20.
送上门的线索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春天的花朵,使我终生难忘的一次采访,这就是报道拐卖儿童的问题。这次采访的最后成果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失落的小太阳——拐卖儿童纪实》一书。这次采访的起因还是早在1989年间,我采写了一篇拐卖妇女的报道发表在《中国妇女报》上,这篇报道发表后,却引一些被拐卖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