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近同志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而且是一位儿童读物的老编辑。他从1935年在上海一家《儿童日报》报馆做助理编辑开始,几十年来,在儿童文学的园地里,倾注了不少心血。如今,拿他自己的话说,已经是“须发花白的老园丁”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登门拜访了这位培育祖国花朵的“老园丁”,请他谈谈做好儿童读物编辑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3.
杨子才同志是一位足勤笔健的老记者.一位忠恳敬业的老报人,一位统领军事新闻大军的老领导。对于我来说.他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老友与为文做人的良师。子才同志除了履行好一个记者、编辑和报社领导者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办好报纸外.还在杂文及诗歌创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心血.写下了大量作品。他的洋洋九册《萤窗集》,足以说明他杂文创作之丰.令人感喟有已。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新闻界,有这样一个人: 25年,8000多个不眠之夜,他伏案灯下。每晚,仅过目的文稿就达10万字之多。那红笔勾划过的稿件,那精心推敲的标题,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 25年,他致力于新闻编辑事业的开拓与探索。无论是稿件的处理还是版面的编排,他都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为同行瞩目的编辑风格; 25年,他似红烛,像园丁,脚踏实地,甘为人梯,致力于编辑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和扶掖了一批中青年编辑。 他,就是我国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金福安。 一 1978年12月23日晚上,解放日报社夜班编辑部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5.
杨子才同志是一位足勤笔健的老记者,一位忠恳敬业的老报人,一位统领军事新闻大军的老领导。对于我来说,他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老友与为文做人的良师。子才同志除了履行好一个记者、编辑和报社领导者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办好报纸外,还在杂文及诗歌创作等方面付出了很大心血,写下了大量作品。他的洋洋九册《萤窗集》,足以说明他杂文创作之丰,令人感喟有已。子才的杂文,往往是从古人先贤的轶闻趣事起始,边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6.
陈肖人 《出版广角》2013,(11):89-90
出版也如此,要有找食物的蚂蚁(策划编辑)和搬运食物的蚂蚁(案头编辑),这样分工协作,才能把图书出版运作好。广西美术出版社有一位编辑李钟全,人称"半个编辑"。为什么得此绰号?大概是他一年当中仅有"一半时间"做编辑工作,其余时间搞他的爱好:摄影和玩赏古物。如此,社里能容得下他吗?不但容得,年终还给他一定的奖金。为什么?因社里规定:只要每个编辑每  相似文献   

7.
龚军辉读大学时,是我的学生。他那时就已经是位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小说作者,有才气,有热情,朋友广,做事执著。《期刊市场营销》是他沉淀十年的成果,是他在期刊出版社当编辑、做发行、抓广告、策划活动、推动刊社改革狠抓管理的人生轨迹,是他用心血浇灌的鲜花与果实!正如他专注于写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一样,《期刊市场营销》对中国期刊的当下性是有着深刻了解与领悟的。这种当下性表现于如下五个方面:第一,材料具  相似文献   

8.
不一般的工作经历 俗话说一名好的编辑总是经过一段艰苦的记者经历磨练出来的,恰恰有这样一位新闻人,他没有做过很长时间的记者。但是他却在编辑的岗位上做得有声有色。他在编辑的岗位上千了9年,先后从事过体育、社会、经济、国内、国际版的编辑工作。现为要闻中心副主任。他改变了传统时政要闻的报道形式,对重大时事要闻进行策划报道。在做强、做大时政新闻的理念指导下,他从重庆商报的大局观出发,  相似文献   

9.
我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曾经说过,记者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的工作对象和他的服务对象的分离。这一点,只要把记者的工作和医生的工作相比较就一目了然了。医生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是合一的。他的工作对象是病人,他要对病人进行诊断,要研究病人的病情,要给病人开药方,或者在病人的身上做手术。他在病人的身上把工作做到家了,他也就是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服务到家了。记者则不同。他的工作是做在采访对象的身上,他要向采访对象提问题,询问情况,研究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但是,这一切的目的,并不主要是为采访对  相似文献   

10.
关于“编辑是什么”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们是很挑剔的,因为不到十四年前我就在这个教室里以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老师的讲课,因此我还真有一点儿怯场;怯场的另外一个原因,从这里毕业到湖北人民出版社做了不到十四年编辑工作,也混到了一个编审的职位,但到这里来和大家谈编辑是什么,也还是觉得底气不足,或许是胡说八道。因为,编辑是什么,说不清,有所谓编辑学也不曾说清楚过,我也是欲说还休,姑且从自己的感受来谈一谈。 一、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 据云有心人在京沪穗深做过一个“职业社会地位”调查,调查显示科学家、政府官员、教师名列前三位。我有一位编辑同行,是学林出版社的社长,曾是赵景深“文革”前的研究生,他对我说:“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我同意他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白求恩同志说过:"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招呼员的责任是什么?……那就是使你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你们必须把他们看成是你的父兄,实在说,他们比父兄还要亲切些他们是你的同志。"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范家岩村就有这样一位白求恩一样的山村医生,他就是王国平。王国平——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医,一个平平凡凡的共产党员,用他16年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爱民、亲民、为民的大主题。  相似文献   

12.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4月2日报道,英国一些医院的医生对于濒临死亡的老年病人不是实施抢救,而是取消对他们的治疗,加速他们的死亡,目的竟是为了腾出床位,接待其他病人,完全违反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这见不得人的医院丑闻是一位28岁、名叫丽塔·帕尔的初级医生向该报披露的。在病房工作的第一个月,一位高级医生命令她撤销对一个89岁的中风病人的治疗。高级医生对她说:“我们需要病床,停止对他的治疗。”停止治疗后,到晚上老人出现呼吸短促,不久就死了。还有一次,一位90岁高龄的糖尿病人在一位护士说了“她早晚会死的”话后,被剥夺了基本的药物治疗。另一位  相似文献   

13.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6):28-29
最困难的案例 两名精神病医生在一起聊天。“你遇到的最困难的案例是什么?”—个问道。“我曾经遇到一位病人,”另一个回答说,“他总相信他有一位富有的叔叔在南美洲,会留给他一大笔财产,所以他每天什么也不干,就在等通知他去领遗产的信。”“结果怎样?”“我花了八年的时间治好了他,但是,那可恶的信来了!”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1,23(5):468-469
2011年春天,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袁桂清编审荣获了第2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称号。当我问起他的获奖感触时,他毫不掩饰地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一半是从军做临床医生,一半是职业医学编辑,而最具有成就感的还是职业医学编辑。”  相似文献   

16.
1986年4月2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里,首届“全国青年优秀读物”和“我喜爱的社科新书”两项评选活动授奖大会正在进行。在会场一个不太显眼的地方,坐着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花白的老同志,他就是河南人民出版社政治理论编辑处的编辑,五十八岁的刘连峰。经他手编辑的《共产主义理想纵横谈》在两项评选中都获奖了,象这样双榜题名的书这次全国仅有三本!作为曾对这本书付出过不少心血的编辑,看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一股欣慰之情啊!他轻轻抚弄着刚刚接到的光荣匾和荣誉证书,眼里有点湿润了,他不禁又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7.
邓伟算不上大名人,但也不是默默无闻之辈。1986年,他费6年心血拍摄的87位当代中国文化巨匠的影像,由香港三联书局编辑成《中国文化人影录》出版,曾在文化圈引起较强的反响。从那时起,他立下宏愿:走遍世界,为各国名人拍摄肖像照片,用自己的镜头为人类文明、进步留下记录。  相似文献   

18.
英年早逝的杨贤江是中共建党初期的党员,也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一位杰出的杂志编辑家。1921年,曾和恽代英一起做过少年中国学会负责人的杨贤江,辞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职不久,由一位叫朱元善的老商务人介绍,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辑他在学生时代就常向其投稿的《学生杂志》,由作者而成了这个杂志的编者。这个杂志的主编就是介绍他入商务的朱姓编辑。在初始他只是协助这位朱姓编辑主编杂志,朱是一位思想僵化的旧式编辑,并没有太多的编辑思想,结果把杂志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有位医生常幻觉有病人家属骂他,又经常梦到给病人开错药,被告上法庭;有医生梦见自己在手术中切断病人的神经和血管,怎么也止不住血,吓得从床上跳起;更有医务人员因抢救病人无效,遭受病人家属的辱骂和殴打……  相似文献   

20.
近日翻阅旧杂志,见到老出版家、前辈编辑工作者孙伏园先生写的一篇《谈谈校对》,读后颇有感触。孙先生学识渊博,但他一生甘于“为人作嫁”,以自己的心血灌溉文化园地。他说:“我当编辑的工夫,一大半用在校对上。”这是实在话。他那年代,出版社里哪有今夫这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